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级之间30%的矛盾来源于互不理解,“但是”则是造成彼此不信任的超具破坏性的杀手。
明明是真诚夸赞下属能干,因为一句不经意的“但是,如果你能再……”,一场表扬变成下属眼里可笑的虚伪表演;同事之间衷心的祝贺,加了“但是”转折,瞬间蜕变成虚假的恭维。
![](https://p6.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adb4d15313984d2e9335939194c875f2)
表扬行为和动机,一夸到底
夸员工一定要走心,切忌假大虚空。表扬到对方的行为过程和动机,才能起到好的效果。
心理学家曾把一家企业的新入职同岗位员工分成两组,安排相同的课题任务给他们。他们都完成的不错,心理学家夸赞A组:“你们太棒了,很聪明!”,反过来夸B组采用的方法好,在行为措施上有哪些可取之处,哪些地方可以更好。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d47f2fcb497a4668a34b6f7f7e92ea37)
表扬完后,分别给两组员工两套难易程度有别的课题,让他们选。A组选了简单的,B组选了难的,出乎意料的是。B组不仅完成的快,而且效果比A组更好。
A组员工潜意识认为:我的成功源于聪明,选择简单的做好会被认为更聪明。B组员工则清晰认识到自身能力所在,他们更愿意挑战高难度任务,实现能力提升。
从这组实验可看出,具体、有迹可循的表扬,能起到激励员工做到更好的效果。
当然,切记表扬过后加“但是”,它对于尊重和信任的建立具有极强破坏力,因为,它会破坏掉一段“完整”的肯定。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30b1074100134189bf30a473ed020b9f)
为什么人这么爱说“但是”,这可能源于从小听惯了学校老师表扬中夹杂的“但是”,让人缺乏安全感和信任,长大后不自觉带入职场。
无论说“但是”的习惯多么根深蒂固,都要尽力克服,因为它会伤害你的职场信任度。
让人乐意接受你的批评
批评一定会被排斥、不服?NO!!!掌握正确方法,你的批评就会广受欢迎。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872aab665e1841c88e120212cd9b6f1c)
批评最大的难点是情绪管理,如何让对方欣然接受?抛弃自己的观点,用事实来批评对方。
举个栗子。
销售员未能完成任务,你批评他“工作态度有问题,业务知识掌握不熟练”,这是观点,会让员工觉得你不认可他。
如果你换个说法:“我看了业务数据,上个月你负责的华东区业绩达标率是60%,离任务目标80%还有差距,提报的有效客户拜访数量30家,未达到50家既定目标!”
简单陈述一下客观事实,对方一定能接受。这时候,谈话就可以继续下去。很多谈话失败的原因在于,一张口就伤人。
![](https://p6.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5d0caa1b0bc54f5a884a17e5d1224538)
而让对方乐意接受批评,一定要给对方你在帮他的感觉。不妨试试“行为 + 影响 + 后果”的批评法。
还是刚才的例子,如果你在陈述完之后说:“小何,业绩完不成,公司许给你的大红包可就拿不到了,你们项目组也可能因此拿不到奖金,团队红包也会少一份。一定要加油啊!”
这一批评方式,客观摆出了“行为—业绩差”、“影响—少赚钱”、“后果—团队奖金也没了”的逻辑,员工不但不会反感,还会觉得你这是在为他好。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2b1105d7187c48b8b58d12cc15342c71)
今后再表扬员工,试着不说但是、一夸到底;批评员工,抛开观点说事实,再用上“提出事实、触及利益、点明后果”的方法。相信用不了多久,你的每一次谈话都会起到良好的效果,无论表扬还是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