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很喜欢黄仁宇先生的一本书,《万历十五年》。
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丁亥次岁。表面上似乎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大明帝国已经走到了旧篇章的尽头。
十年后,如果有人写一部关于中国楼市的纪录史。
那么——
2020-2021,就是中国楼市旧篇章的“万历十五年”。
2020-2021,就是旧篇章的终结。
诸多改变中国楼市走向的政策,都深埋在这两年的时间里,集中爆破了。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信贷权上交。
2020年12月31日,央行和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制度的通知》——
严控银行涉房贷款规模;
严格规定各类银行涉房贷款占比上限。
自此之后,中国的房地产贷款规模进入“强监管模式”。
过去想贷多少,银行说了算。
现在能贷多少,高层说了算。
楼市热度过高了,高层就把房贷额度红线压一压;
信贷额度压低了,资质审核严格了,房贷利率上去了,贷款就难了,热度就下来了。
“贷款集中管理制度”刚出台时,很多人逼逼:屁大点事,不值一提。
现在呢?
上半年楼市过热的重点城市,无一例外被严控房贷,无一例外出现了额度紧缺。
二手房停贷、缓贷开始出现。
杠杆,暂时加不上去了。
二手房价格被击散,一二手倒挂被击散。
2021年2月8日,深圳出台《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发布机制》——
嘴上说的是“以二手网签价格为基础,结合周边新房价格”。
实际操作中,只结合价格更低的限价新房,不参考二手。
几乎每一个小区的官方参考价,都比实际成交价要低;
部分红盘的官方参考价,要比实际成交价低50%,甚至能达到100%。
紧接着,深圳各家银行全部以二手指导价,作为房贷批复的依据。
深圳二手指导价出台后,千万总价的房子,首套首付被干到了7成,二套首付被干到了8.5成。
华润城82㎡的两房,市场成交价1500万,正常首付3成450万。
现在指导价1082万,银行按指导价评估,最多只能贷款757万,首付直接被干到5成。
一个二手房指导价,直接打掉了二手房的杠杆。
二手房指导价落地了5个月,二手房杠杆也被打掉了5个月。
五个月之后,深圳二手房成交量快速下滑。
紧接着,二手房价格也进入下跌区间。
不仅二手房进入下跌区间,甚至——
二手房濒临绝境之后,也把新房拖入了深渊。
深圳的二手房指导价出台之后——
二手房的杠杆被打断了,价格跌了,一二手倒挂空间缩小了,套利空间也缩小了。
于是——
曾经抢到爆的新房市场,也不那么香了。
曾经横行全国的“一二手倒挂,狂摇限价新房套利”,现如今被一个二手房指导价直接打断了脊梁。
当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陆续出台二手房指导价。
比如,2020年5月,“摇号打新重镇”成都已经落地“二手房指导价”。
成都二手房指导价落地一个月,二手房成交量直接腰斩。
即将出台二手房指导价的,还有无锡、东莞、西安、郑州、苏州……
地权上交,捂地惜售推高地价被击散。
2021年2月26日,央行和银保监会发布了土地出让“两集中”政策——
全国22个重点城市,“集中发布土地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土地出让活动”。
一年发布住宅土拍的次数,不能超过3次。
以前是想拍多少地,想怎么拍,地方说了算。
现在是想拍多少地,想怎么拍,高层说了算。
过去地方城市如果想抬地价,不是捂地不出,就是挤着牙膏出,反正就是不按用地计划出。
半年憋出三块地,一堆憨批房企,抢着拍。
现在——
全年就给你三次土拍机会。
集中公告,集中拍卖,列了计划就要严格执行。
更狠的是,部分城市的土地集中出让公告中,还直接限定死了以下内容——
土拍楼面价、土拍溢价率、住宅销售均价、住宅销售最高价、住宅销售最低价、施工工艺、精装品质、物业服务……
一年卖多少地、土地卖多少钱、未来房子卖多少钱、最高能卖多少钱、精装多少钱……通通都是高层说了算。
控制了地价,就控制了房价上涨最重要的成本中枢。
一个土地出让集中管理,直接把地权收归高层,甚至把定价权也收归高层。
土地归税,烧钱扩张没钱拍地被击散。
2021年6月6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将国有土地使用权……等四项政府非税收入划转税务部门征收有关问题的通知》——
土地出让金,划转给税务部门征收。
以前的卖地收入,一直是地方上收,地方上用。
所谓的土地财政,就是地方的小金库。
收了多少,用了多少,怎么用的,高层几乎不知道。
现在的卖地收入,划归税务部门征收。三年前,税务部门经历了国地税的改革合并,中央直插地方。
由税务部门征收,其实就是由高层征收。
虽然土拍收入的所有权和分配权还归地方,但是——
高层却通过征收权的调整,清晰的掌握了土地出让金的收支明细。
卖一笔收一笔,收了多少钱,我了如指掌。
花一笔报一笔,花了多少钱,我也了如指掌。
钱你还能花,但你不敢乱花。
这一次的征收权调整,相当于——
高层直接把手,一杆子插到了收钱和花钱的环节。
在土拍的收钱和花钱环节,安装了一个监控探头。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调整,为什么要把地权回收?
既怕地方乱花,又怕地方花完了乱收!
更怕地方在乱收乱花的过程中,嗷嗷卖地推高地价,推高房价!
一个土地出让集中管理,再加上一个土地出让金征收权调整——
不仅把控你卖多少地,还把控你怎么花卖地的钱。
你想控地惜售,但因为集中供地,土地出让权在我手里,卖多少地我说了算。
你想烧钱扩张,但因为征收权转移,土地出让金也在我手里,花多少钱我也能把控。
地方,正活成一个小时候过年刚拿到压岁钱的我们。
既不敢嗷嗷扩张烧钱,又不敢烧完钱就推高地价卖地。
教育体制改革,向学区房开刀。
自2020年开始,由高层牵头,北京率先落地,沪杭等重点城市跟进,启动了新一轮教育体制改革——
幼升小/小升初严格多校划片、取消点招。
公民同招、取消锁区、重点高中名额面向全市分配。
这其中,有一个最关键的核心点:
所有的教育体制改革政策,都在增加学区房的不确定性。
学区房这玩意儿,价值共识在于确定性。
为什么,我们愿意为顶级学区支付更高溢价?
原因很简单——
买了顶级学区,大概率能上顶级学校;上完顶级学校,大概率还能以更高的价格出手。
既能确定性上学,还有确定性收益。
教育和房产,教育品质和学区房价格,牢牢捆绑在一起。
2020年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教育体制改革政策,终极目标就是把“学区房的确定性价值”击散。
怎么击散?
制造更大的不确定性!
买了顶级学区,一个多校划片,可能上不了;
不仅上不了,还可能一场改制,学区没了,房砸手里;
即便不买顶级学区,也可能被划入顶级初中;
即便不上顶级初中,也可能进入顶级高中。
确定性被打破了,家长选择更多了。
学区房的价值共识和大涨预期,被逐步击散了。
以不确定性,让房子和教育脱钩。
以不确定性,让资产和教育脱钩。
这就是未来的大趋势。
大趋势之下,学区房一定是逐步利空。
一年之内,曾经搅动楼市的诸多确定性被击散了。
我们去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愿意去炒楼?
为什么我们如此笃定“随便买房,一定暴击”?
因为过往的楼市中,存在着诸多确定性的价值共识。
比如,土地财政对地价的确定性推涨。
所谓的土地财政,无非就是下面四句话——
有钱时,烧钱扩张;没钱时,嗷嗷卖地;调控时,捂地惜售;卖房时,因城施策。
既然笃定地方这么玩,那普通人绝壁照猫画虎,跟着地方拍地节奏撸——
调控时,抄底楼市;放开时,嗷嗷暴击;大涨时,咔咔出货;横盘时,嗷嗷买进。
反正笃定你会保地价,反正笃定你会保楼市。
现在一个“土地出让两集中”,再加上一个“土地收入归税”,直接卡死了捂地惜售推地价。
到最后——
拍地和推高地价的确定性被打断了。
地价和房价的确定性,也被打断了。
再比如,信贷政策对房价的确定性推涨。
信贷这玩意儿,就像是楼市里的洪水。
为什么过去一年的楼市,从一线到二线星火燎原?
说白了,还不是钱放多了。
虽然,高层一直喊的是,要严控涉房信贷。
但是,架不住各家银行把房贷作为优质业务,嗷嗷叫的往里干。
你喊十遍“房住不炒、严控信贷”,但依旧架不住他红印盖上,房贷就批过去
了。
货币加着杠杆,以合规和不合规的方式嗷嗷灌到楼市里。
既然银行都这么玩,那普通人绝壁也“照猫画虎”,跟着银行灌钱的节奏撸——
信贷收紧,憋着不动;信贷宽松,杠杆撸房。
反正笃定你会放水,反正笃定只要放水房价必涨。
现在一个“涉房贷款集中管理制度”,直接卡死了房贷规模。
到最后——
信贷和房价的确定性,被打断了。
又比如,一二手倒挂对新房的确定性套利。
自2017年全国第一轮宏观调控到来,诸多城市都启动了“新房限价”。
新房的价格的确是限制住了,每年最多只能涨10%。
但是,二手房的价格却始终控制不住。
限价新房和不限价二手房的剪刀差,越拉越大。
既然倒挂这么狠,那普通人绝壁更“照猫画虎”,跟着倒挂套利的节奏撸——
二手嗷嗷涨,新房嗷嗷摇;摇不中新房,嗷嗷干二手;二手涨不停,打新打不停。
反正笃定一二手倒挂,反正笃定摇中就赚上百万。
现在一个“二手房指导价”,打断了二手杠杆,卡死了二手价格,更逐步消磨一二手倒挂。
到最后——
二手房的价格跌了,一二手倒挂的确定性,被打断了。
还比如,学区政策对学区房的确定性捆绑。
炒学区炒学区,炒得是什么?
炒的无非就是“买房一定能上学,上完卖掉一定能赚钱”。
现在一揽子的教育制度改革,陆续出台了——
买了房不一定能上好学校,买到手不一定能卖得掉。
到最后——
学区房必涨的确定性,被打断了。
通过上面一系列的政策梳理,你会发现过去楼市的诸多确定性共识都被击散了。
土地、信贷、二手房、学区……
这些确定性共识被击散的同时,中国楼市的最大问题出现了——
确定性,消失了。
中国楼市的价值之锚,消失了。
跟着土拍去买房的逻辑,失效了。
跟着信贷去买房的逻辑,失效了。
跟着学区去买房的逻辑,失效了。
跟着一二手倒挂去买房的逻辑,也失效了。
楼市,从未如此混乱。
以前的楼市,其实很简单。
以前的楼市,玩的是什么?
玩的就是,“背靠确定性价值,利用周期搏暴击”。
既然价值是确定的,那就利用周期波动,低吸高抛。
调控进来的时候,需求短期压制,房价的确横盘。
调控退出的时候,地方嗷嗷拍地,我们嗷嗷抢房。
抢什么房?
抢学区房、抢倒挂房、抢地王周边等搞确定价值的标的。
因为他们确定性足够高,因为他们是中国楼市的价值之锚。
只要确定性还在,价值之锚就还在。只要价值之锚还在,震荡下跌就是加仓猛干的好机会。
干!满杠杆就是干!
现在呢,不仅震荡波动消失了。确定性的价值之锚,也消失了。
怎么办?
当学区、倒挂、土地、信贷等确定性投机价值消弭之后,楼市只剩下唯一的确定价值。
这就是我经常说的一句老话,再次要送给大家——
一二线楼市的价值,只剩下真实的居住价值。
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基础,不是地价泡沫,也不是信贷泡沫,更不是学区泡沫,而是切切实实的居住需求。
什么叫真实的居住价值?
只要这个城市的产业结构足够好,就一定会有足够多且结构足够好的人口流入;
只要这个城市的配套结构足够好,这些流入的人口就一定会留下来;
只要这些人留下来,这个城市的楼市就始终有价值。
这句话我说了很多遍,但一直没有机会告诉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