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老大的幸福》观后感

0
回复
367
查看
[复制链接]

161

主题

161

帖子

6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27
发表于 2021-11-15 09: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大的幸福》观后感————“调一调”
幸福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在和谐环境中的坦然与宁静。幸福不能只是一种精神上的自娱自乐,尤其对于整个民族的、社会的幸福感来说。
电视连续剧《老大的幸福》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热播,明星范伟依然以他那憨厚老实的老好人形象示人。剧中范伟饰演的傅家老大从小失去父母,将四个弟妹拉扯大,命运的坎坷与生活的艰辛铸就了老大坚韧的性格,也形成了他对待生活的坦然态度。什么事情都可以降低期望,“妥了”、“调一调”是老大的口头禅,剧情要表现的可能就是老大的这种无时不在的强大的心理调节机制,这种机制能够让人在逆境与不顺心的时刻很快平静下来,感觉幸福。
但是,这是一种真正的幸福吗?
逆境中的心理调节对人的健康有益,也是个体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社会的一种正常免疫,但是,长期生活在困境中,习惯于、甚至是陶醉于这种心理调节就是一种病态了。阿Q在社会底层的悠然自得是不是一种真正的幸福呢?充其量属于一种精神上的自娱。
《老大的幸福》中的老大常年习惯于这种精神的自娱,并且陶醉其中,一味的无偿付出,却没有任何回报,剧情的安排很残酷,剧终的结局让很多人诧异,奋斗的老二破产了;老三挣扎于官场的斗争;老四拼命工作连个当房奴的资格都没有;老五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最终却把自己吃饭的家伙——钢琴都拿去抵债。导演和剧作是想表现现实社会的残酷,还是想教会整个底层百姓沉醉于“调一调”的精神自娱?
幸福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在公平正义环境中的坦然与宁静。幸福不能只是一种精神上的自娱自乐。尤其对于整个民族的、社会的幸福感来说。一期社会学家茶座上,一位学者发表了这样的观点:和谐社会就是富人不骄横,穷人不眼红。这个定义下的很武断,对和谐社会的特点描述的轻描淡写,很理想化。当然,如果按照《老大的幸福》中老大的“调一调”精神来奴化国人,则必然会带来这样的效果——和谐“就像毛毛雨,一不小心掉下来。”自古知识分子有一种理想主义的情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上下求索,只为苍生谋福。这种力争为广大人民谋福利的精神可以称为幸福,无数的仁人志士在面对暴政时不屈不挠的抗争也是一种幸福。如果这些人都像老大一样,“调一调”苟安于世,则那位社会学者的理想状态不可能实现,富人不可能不骄横。
对整个社会来说,幸福是层次的。一直佩服西方的人本哲学,马斯诺就认为“幸福是人欲望的一种满足”。欲望没有满足,而沉醉于吸食“调一调”的精神鸦片,不是人本主义。社会的幸福度没有可衡量的具体尺度,少年可能要求考上名牌大学;青年可能要求找到好工作、遇到好恋人、买到房子;中年人可能期望双亲健在,事业有成;老年人希望老有所养,儿女孝敬。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追求。当然,不同的社会阶层也有不同的心理期望。整个社会的幸福感高,无疑是不管是大人物的高心理期望还是小人物的低心理期望,都能或多或少的实现,而不是绝望后的自娱自乐。

因此,《老大的幸福》对幸福观的阐释,是一种自娱自乐的精神鸦片,类似于阿Q的精神胜利。“调一调”可以带来一时的快感,但不能长期沉迷于中,浑浑噩噩。
                                                               
                                                       
                                               
                                                每日一练护理学必看知识点执业护士初-中国移动宣布虚拟运营商号段正式上市-规培学习规范化培训每周一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