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观察:新能源车涨价,底气与泡沫!

0
回复
218
查看
[复制链接]

8776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9646
发表于 2022-3-28 22: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频上热搜,多次上涨的油价,到扎堆官宣,突发涨价的新能源车。2022年的汽车界,可以说是跟股票基金形成强烈对比,一个劲得“涨”不停。俄乌开战以来,世界能源局势紧张,油价持续上升,破“9”逼“10”趋势明显,燃油车车主苦不堪言,直呼“92加满倾家荡产,95加满三代还款”。







油价上涨增加了燃油车车主的用车成本,同时也劝退了不少燃油车潜在用户,然而当准燃油车主们选择转战纯新能源阵营时,却发现新能源汽车涨价潮已然发酵。


“买得起却开不起”的燃油车,“开得起却买不起”的电动车,这让本不富裕的汽车市场雪上加霜。战争诱发的油价上涨无可厚非,但新能源车扎堆涨价又事出何因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探究竟。


涨价“官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新能源车的第一波涨价,集中在今年的1月底到2月初,当时以3000-5000元居多的小幅度涨价,并未引起太大的波澜。但进入3月份的第二波涨价潮,愈演愈烈,涨幅显然已非“小打小闹”,再加上油价炒热的新能源话题,便引起了更广泛的社会关注。


据不完全统计,自2022年以来,已有近20家车企官宣涨价,涉及超40款车型,涨幅持续扩大,目前最高已有涨价超3万元/辆的车型。







作为电动车界的鼻祖,特斯拉虽然问题不断,但热度依旧不减,而且还是众多车企中涨价次数最多的,光3月以来便已进行了三次调价,每次涨幅均在万元以上,涨价速度堪比油价。


作为国产新能源的领军品牌之一,比亚迪此次调价官宣上涨3000-6000元,而且在官宣10分钟后就开始执行新价格,速度之快简直让消费者猝不及防。而且比亚迪涨价有人买单,很多消费者觉得当下油价上涨,新能源价格上调,比亚迪DM-i技术与它的价格符合。







除此之外,长城欧拉、威马汽车、小鹏汽车、哪吒汽车、几何汽车、零跑汽车、广汽埃安等众多品牌也相继官宣了不同程度的价格上调。3月15日至3月20日5天之内便有9家新能源车企扎堆官宣,涨价幅度从3000元至3万元不等。







而理想汽车CEO李想于3月19日晚间在社交平台上发声:“目前来看,和电池厂商已经合同确定了二季度电池涨价幅度的品牌,基本上都立刻宣布了涨价。还没涨价的品牌,大部分是涨价幅度尚未谈妥,等谈妥后也普遍会立刻涨价。”此番言论一出,网友纷纷猜测其暗示理想汽车将会涨价的意图。







目前官宣涨价的车企已有近20家,涉及到造车新势力、自主品牌、进口品牌、合资品牌,涨幅在1%~10%不等。少则千元,多则上万元的涨价,对于车企来说可能不多,但对消费者来说确实相当“巨款”了,而对于本轮涨价,车企方面也表示无奈,纷纷喊冤“实非所愿”。


涨价“归因”:原材料价格上涨



对于此次“集体”涨价,车企们也纷纷表示无奈,全因原材料价格上涨,电池成本上升导致供货紧张。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亦表示,新能源汽车原材料涨价属于周期性行为,车价普遍上调也是对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体现。







其实,如果说年初那一轮涨价,是受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所影响,那新一轮的涨价潮的确是源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30%多,有心的朋友就已经注意到在2022年1月1日后就有车企涨价了。这里面就不乏我们十分熟悉的特斯拉、小鹏等车企。而在车企们的官宣公告中也的确均指明归因 “原材料价格上涨。”


据业内相关人士证实,近期的汽车动力电池原材料“锂”的确出现了价格轮番暴涨的现象,去年年初仅不足5万元/吨的材料,如今依旧超过了50万元/吨,十倍的大幅度增长,让电池的制造成本拉高了不少,而碳酸锂的价格增幅同样惊人,短短两个月时间就已由25万元/吨疯涨到50万元/吨,直接翻了一番。


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的主要原材料,进入新能源时代以来,“锂”便一直保持着居高不下的热度,还被称为新能源界最宝贵的“石油”。







除了锂之外,动力电池的关键金属材料镍、钴也均出现了大幅度涨价。在伦敦金属交易所上演的这次关乎期货金属镍的“多空大战”,源头是因为近期期货镍价的疯涨,当时,中国企业青山集团手握20万吨镍空单,如果按伦敦金属交易所做空后的镍期货价格交割,青山控股直接损失达上百亿美元。


随后青山集团经过一系列反击之后,国外空头这一做空计划并未得逞。这次“镍期货多空大战”也给华友钴业带来包括股价连续遭遇跌停在内的巨大影响。







青山实业(非上市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镍和不锈钢生产商,旗下企业青拓集团、永青集团、青山控股集团、上海鼎信集团、永青股份等五大集团,下辖300余家子公司,2020年销售额达到2928亿元人民币,其业务已经遍及印尼、印度、美国和津巴布韦等世界多地。


青山控股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先后创办浙江瓯海汽车门窗制造公司、浙江青山特钢公司等公司,于2003年6月注册成立为第一大集团公司。此后又相继成立上海鼎信投资集团、青拓集团、永青集团、永青科技等公司,目前已形成五大集团公司,下辖300余家子公司。


2020年8月,《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公布,榜单上一共133家中国公司,青山控股集团排在第329位。但青山控股这家公司既没有上市,是一家极其低调的企业。





(项光达)



根据公开显示,青山控股集团坐落在温州市龙湾区,成立于2003年6月,目前已经存续18年。注册资本28亿元人民币,股东为上海鼎信投资集团(下称“上海鼎信”),温州籍商人项光达持有前者71.5%的股份。







而2002年成立的华友钴业是一家主要从事新能源锂电材料和钴新材料的研发、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近些年华友钴业背靠全球产业资源布局,已经逐步成长为全球钴业龙头。2021年1月11日晚间,华友钴业发布公告称,预计2021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 37亿元到42亿元之间,同比增长217.64%-260.56%。


国内钴盐生产领域的领先企业——腾远钴业即将登陆创业板,作为锂电上游的重要企业,之前公司的IPO,再据腾远钴业的招股书显示,厦门钨业、赣锋锂业以及锂电下游龙头宁德时代旗下长江晨道均位列公司前十大股东,且发行前持股比例均在5%以上。







腾远钴业的主营产品可分为钴、铜两部分,核心产品为氯化钴、硫酸钴等钴盐及电积铜等。其中,钴产品主要用于锂电 池正极材料、合金、磁性材料等领域,铜则应用于电子电气、机械制造、国防、建筑材料等领域。


以2021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公司钴、铜两产品的占比分别为64.07%和32.21%。其中钴产品的占比仍较大。从市场份额来看,目前公司已在国内钴盐市场取得了一定竞争优势。


资源分布如何?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测算,全球钴资源储量的70%集中在刚果(金),而中国的储量仅占全球储量的1.1%。另外一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钴矿开采量的68%来自刚果(金),只有2%来自中国,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刚果(金)的钴矿开采量在世界上所占的比重极高,中国矿产企业目前的做法容易出现能源安全问题。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镍储量约9400万吨,全世界国家中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巴西的镍矿储量占据前三甲。特别是印度尼西亚,在2020年镍矿产量达76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30.4%。


从储量上看,俄罗斯确实是镍的主要矿产国,但是仔细看看2021年俄罗斯镍产量仅仅只有25万吨,在国际的镍产总量中只占了9%,在世界上所占的比重并不是很高。随着俄乌冲突升级,确实对镍供应有冲击,但这并不是主因。


据美国世界金属统计局最新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的镍供应还处于过剩的状态,而到了2021年,全球的镍供应短缺就达到了14.43万吨。


据市场数据显示,去年初不到30万元/吨的“钴”,如今已上涨至56.8万元/吨,而“硫酸镍”价格的猛涨,使得三元材料价格每吨上涨了16-25万元,相应的三元锂电池每kWh价格也上涨了31-47元,也就是说一辆搭载70kWh电池的电动车,光电池成本就已上涨了2000-3300元。


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动力电池厂商的成本随之增加,就目前看来,几大动力电池厂商宁德时代、孚能科技、国轩高科等也均进行了产品价格的上调。


作为汽车产业链的下游,车企在面对上游原材料及供应商的价格上调的冲击时,难免导致了造车成本的水涨船高,因此做出涨价的决定亦变得无可厚非。







在供应链成本压力下,不少议价能力孱弱的热销车型不得不暂停接单。最典型的便是长城欧拉黑猫、白猫等微型车,欧拉品牌CEO董玉东表示:原材料价格的暴涨为欧拉品牌带来了巨额的亏损,每卖一台“黑猫”至少亏一万。


除了原材料价格之外,目前全球车企面临的缺芯压力亦是进一步加剧。一方面是受受俄乌冲突的影响,两家乌克兰氖气供应商生产中断,而氖气作为制造芯片的关键原材料,加剧了全球芯片短缺的现象;另一方面则是多家知名芯片厂商瑞萨电子、索尼等受3月16日日本地震影响,加剧了芯片供应的紧张。


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芯片短缺,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这是双重的压力,不仅造车成本提升了,就连新车交付的节奏也不得不放缓。


车企的涨价,对于消费者的影响尤为直接,若原材料价格依旧居高不落,那未来必定会有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入涨价大军。
涨价“底气”:羊毛出在羊身上



如今的燃油车早已不存在无可替代。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广汽埃安的“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层出不穷的新车型,不断突破的续航里程,越来越普及的充电桩·····随着电池安全性问题以及续航焦虑得到有效地缓解,新能源与燃油车的分界线日趋模糊,用户的消费观念也在逐步转变。


再加上近期油价的持续上涨,更是加固了用户对于“新能源车比燃油车更省钱”的认知,同时提升了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接受度。


突如其来的疫情,不断加剧的缺芯风波,一直疯涨的动力电池原材料,这看似一个个阻挡新能源市场发展的“绊脚石”,却依旧无法抑制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绚烂绽放。


根据价格与需求关系原理: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势必会抑制其市场需求。然而,这一原理对于涨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似乎并不管用。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1-2月新能源乘用车的零售销量达到62.4万辆,实现了同比153.2%的增长,插电混动车销售14.4万辆,同比增长265.8%,纯电动车销售48万辆,同比增长131.8%。


由此可见,即便历经一轮又一轮的涨价风波,新能源汽车市场依旧热度销量双不减。


针对此前的调价举措,广汽埃安、威马汽车方人士表示曾产生忧虑,担心价格调整会影响成交量。但涨价消息公布后,价格上调的车型仅在3-5天便恢复订单量,而且还不降反增,消费者对于涨价的接受度和适应度,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以特斯拉为例,一周三次涨价的特斯拉,不仅订单依旧火爆,而且有限的产能,导致其交付周期需长达4-5个月,而不仅消费者心甘情愿的排队等待,而且还出现了高价插队的“黄牛”现象,由此可见大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热情之高。


在亘古不变的“买涨不买跌”消费心理促使下,有真实需求的用户,在面对频繁的涨价现象时,只会加快下单的步伐,力求在下一次涨价前提前锁单。


自2020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迈进了高速赛道,市场销量一直保持着飞速增长,不少热门新能源车型更是呈现爆发式的销量增长趋势。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持续高涨的热情,是促使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发展突破的利好因素,而在产品供不应求的市场现状下,便成了车企官宣涨价的底气。


说到底,销量给足了涨价底气,而涨价同时也促进了销量,此番“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情况,也算是消费者与车企之间的“相辅相成”。


小编有话说:


此次官宣涨价的品牌,几乎涵盖了传统车企以及大部分造车新势力,倘若原材料产业供应端未能在短期内得到有效地恢复,未来也必定会有更多的品牌、更多的车型加入到涨价行列,当然也不排除热销车型还会有更高的涨价幅度。


或许短期的价格上涨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但随着传统车企和新势力们陆续推出重磅车型,在提升智能化背景下的新能源驾驶体验感也会不断提升,未来更多元化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一定会越来越具实力与魅力。


因为成本增加新能源车型涨价,未来如果成本降低了,车价还会降下来?这是替广大消费者问的。(图:来源网络;文:懂车之道 行业观察室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