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妈妈若拎不清,容易把娃养成最恨自己的人

0
回复
308
查看
[复制链接]

9789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685
发表于 2022-3-12 15: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像我们这样需要努力工作的年轻人,房贷、车贷、工作的压力、教育孩子的辛苦,这一切都是需要你去打拼,真的是很辛苦。当看见身边有已经退休的人,我们都很羡慕。他们可以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有足够的休闲娱乐时间,生活多么惬意幸福。
我婆婆的一个朋友,和婆婆一样,是一个退休的教师。按说也是过上了有钱又有时间的幸福生活,可是她偏不。每一次她都和婆婆哭诉,自己的孩子太不争气了,自己老了也不能松心,命真苦。



这位严阿姨有一个独生子,大学毕业以后就参加了工作,后来一名工程师,也娶了媳妇儿,生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可是,他们家的生活是过得鸡飞狗跳,儿媳妇最后带着孩子回了娘家,而儿子直接对这严阿姨说:“我恨你,就最你拆散了我们这个小家!”
到底为什么她儿子会说出如此“不孝顺”的话呢?
原来她儿子小两口组建了家庭,可是这严阿姨还是要和他们住在一起,帮忙带孩子,这原本也没什么。但这严阿姨有一个毛病,就是看不得儿子做一点事情,只要儿媳妇儿让她儿子看会儿孩子,她赶紧把孩子抱过来,儿媳妇儿让儿子洗洗碗,她就赶紧说:“一个男人家,不能进厨房,还是你去洗吧。”



儿媳妇和儿子的生活,她事事都想插一脚,她眼里心疼儿子,希望家务活儿子不要沾边,自己不干就让儿媳妇干。
可是,儿子总是抢着去替媳妇儿干活,严阿姨很生气,总是怒斥儿子没有,“没有出息,怕媳妇,娶了媳妇儿忘了娘。”闹得小两口也经常发生矛盾,儿子也经常埋怨她,不想让她参与自己的小家庭。后来,儿子直接下了逐客令,说:“恨她!”
这样的老人就是有点糊涂了:你的孩子从一出生就是独立的个体,等到他长大了,妈妈就算再爱儿子也得慢慢地退出孩子的生活,如果拎不清,很可能把孩子培养成最恨你的人。像楼上严阿姨的例子就是前车之鉴。



凡事父母以爱孩子的名义,过多参与孩子的生活,孩子过得反而没有那么好,甚至把孩子的生活搞得一塌糊涂。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父母管得太多,孩子容易变得没有主见。
孩子小的时候,需要父母的照顾,但是如果我们一直不放手,生活上照顾孩子太多,孩子就会形成对父母严重的依赖性,生活自理能力差,没有主见,像“巨婴”、“妈宝男”都是对这一类孩子的形容。



其次,父母强硬插手,孩子容易叛逆。
当孩子渐渐地长大,他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自己的想法。如果我们还是想要管得很多,孩子就会很反感,容易变得叛逆。
最后,父母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反而更差。
现在的年轻人都希望过自由、自主的生活。特别是当孩子成家立业以后,父母过多干涉孩子的生活,有时候会让彼此之间产生更多的矛盾。所以,年轻人成家以后分出去过日子,是大多数家庭的选择。
父母和孩子之间是一起出发的旅程,但在旅途中,彼此都有选择不同风景的权利,才能是一次愉快的体验。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这样做,才是最正确的方式。
父母不要过多给孩子做决定,学会逐渐放手。
当孩子逐渐有成熟的自我意识,父母就应该把他自己的事情,逐渐让他自己做决定。比如,孩子喜欢什么兴趣班,孩子高考选择什么专业,将来想要从事什么工作,找一个什么样的人做自己的另一半,不是说父母完全退出孩子的生活,而是可以引导孩子,给他们自己的意见,让孩子参考,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他自己的手里掌握



父母逐渐放手,从小事情一步步到大事,孩子才能逐渐成熟。
父母要接受孩子的现状和自己理想的不同。
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学霸”父母也有可能会生一个经常考试倒数第一名的“学渣”。父母想要把孩子培养得更好,让他们有更好的生活,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父母也要学会接受孩子的一些特质,比如有的孩子就是比较内向,不管你怎么训练,他也没有办法变得开朗。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父母要学会接受孩子的一切,并且去发掘孩子的优点,让孩子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孩子的生活,应该由孩子自己负责。
小时候,父母要负责抚养、教育孩子。当孩子年龄逐渐大了,孩子过得好不好,都要由他自己负责。一个孩子懂得为自己的行为、决定负责,才能为了自己的未来去努力奋斗。挫折让孩子成长,也让他们变得更加坚强勇敢。
襁褓里长不大的孩子,温室里长不高的大树,父母的胸怀有多大,孩子的未来就有多么宽广。
——推荐阅读——

1.如果你想了解写作变现方面的消息,可以看下面这篇文章:
二胎宝妈是如何从一名小白成为百万粉丝博主的?选对了副业赛道
2.如果你想系统地了解如何带娃,可以观看并收藏以下这篇育儿宝典:
你家有娃,这是一本能用得上的“育儿宝典”,可收藏备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