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一个之前的同事联系我,问我我们这有没有那种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喜欢简单事情复杂化,简单事情复杂办的人么?还有就是很不专业、没有逻辑,还能一直滔滔不绝。我跟他说我领导就是这样的,但是他跟我说领导的话是没有办法,但是是平级的同事应该怎么处理?
我们身边总有这样的人,两年前,我从一个甲方的国企 ,到了一个乙方的央企,看起来挺幸运的,但是这也是能力的体现吧,我很庆幸,我初入职场就结识了一群专业、有理想、有责任心、有业务能力、勤奋努力的同事,都体会了做咨询的辛苦,也体会到了咨询项目带来的成就感。但是当我像所有的咨询人转型到甲方的螺丝钉以后,我开始不熟悉这环境,没有了挑战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带来的成就感,只有完成这一阶段的工作而已。后来我又想回到我熟悉的环境,重拾那种挑战的升级打怪的感觉和成就感,就进入了一家央企平台,我以为这次,我会有成熟专业的团队、格局和业务能力兼备的领导还有既有挑战性又有高参性质的大项目,可是一切与我预料的有点远。
有人说一切的能力问题都是态度问题,同时这句话反过来也成立。我进入的这两个公司的孩子大都是90-95年的,大都具备海外背景, 有时候觉着他们很聪明、八面玲珑,他们对于领导的一句不经意的话心领神会,他们拍马屁能拍的很到位,既不让人反感,也不会让人那么容易察觉;可是让他们跟项目的时候,他们做的就会一塌糊涂,有时候我会认为这是态度问题,但是有时候咨询确实更需要天赋,又怀疑是能力问题。
熬资历远比有能力重要,更容易到达目的地。我发现各个部门的主任甚至一把手并不是能力特别突出的人,但是经营好的部门一般都有比较能干的骨干,可是这种骨干也像韭菜一样一茬一茬的换, 这也许跟领导的格局和整体的环境有关系吧。大部分有能力的人,也都有性格,也都不屑于被算计和算计,主要都侧重在个人提升和业务能力的精进,当这个环境不适合生长的时候,就会换一个环境。我当时进入这个公司的时候,有个领导跟大家说,主要是这个平台的功劳,离开了这个平台你谁都不是,我认为并不是这样的,而是你的能力才是属于你的品牌,是你在职场的证明,你有能力才可以是这个平台的高级项目经理,那个平台的总监甚至副总、总经理等等。
职场也是修行场,修的是能力,修的是心性,修的是情绪。之前总有人说,这个人性格需要再磨一磨,性格太有棱角,也许大家都一样了,表面上看不出情绪变化,看不出不高兴和高兴,看不出阴晴,才是这个人是一个情绪稳定的,有能力的人。可是我不知道,大家都像一个出产厂家生产的同一类的产品才好么,不能有自己的性格,和不开心不高兴,都要表面笑脸相迎和背后互相诋毁。
跟同事的一场交流下来,发现,原来职场都是一样的,遇见的人和事都大概一样。都说生活和工作,有的人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有的人希望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人这一生一直都在修行,要具备三种能力,才能在这个社会游刃有余,一是业务能力,这是立身之本,二是控制情绪的能力,这是软实力;三是与人周旋的能力,也就是管理能力,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管理上司、管理下属、管理同级之间的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