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下半年,楼市的买房逻辑变了

1
回复
241
查看
[复制链接]

242

主题

242

帖子

73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36
发表于 2021-8-9 10: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这段时间,我们的文章中,关于市场的内容,少了。


并不是放弃了对市场的观察,而是现在的湾区,尤其是广州,楼市的拐点已经出现得过于明显。


这一轮调控转向,正在逐渐显示出它的强硬,和不容置喙的一面。


它不是来自于某一个侧面,而是几乎所有层面——


从宏观层面的收水预警,到企业端的降杠杆,到土地端的各种补丁,到资金端的房贷额度紧张、利率上浮,到一手房价被监管、预售证发放受阻、楼盘被迫降价“裸奔”……


终于,“神盘”出现了——前几天,时代天韵低价开盘,即使坐拥大热的黄埔地段,即使一二手倒挂,直到现在,也还没有卖完。


一手降价都卖不动,二手市场就更不用提了。单一个“凉”字,远不足以概括所有。


购房者看涨的预期开始扭转,许多人尝试从“抢到就赚到”的情绪中挣脱出来,停下脚步,思考更深层次的需求。


嗯,下半年,买房的逻辑确实变了。







客观地说,房地产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是不同的。


我们都知道供需决定价格,但在楼市,这个逻辑经常失灵——


供给端极度缺乏弹性,而需求面,又好像越来越容易被情绪裹挟。


所以,这次上涨,我们能感觉到的是,信息渠道虽然很多元,但关注的领域却好像越来越窄,价值观也越来越单一:


买房是积累财富的手段,最重要的是投资属性,而“选对板块”是升值的第一要务。


至于通勤的距离,宜居的程度,产品的好坏……在选筹时,似乎越来越不值一提。


当大家的价值观都变得整齐划一的时候,楼市变得越来越像股市,被“概念”和“利好”左右,换句话说,很容易被“带情绪”。


所以,回顾这一年多,我们能发现湾区存在特别明显的,城市轮动的主轴。


从2019年底,被政策放松带动疯涨的深圳,到2020年初启动的东莞,再到2020年中旬转暖的广州黄埔、南沙、中山马鞍岛。


然后是2020年下半年逐渐被关注到的佛山临广、珠海横琴,以及,今年年初开始的顺德北滘、珠海北围……


具体到一个城市而言,板块炒作的变化也异常清晰。


在广州,一年多以来的信息轮番轰炸,已经把购房小白都“教育”得言必称黄埔——


局姐有个朋友,上班地点在磨碟沙,纯正刚需自住,对通勤更近的番禺毫无了解,非要去抢接近一小时车程的科学城。


有了全国炒房团的购买力和广大刚需的用脚投票,黄埔不负众望:


去年年初,知识城开始拉升,两三个月之后,科学城接棒,到了下半年,老黄埔板块成了炒作的主力。


天量新盘拉高出货,二手集体提价,一轮下来,整个黄埔房价硬生生普涨了50%上下,大家还一股脑往里冲。


可是,被情绪裹挟的需求,是真的很容易逆转的。


不要说投资需求的轮动,就算是实实在在的产业强区,也顶不住调控全方位加码。如今,黄埔一手价格被压降,二手房价陷入了全面回调。


黄埔的故事讲不动了,你看,各大媒体上的热点区域,是不是已经“轮动”到白云湖和创新城了?


讲真,如果你是单纯的炒房客,可以手持资本下注,看着各个板块各领风骚大半年。


可是,楼市终究不是股市,交易的摩擦成本更高。大部分城市是有限售+重税的——就算是炒房,也至少是三五年以上的持有时间。


而如果你是自住,可能倾其所有就能买一套房,这套房可能要陪伴你八年十年,甚至更久。


如果剥离掉未来的涨价预期,剥离掉狂热的“买涨不买跌”的情绪,再看看自己抢到的房子,它的环境宜居吗?户型舒适吗?小区品质好吗?物业服务到位吗?


这十年八年,住在里面,真的舒心吗?







其实,这一波监管,监管的到底是什么?


1、利用一手限价、限售+重税、二手房指导价、房产税开征预期……一整套“组合拳”,试图打掉房地产的投资属性。


2、利用学区摇号、教师轮岗……另一套组合拳,试图打掉房地产的教育属性。


那么,房地产还剩下什么?


一个真正属于居住和产品的时代,正在降临。


我想起去年年初,这一波楼市行情还没有完全热起来的时候,我们接待过一个读者的咨询。


她在上海居住多年,因为工作变动而迁居,手握1500w+的预算,想在广州置办一间舒适的住处。


当时,这个预算可以在广州买到任何一个区域的房子,她因此看遍了顶尖地段——珠江新城的二手房,但却找不到一套真正合心水的住所


她私下和我吐槽:


不是楼间距太密隐私性差,就是贴着主干道太吵,很多千万级的房子居然不是板楼。


别说想在屋里吹吹南北通透的穿堂风了,就连“户型方正”这么简单的要求,都做不到!


这么纯粹的,关于居住本身的吐槽,在本地人的咨询里几乎是听不到的。


大家整齐划一关心的,是价格,是学区,是未来可能的升值潜力……那些附加在房子上面的东西。


最后,她放弃了别人眼中光彩照人的CBD,在老城区选择了一个上海开发商的项目。


虽然远离涨价的第一梯队,但从通风采光到户型设计,再到一线江景和小区园林,都能够符合她“宜居”的需求。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我们认同调控逻辑,回归房子的居住属性,那么,地产商在开发楼盘的时候,多多少少,得产品导向一些。


而作为购房者,选择楼盘时,真的,可以更长期主义一点。


以上为正文,来自局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5

主题

3672

帖子

75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28
发表于 2021-8-9 10: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英雄所见略同,地段基本都是炒房者在追捧,对于有实力需求高的人更在乎的是居住的舒适度,最近看了很多楼盘适合长期居住的真不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