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家世界五百强的公司工作是什么体验?没什么特别的体验,薪资高一点,福利好一点,招聘严一点,或工作流程规范一点、牛人更多一点等等,好像都对,又好像都不对。
论薪资福利,其实未必。大多数的500强国企非国企等,高层薪资的确高,百万甚至千万很多,虽然高层比普通员工薪资高当然这是企业普适性的规则,只不过一般企业也就是几倍十来倍的差距,五百强企业里面能够到一百倍以上。然而普通员工薪酬其实和一家普通的民企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很多因为内部人员稳定,很少去调整薪酬体系,所以现在用的就是几年前的薪酬标准了,在居民消费指数日益上涨的今日,所以也就是洒洒水了。有所不同的是,这种企业中国企虽然工资一般,但各种变着理由给员工发钱,奖金名目多,所以收入不错,而且福利的确还不错,一般的民企还真不会去承担这些成本,过节费、生日费、下午茶费、团建费。不要误解,你的过节费和人家的过节费还真不是一个概念。所以国企的幸福感一般比民企高。
当然也不全是上面那样,总有少数几家不一样,比如客户群体覆盖无论老少90%以上男人的那家中字头,钱多事少离家近不是梦想,这里是真有,还有一些大厂,如鹅厂、猴厂、菊厂等,平均收入是其他的2-3倍,不过不是一般人能够进的,想进去难度不是一般高,说不同的是这类国企一般是背景要求高,而其他企业是能力要求高。早些年的地产等,但相比这家中字头工作要忙碌得多,都是用命拼出来的,本人深有体会,和很多人都看过凌晨0点到5点微暗的南山。
论招聘严格,这个也未必。第一现在比以前严格。刚毕业的时候人力资源市场还没有这么成熟,或者说人员驳杂。随着招聘系统的引进,还有背景调查的普遍使用,大学生源的扩招,现在很多企业都规范了很多,进人严格了很多,企业人为的设置了很多的门槛,所以招聘是越来越严格,整体背景如此。第二国企比民企严格。国企,特别是世界五百强以上的国企招聘环节会非常的严格,笔试、面试常规也要3轮,笔者去过广州一家离谱的企业,一个主管岗位要面六轮,最终趴在了第五轮,这就很离谱,建议偷偷去面试的职场人就不要去尝试了,几轮下来很容易被发现你有跳槽的想法。而且国企比一般企业要多一项,中层以上如果带编制的基本都要政审,家人有什么不法记录的能过的不多。第三企业总部比地区严格。五百强的基本都是集团型企业,无论三级或者多级管理架构,很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总部选人超级严格,资源多、机会大、薪酬高自然人才的竞争大,校招非985不用考虑去总部,985非学生干部不用考虑去总部。为啥只强调校招呢,作为一个五百强的HR,发现了很现实的一个现象,企业越成熟,机构越大,总部非绝对精英不会社招,想试试的小伙伴要自己掂量一下,而且部分离谱一点的靠近老板的岗位也需要政审。
比较意外的是,曾经去过有好几家企业面试,发现招聘非常的水,不是说他们水平不行,而是整个环节比较出人意料,有求着人去面试的,可能比较偏僻;有整个环节都在教你面试的,可能招人比较难或者这个人他要走了需要人接班;也有随便一面2个问题就通过的,可能这里人员流动性非常大或者内部扩张太快。实践也证明这类企业多半里面管理非常的混乱。不用意外,五百强企业里面分子公司几百上千,混乱的不在少数,当然,不排除你中奖了。
论工作规范性或者牛人多,依然未必。规范性而言,这方面一般20年以上的企业会比新兴的企业要规范,多年的发展成就了一套自己快速发展的模式,各个模块都有适应的一套体系,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的确是很规范的,分工细致,一人一个螺丝钉,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快消大厂里企业分工细致,一人一个螺丝钉,人马各行其道。但反过来说这类企业其实是活力不足的,因为流程既定,工作模式既定,不需要你有多大的能力,员工都是执行的机器,对工作的全生命周期不需要了解,所以换工作也变成了从一个坑到另一个坑,规范的地方才有坑,不规范的地方才是缺个人干活的人。
很多人以为在五百强企业里面都是社会精英,大家过五关斩六将,在别人仰慕的眼光中里面做着体面的工作。。。。想说点的什么,无言已对,让我想到樊登说书里面的一句话:能解释清楚的委屈都不是真的委屈,真正的委屈是说不出话的。不否认有脱颖而出站在高处的精英,但做螺丝钉的精英和搬砖没有什么两样。
P.s. 前些天发了一章小说,意料的都到了人来催稿,职场的扯经更新会慢一些。希望能和小伙伴把这些年职场的前前后后都和大家扯一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