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累计调控超过320次,其中中央各部门的调控政策达46次,2020年同期只有30次左右。
从内容上看,调控“工具箱”不断丰富,重点整治房地产开发、房屋买卖、住房租赁、物业服务等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突出问题,包括房地产开发质量、二手房虚假广告、信贷挪用等过去多年存在的问题。
近日,据财联社消息有几十家重点房企被纳入“三道红线”试点名单,这些被监管被限制要求买地金额不得超年度销售额40%,并且这一比例限制不仅包括公开市场拿地,还包括通过收并购方式获地支出。
不超过40%的销售额意味着货地比要超过2.5,但现在大部分优质项目的货地比都在2以内。举个例子,一家房企如果有1000亿的销售额,今年拿地的金额只有400亿,对应800亿的货值,那么这家房企的规模不仅没有成长,反而越来越小,因为多出来的销售现金流,必须强制要求还债。
根据克而瑞主流房企拿地销售比统计:上半年,超过40%的房企就有13家,其中有两家超过了90%,分别是卓越集团和越秀地产;超过50%的,有建发房产、绿城中国、中骏集团、新希望地产、中交房地产、招商蛇口和华润置地;徘徊在40%~50%的有4家;另有11家房企比例在30%~40%之间。
这条政策对于房企来说:
1、房企的土储池子基本不会再有扩张了
2、要想多拿地,就要多销售,鼓励减少库存
3、行业库存将明显下滑
4、加速去库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或使得房价承压
5、一旦房价出现快速下滑,可能导致踩踏式去库存,形成房价负反馈
6、对于龙头房企来说,为了保证自身的市场地位和土储规模,基本上都会顶格40%拿地,否则名次将会下滑
7、对于试点外房企,这或是一个逆袭的机会
8、但中小房企,面临“三道红线”、“两集中”等政策联合监管,部分拿地或难以达到40%,其土储池子将逐渐萎缩,以至最后退出市场
由此可见,“房住不炒”的长效机制也正在逐步升级,政策调控朝着越来越精准的方向发展,未来多部门协调、从买房交易的各个角度精细化调控将是大方向。
此举措的目的就是倒逼房企主动降杠杆,以稳定房地产秩序,与近期高层会议的意旨也是如出一辙。
按照监管部门要求,纳入试点的重点房企买地金额不得超年度销售额40%,切断了负债严重且现金流紧张的房企盲目拿地的机会,同时抑制市场资金过分流入土地市场。
当然,除了一部分拿地方式受限外,也还有一些是未被列入“限购”的。最典型的,是城市更新。所以,未来对于优质旧改项目的争夺,应该会更激烈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