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0.882em]大家好,我是酸奶妈妈。
[size=0.882em]网上那张“不要喊妈平等条约”出来之后,各位妈妈开始抄起了作业,陆续同自家孩子签署起了不同的“不要喊妈条约”,却没想到还引发了不同的家庭争吵出来。
[size=0.882em]有的说“这不能让孩子独立”
[size=0.882em]有的说“这会让孩子突然不喜欢妈妈了”
[size=0.882em]有的说“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让孩子去做这也太过分了”
[size=0.882em]都说同一个世界,同样的喊妈,为啥同样的抄作业却出来不同的声音呢?
[size=0.882em]说白了,还得看孩子处在什么情况下喊的妈。
01/
[size=1.059em]霸气妈妈签订条约的由来
[size=0.882em]成都宝妈在网上诉说了自己要窒息的痛苦:
[size=0.882em]她并不是一位全职妈妈,只是工作性质原因除了每周一去单位开会以外,平时都在家里办公,由于孩子爸经常出差,孩子对妈妈的依赖性增强,而这次放暑假更是令她头痛。
[size=0.882em]在家办公时,儿子每隔一会儿就会找妈妈,她连用电脑的机会都没有。
[size=0.882em]儿子去小区楼下找同伴耍时,也会频繁用电话手表联系自己,让她帮忙拿水、纸巾、防蚊液等物品;
[size=0.882em]儿子没有睡午觉的习惯,每晚大约10点睡,清晨又早早醒来,不是全职妈妈胜似全职妈妈。
[size=0.882em]7月6日这天,因为有事她带着儿子一起到公司上班,结果在她忙的时候又不停被儿子召唤,她想起之前看过的一篇育儿文章,忍无可忍之下与儿子签订了这样一份条约,希望儿子能给妈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要随时喊妈,不要什么事都喊妈。
[size=0.882em]到了实施条约的第一天,儿子喊妈的频次果然大幅减少,下楼玩耍、拿衣服、吃饭等等日常频繁叫妈的场景很少喊妈。
[size=0.882em]现在看来,喊妈已经成为了他的习惯,而妈妈这个身份又不得不在听到之后做回应,于是就变成了儿子不独立太过依赖妈妈,妈妈伺候儿子没有时间做自己的事,目的一个都没达到。
[size=0.882em]那为了让孩子独立就一定要实施这类“条约”吗?
[size=0.882em]也不一定,咱们得分分情况。
02/
[size=1.059em]喊妈的几种意图
[size=0.882em]我们可以简单分成情感需求和行为需求两种。
[size=0.882em]1、情感需求喊妈,一定要回应孩子
[size=0.882em]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不高兴了
[size=0.882em]好朋友不同他玩或者交新朋友了
[size=0.882em]好久没有见妈妈就想黏着妈妈
[size=0.882em]被老师骂了委屈了
[size=0.882em]等等这类情感需求孩子第一反应就是想跟妈妈讲,需要妈妈的开导,才能重获自信和开心。
[size=0.882em]这个时候孩子分不清开玩笑和认真的,如果是很认真对待这件事的孩子,看到“不要喊妈平等条约”肯定会想: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不要我了?
[size=0.882em]所以,情感类的需求喊妈妈的时候,是必须给孩子回应的,不要让孩子误会。
[size=0.882em]2、行为需求喊妈,分情况回应
[size=0.882em]这类需求也可以简单分成做得到和做不到的情况。
[size=0.882em]如果你家孩子需要的是你给他递水,因为他懒得拿
[size=0.882em]需要你给他穿衣,因为他懒得穿
[size=0.882em]需要你教他写作业,因为他懒得翻词典
[size=0.882em]这种行为肯定需要制止,才能让他独立!
[size=0.882em]如果你家孩子是东西放太高够不着,自己拿危险
[size=0.882em]这道题超纲了不会
[size=0.882em]那手工作业自己弄了半天不得要领
[size=0.882em]这些情况大可不必签订条约,因为这时候正是建立亲子关系的时机,家庭教育从方方面面都会带给孩子一些影响,如果在需要的时候不给与帮助,也难怪以后孩子会对父母渐行渐远。
03/
[size=1.059em]怎么样孩子获得独立的感觉
[size=0.882em]为啥现在那么多妈妈要签订条约?
[size=0.882em]由于家庭生活中,心思细腻的妈妈总是会担心孩子穿衣吃饭,怕孩子出这问题出那问题,于是不自觉地就会替孩子做了许多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应该要做的事,更导致孩子依赖妈妈还不感恩。
[size=0.882em]越长越大之后,这样的孩子对别人的付出会无视,自己却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会像一个巨婴需要妈妈的遥控才能成长,正是因为现在的妈妈都注意到了这方面所以主动谈起了条约。
[size=0.882em]我想,这也是现代职业女性+妈妈角色的不同身份交互,自我意识觉醒之后的局面。
[size=0.882em]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帮助孩子获得独立的感觉呢?
[size=0.882em]1、让孩子自己负责一些他可以完成的事,甚至想一些对他来说稍有挑战的事情。
[size=0.882em]比如自己尝试用筷子吃饭,自己去卫生间解决大小便。
[size=0.882em]有时候家长需要判断:孩子吃饭慢或者屁股擦不干净,与他的成长相比,哪一件事更重要。
[size=0.882em]2、利用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size=0.882em]比如,孩子小时候,可以让他选择今天穿哪双鞋子,高帮的还是低帮的?今天中午吃咖喱饭还是咖喱面?
[size=0.882em]这样的具有选择性的问题,会带给孩子思考,也提供给他一种掌控感,他会在这个选择中提升对自己的认识和自我的成长。
[size=0.882em]太小的孩子不适合开放性问题,问这样的问题,就是父母在自讨苦吃,因为孩子还不具备全面思考的能力。
[size=0.882em]当孩子再大一些,可以引导他做一些可以自己做主的事情。
[size=0.882em]比如,外出吃饭,可以由他来选择餐厅,选择在餐厅里坐在哪个位置,选择什么样的菜品。
[size=0.882em]即使选择得不如意,也没什么关系,父母可以事后告诉他自己的偏好是什么,希望孩子下次选择的时候考虑到这些情况,孩子确实会在下一次考虑进去的。
[size=0.882em]再比如,旅行的目的地,父母可以让孩子在家庭整体规划的范围内进行合理的安排。
[size=0.882em]3、父母要在孩子自己做主的事情上,进行积极的、正向的、具体的、及时的反馈。父母的肯定,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这样的反馈有利于孩子主动探索和创造。
[size=0.882em]有时候,一些父母在看到孩子的做法时,很容易就陷入一种评判中,开始指手画脚,开始提供建议,开始把自己的权威展示出来。
[size=0.882em]一定要在这个时候,选择正向积极、具体的反馈,告诉孩子,哪里是非常棒的,哪里是你特别欣赏的,哪怕他仅仅是问了一个非常幼稚的问题,你也要像发现一个天才那样,说孩子你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思考得角度很特别。
[size=0.882em]酸奶妈咪有话说:把成长的权力给孩子,成为孩子成长经历的一环,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会更容易独立,自己做抉择,当然这样的孩子也更加有责任感。现在,你对“不要喊妈条约”是不是有了更深的想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