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后基建时代,楼市发生了重大变革

1
回复
273
查看
[复制链接]

215

主题

215

帖子

65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55
发表于 2021-8-2 12: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1年过去一半了,这半年中发生了几件大事,每件事情发生时大家解读都是五花八门,当把几件事放在一起时脉络才更加清晰。

这条主线,决定了接下来的楼市格局。







2月24日晚上一则新的土拍制度传出:22个重点城市将实行“集中供地”,2021年供地次数不超过三次。


消息一传出各路解读纷至沓来,其中最典型的是为了控制溢价率。土拍时开发商需要先准备几十亿的保证金,往年这笔保证金可以循环使用,现在集中土拍每年只能用三次,所以各开发商参与的地块数量减少。


实际结果表明完全相反,重庆、广州几个城市率先集中土拍,溢价率远超往年,一个时间点集中了大量资金但是地块有限,人为的营造了稀缺氛围,拿地更加失去理性。


这点负面作用中央是不是提前预控到了不知道,后来的事实证明完全不是控制溢价率那么简单,中央的想法是控制土拍本身。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2月20号上海刚拍出普陀地王,楼板价高达8.4万/㎡,然而事后ZF却改变了态度,恳谈了拿地方融创,大意是:不要张扬。


20号-24号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但是集中拍地后中央对土拍的控制更加便捷,甚至后面直接划出来上海土拍溢价的上限:10%。


不久后的6月4日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土拍收入纳入税收部门管理,彻底给土地财政戴上紧箍咒——对土拍的控制进一步加强。


期间一则不起眼的新闻现在看起来也意味深长:中央政治局于4月30日召开会议,明确提出“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


中央点名学区房这还是头一次,但是落脚点仍然是房价,而不是学区。


联系到前面两则新闻,很明显中央发现了学区房对房地产市场的重大影响,连这样落地的因素也想敲打一下。


再后来就传出不再批复首轮地铁申报,即,一些二三线城市很难再圆地铁梦,即使已开通地铁的城市批复也更为严格。


虽然后来官网尝试辟谣但是也模棱两可,其实2018年后地铁批复就已经在收紧。


把所有这些新闻联系在一起就可以看出,中央已经完全抓住对基建的控制。


地方政府狂推基建的动力很大程度来自土地财政,土拍锁死,这条路就不通了。


当前语境下控制基建就是打压基建,因为地方政府天然的有推进基建扩大GDP扩大政绩扩大地方收入的动力,如果要助推不是收回权限,而是像08年那样来个四万亿。







控制基建的原因大家都清楚,目前房子真的够住了。


中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9.8㎡,城镇居民家庭的住房拥有率约为96.0%,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占比约为58.4%,有两套住房的占比为31.0%,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占比约为10.5%,户均拥有住房1.5套。


疫情过后我们提出了新基建,其实与原来的“基建”没有太大联系,等同于建设高速公路变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更多的指向工业互联网、5G、数据中心这样的科技前沿。


即使上海这样的人口流入城市基建也在放缓,今年力推的几个新片区是大虹桥、五大新城,都是炒冷饭项目。


最近的规划是浦东金色中环,除了早已规划的张江双子塔,其他项目迟迟不见落地。


核心地段北外滩号称840万方巨量规划,至今也只拍出了两块商办用地。一街之隔的陆家嘴,250多幢商办楼宇20年间几乎全部建成,这样的速度再也无法复制。


其实不用看新城开发,看住宅交易量最为直观。2005、2006年前后,月均交易量5-6万套,现在月交易量2万套就算不错的市场。


新城开发的放缓意味着一些郊区可能真的无法融入市区。


不少朋友看好新城,通常拿古美、田林、三林、联洋这样的区域做成功案例,这些区域的房价与市区几乎没有多少差距。


其实房价没有太大差距的原因不是这些区域开发成功,而是他们融入了主城区。他们不用与市区进行对比,他们现在就是市区本身。


松江新城开发也算顺利,给予的政策支持、资源支持远超三林、古美,但是目前依旧与市区差距很大。


因为这里依旧是郊区,依旧需要以距离市区远近判断价值。


实质上三林、古美并没有给到任何支持,完全凭借市区一圈一圈扩展将他们纳入了自身范围。


现在来看市区扩展的速度急剧下滑,九亭、南翔这样的近郊何时被市区吞并尚不能明确,五大新城更是看不到希望。


而且更为致命的是,一环一环扩出去,外面的圆环面积比里面的圆环要大得多,而且是指数级增加。


外环距离人广平均距离为15千米,意味着向前推进5千米,需增加城建面积550平方千米——比外环内总面积没小多少。


看似很近的5千米,以后可能真的遥不可及,因为上海城市边界扩张速度无限放缓,不要拿过去20年的经验看待未来。


所以今年提到五大新城时特意加了一个限定词:综合性节点城市。这些地区融入市区的希望微乎其微,官方都放弃了:你们做好自己吧。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选房逻辑必须发生改变,大面积的基建带来的迅速城市化,房价迅速向市区看齐的时代已经过去。


不要再指望一些区域成长为古美、大宁,郊区可能注定就是郊区。









前几天一位中介朋友跟我炫耀,他的一个客户预算800多万,被他洗脑买到了奉贤,当然是用足名额一次性买了三套。


说服客户的理由也很简单,单价2万5涨到5万,远比10万涨到20万简单。而且当地有多少规划云云。


环二给他的答复是:五年后出门小心一点。


在城市扩展速度放缓的当下,奉贤尤其是奉城这样的地区很难获得机会,即使有临港自贸区加持——但凡你看一下规划图纸就应该知道,临港新片区对奉贤几乎没有利好。


该是农村的地区,还是农村,真的的核心建设片区就滴水湖一圈——到客户买的房子直线距离25公里以上。







25公里外的一个规划,跟你们家有关系吗?


所以对400万以下的购房者只有一个建议:远离郊区,尤其是远离远郊。


当然唯环线论现在已经不适用,同环线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现在最好的坐标系是完全融入市区的边界。


西南参考莘庄,浦东看三林,虹口杨浦不用担心,这里没400万的新房。


其实只要关注一下社会发展就能发现问题本质:分化已经不可避免。


分化的意思是取消中间地带,富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富有,底层越来越多上升越困难。


看一下今年的红包盘,最低总价也需要450万以上,基本没有刚需参与的机会。而且总价越高,套利空间似乎越大。


看一下去年的这波涨幅,最为夸张的是大宁、古美、联洋这样的区域,几乎都要千万级预算。而400万以下的房子,涨幅相当有限——200-300万的房子则几乎没涨,车墩就是典型。


在2016年之前,正确的逻辑是刚需催动整个改善链条,一环一环的置换链是楼市的根本逻辑;2016年后,许多千万级三房客群都是首次在上海置业,与刚需客户越来越没有重合度。


房价分化以后,贵的房子越来越贵,便宜的房子越来越便宜,你们拿什么去改善?


靠工资吗?如果买到垃圾资产,你的工资可能跟不上房价贬值。


唯一能保住改善机会的,是尽可能地参与到更为优质的区域,距离富人越近越好。


我们经常听李嘉诚那句话:买房只看地段地段还是地段,但是什么是好地段他没说。就好像“鲁迅”说人生90%的烦恼都可以靠钱解决,怎么才能有钱却不告诉我们一样。


不过我猜李嘉诚应该默认大家都知道:当然我去的地方就是好地段了,我那么有钱。








以上为正文

编辑∣环线咨询



©本文版权归“环线房产咨询”所有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13

帖子

647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474
发表于 2021-8-2 12: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浦东曹路离外环线这么近,紧贴金桥,距离东方明珠也才17公里车程,横盘多年,不升反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