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几年,楼市经历了一波从“火热”到“冷静”的趋势,在层层加码的调控政策之下,这种趋势还将会持续。尤其是今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各地调控持续“井喷”,在整顿中介、建立二手房指导价、优化土地竞拍规则、围堵离婚买房等方面的查缺补漏,调控越来越严格,也越来越细化,对多个痛点逐个击破,多维度为楼市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在这种高压态势之下,有三类与调控主流背道而驰的群体无处可逃,将会被逐一清除出楼市健康发展的道路。
一、炒房投机者
毫无疑问,我国楼市调控最开始要打击的对象就是那些炒房投机者。在楼市无序发展的那段时间里,不乏有投机者尝到了炒房的甜头。为了炒房,高评高贷、坐地起价、资料作假等等手段层出不穷,扰乱了楼市的健康发展,导致楼市乱象丛生。
其次,钻政策漏洞也是炒房者们常用的一招。最典型的就是“假离婚”——为了获得购房资格,夫妻俩不惜以离婚为代价。对此,很多城市也出台了相应的“补丁政策”,比如北京发布公告称,自8月5日起,夫妻离异的,原家庭在离异前拥有住房套数不符合本市商品住房限购政策规定的,自离异之日起3年内,任何一方均不得在本市购买商品住房。
另外,通过赠与手段也是炒房客们常用的一招。对此,成都则出台政策,防止通过迁移户籍、社保获取靠前顺位,以及通过赠与方式获取购房资格等情况,加强赠与管理、优化购房资格复核顺位,规范借此腾挪购房资格等行为。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继续蔓延,各地调控的重点从限购限售、优化购房资格、出台二手房指导价、提高贷款门槛等方面切入,斩断炒房客的生存链条,可以说现在炒房客面临的是“四面楚歌”的境地。
二、黑心中介
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作为楼市产业链中的重要角色,原本是为购房者和售房者搭建桥梁,建立联系,提供便利的人,但是却有黑心中介看中了其中的利益,不惜铤而走险违规操作。
黑心中介最典型的手段就是挂虚假房源和价格,营造出楼市火热的假象,从而从中获利。有一个典型例子就是成都某小区二手房,在中介的操纵之下,一夜之间涨价40万,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这也推动了成都建立二手房指导价机制,明确规定中介在各平台上的挂牌价不能超过政府指导价,例如下图安居客APP上某房源下就明确标出了政府指导价,且售价不超过政府指导价。
(图据安居客APP)
除了成都,深圳、上海、西安、宁波、三亚、东莞、无锡、金华、衢州等城市都出台了二手房参考价政策,有政策给出房价天花板,再想操作就很难了,还会遭监管和严查。
对于黑心中介的查处已经趋严,例如,今年上半年轰动全国楼市的“深房理”案件,就有44人为持牌房地产中介人员,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已采取停止网签权限、纳入行业黑名单等措施。
三、违规开发商
开发商是房子的生产商,能直接影响楼市的走向。对于开发商进行监控,也是各地楼市调控政策的重中之重。
开发商违规一般来说集中于虚假宣传、违规销售、捂盘惜售、价外加价等乱象。对此,在7月23日国家八个部门联合印发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8部门关于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就专门针对“房屋买卖”做出了明确规定,对发布虚假违法房地产广告,发布虚假房源信息;捂盘惜售,囤积房源;违规收取预付款、“茶水费”等扰乱市场秩序的乱象将重点打击。
目前看来,已经有多地的开发商受到了严厉处罚。在北京、海口等城市已有开发商受到调查、罚款、停止网签等处罚。
与此同时,全国多地的对于开发商的高压态势也蔓延到了商业地产。例如,日前,江苏省正式发布了《关于完善商业网点规划管理的指导意见》,其中就明确规定不得以商业综合体作为房地产开发的卖点,进行虚假宣传。此外,建设单位不得采取返本销售或变相返本销售的方式销售商业综合体,不得采取售后包租或者变相售后包租的方式销售未竣工的商业综合体。
对于楼市“大整顿”,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