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普通人有关的城市发展与商业变迁
"正视先生"
无论是刚需购房者,还是房产投资人都会面临一个投资的难题,就是在购房时到底买新区还是老城区。
新区有较好的发展潜力,但也有可能变成鬼城。老城区是已经成型的生活配套,但也有可能发生商圈的转移。这也是很多购房者纠结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特别的简单,其实买新区还是买老城区,还是可以简化为如何判断一个区域未来的发展动向是如何的。
而在购房问题上,选新区还是老城区,第一点要关注的是这个城市的城市量级,城市量级决定了这个城市的商圈是否容易复制,是否可以转移,转移的成本,时间维度,有没有不可复制的地域资源等等。
举个例子,北京城故宫可以转移的吗?显然不能。上海静安寺周边的人口、产业、商业量级大吗?容易转移到新区吗?显然很难。那福建的漳州老城区城市量级大吗?配套等级高吗?容易转移到新区吗?显然不难。
因此,在判断一个城市选新区还是老城区的第一个前提是,这个城市量级大不大,大城市的城市基建配套已经完善,且一般拥有不可复制的地缘优势,转移的成本极高、时间极长,而老城区的配套还在逐渐完善和优化中,这种城市的老城区几乎是坚定不移的。而反观一些小城市的老城区,城市量级小,甚至连三甲医院都没有,商圈是非常容易发生转移的,在这种情况下,新区成长的潜力也是十分巨大的。但是这不代表可以选择新区,如果这个城市本身的量级不够,人口没有净增长、没有产业结构,别说老区不能买,新区更不能买。
那新区能不能买?
还是要看回归城市量级,如果一个城市的量级足够,新区能够被辐射到,那新区就能买。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玩过“垒沙子”的游戏,沙子堆的越高,沙子就会向周边流动,这就是城市量级的辐射原理。判断新区的发展潜力,就是看还有没有沙子能够继续垒高沙子,第二个,就是沙子是不是流向你想要的方向。比如垒沙子时,一边用一个木板挡住了,沙子就会优先流向没有木板的那边。而木板你可以理解是山、是江、是距离。
因此,判断新区能不能买的因素主要有几个:
1、是不是国家级新区,这代表的新区的持续国家力量;这个就相当于你用手干涉了的沙子的流向;这是政策因素。
2、老城市对产业、人口、经济的结构红利是不是吃饱了?是不是有多余的产业、人口结构(沙子)流出;这是市场因素。
3、新区与老城区不存在隔离带,或者是距离非常近;这也代表了沙子的优先覆盖区;这是地缘因素。
如果这个三个要素同时都能满足,新区成功的可能性就非常高,如果不能满足这三个要素,新区就有待考量。
以福州为例:
闽侯高新区:虽然不是国家级新区,但受益于金山片区超高的人口密度溢出效应+大学城人口效应+与金山较近的距离;使得高新区已完成闽侯片区新区的改造;
贵安桂湖片区:没有国家级新区概念,也没有距离优势,还有高速隔离;而五四北的人口自己还没有吃饱;贵安桂湖片区几乎很难发展的;
三江口片区:没有国家级新区概念,有一定的距离优势,但南二环南三环的人口并不饱和;三江口片区人口导入显然是需要福州整座城市的量级发展来带动;这是个以时间换空间的片区;
平潭自贸区:阶段性的政策概念+超远的距离和地缘隔离+自身产业资源的不足;也注定的平潭发展的困难;
长乐滨海新区:国家级新区概念,有一定的距离,好在机场的配置能一定缓解这个距离的劣势;但是福州自身人口量级的不足,也导致的新区发展的困难;如果不是长乐自身有一定的产业结构和人口基础,使得长乐新区有一定的基本面;对比长乐老城区,城市量级和配套基本成熟,转移的成本和时间也是存在的,尽管政府已经搬迁,但是长乐新区发展的机会点在于能不能完成外部人口的导入。也必须是时间换空间。
总的来说:
一线城市,人口净流入城市,在成熟片区旁边的新区基本问题不大;
二线城市,人口净流入城市,新区还是要靠时间换空间;除非人口净流入的量级足够大,如杭州、武汉等;
三四线城市,无论是新区还是老城区,都是自身难保;且不稳定性也非常高。
要根据当地的城市产业结构、人口导入情况分析。一般来说,产业核心的周边才是房价上涨动力,如宁德的宁德时代的周边。而到底是新区还是老区,还是看老区能不能够快速被复制到新区,财政力量能不能够支持新区的建设。如罗源的滨海新区,新区的复制是没问题的,但是由于人口流出,产业不幼稚,导致人口被打散,降低人口的密度;导致无论是新区还是老区,都面临人口不足的问题。
因此,尽管政策很重要,但是人口才是决定性因素,而影响人口的又是产业结构。也许政策可以帮助优化产业结构,但政策对产业结构的优化需要持续的投入。
钱在哪里,这是一个问题。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及视频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