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你没有经历过职场里这样的至暗时刻,也祝你未来不会经历,但作为职场人也要知道职场的这些潜规则。
学会保护自己,不要让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
开除10个人叫管理入门
前阿里政委张丽俊说:开过100个人,管理才叫有境界,开除十个人那叫管理入门!
虽然管理也做了好几年,如果如果算,那我管理还没入门。
2017年我去一家代运营公司面试,那个高管问我有没有开过人。
这是我第一次直面这种问题。刚时候我带团队一年,管理方法比较仁慈,对于一个天天抱怨公司制度、负能量满满的员工进行了沟通和试探性劝退。
谈完那个男生就主动提离职了。
现在对面这种事情,心态更加理性和坦然,处理方式也更加单刀直入。
工作十年,我总结了这几点职场潜规则。
公司只招成年人
奈非公司招聘人才的第一准则:我们只找成年人。
这里的成年人不是指生理年龄超18岁的人,而是指心智成熟,独立自主的成年人。
确实如此,没有哪家公司有义务养着一个巨婴。
公司不是做慈善机构,创立公司的目的是盈利,只有雇佣性价比更高的员工,公司的利润才更好。
我一个朋友,在保险公司做理赔管理。去年有件事情很让她苦恼,整天茶不思,饭不香,还被气的血压蹭蹭蹭狂飚,很想骂脏话。
我那朋友脾气和我比,算是很好的了,所以我难相信到底是什么样的员工能把她气这样。
面聊了以后,听她的反馈,我才知道有这么一个不开窍的下属,天天说,左耳朵听,右耳朵出。
每次态度都好好好的,结果做的还是一刀烂。
朋友每次带他做的效率,远远没有自己做的效率高,但是不教他,自己的工作量变大,那哥们工作就不饱和。
我就很诧异,这种人留着干嘛?为什么要在这种不开窍的人身上浪费时间。
还把自己气的不轻,是嫌自己命长吗?
聊了以后才知道她们那个行业非常保守,公司就没有开除过员工的先例。
所以那个员工就像她心头的刺,不能开除,又教不会,放置不管也不行,工作效率又极低,态度也没啥问题。她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只好来找我吐吐槽。
大概经历了2-3个月阵痛期,经过多次沟通,后来那个男生主动离职了。
公司开除员工有7大手段
公司想要辞退员工,有这7大常见手段,最后一招才是裁员。
在裁员之前,一定会用更低成本的方式去尝试解决。
很多员工巴不得被裁掉,因为本身就想换工作了,再拿了一个N+1大礼包,不要太开心。
前两年互联网大裁员的时候,我身边真不少人是这样,被优化拿了赔偿,加上跳槽去竞对,薪资又涨幅了30%。
无论是成本角度还是人情角度,恐怕没有公司能直接爽快答应员工被裁员,赔偿n+1的。
一 稽查找错
稽查组会严查触犯公司红线的员工,不是说平时不查不罚,而是此时力度更大、要求更严。
打电话那些话术不严谨的,工作聊天记录截图外传的,PPT没有脱敏泄露公司信息的,全是被重点稽查对象。一旦触犯红线,直接开除+全公司邮件通报批评。
很多人可能是没有经过这种事情,所以对泄露公司信息无感,有机会碰倒,真的就被社会上了一课。
之前美团有个员工,工作表现还蛮好,因为大象(美团企业办公工具)的账户密码被异地登录。(应该是把账户借给了朋友)
这个异地还不是一般的异地,正好是上海近铁城市广场。这不就是饿了么本部吗?
真要命,直接被开除走人了,而且履历上会有触发公司高压线的一笔。想要去同行,恐怕背景调查都过不了关。
二 卡试用期
虽然有个别企业用过这种卑劣的手段:不断去聘用廉价实习生或试用期打折的员工干活,有意卡转正。
但不是所有的企业都会压榨试用期员工,绝大部分企业还是希望能留下有价值的员工长期和企业并肩作战的。
但如果遇到了裁员期,味道可能就不一样了。之前是没有什么过错就自然转正。
现在是5个实习生,能有1个hc,只能留下最优秀的那个,于是内部PK,只要1个。
三 内部转岗
内部转岗也是比较常见的方式,但内部转岗是不是意味着变相裁员,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
很多公司都可以内部转岗,大厂俗称“活水”,员工自愿转岗到其他部门,只要通过新部门领导的面试,同意接收你,那么原领导是不能阻拦的。
所以在大厂里,很多员工干的不开心,优先考虑的是内部转岗。
但也有一些特殊的时期,比如整个部门被开了、公司大裁员。那么内部转岗就会有不一样的色彩。
部门被优化、企业大裁员,对个人而言是被动的,转岗的部门有优先选择权,如果你的岗位匹配、能力突出、亦或是和转岗的面试官认识,关系相处的也不错。那成功转岗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没有其他选择,只能转岗到你不喜欢的岗位。那结局只有2种
因为业务调整,部门优化,公司只有义务帮你转岗,至于你喜不喜欢没有义务关心,所以这就是争议点,也是决定了你是主动的内部转岗还是被变相裁员。
四 架空孤立
给你安排一个“烫手的山芋”的活、让你光杆司令、不给资源,还有就是在团队里被边缘化。
如团队里大部分人都在支持一个大项目,你不参与。
开周会不叫你,办公室冷冷清清留下你一个人。
尴尬的能用脚指头抠出一个三室一厅。
每天上班坐如针毡,很多人受不了这样冷暴力,要不了几天自己就会自动离职。
也有些人心理素质比较强或说脸皮比较厚,不接受领导的离职暗示,依然死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打酱油(此时一般劳动成果不会被认可)。
放心,还有其他招数的混合拳等着你。
五 变相降级
不禁感叹这招真妙啊!名正言顺的找了一个人顶替你,直接做你上级。
之前在职场上,看到过这种事情。一个百度的高P(高级专业岗人才的意思),被老板好不容易挖过来了,结果相处一段时间,因为理念不合,开始出现内部分裂。
后来组织架构调整,本来和高P平级的一个人,直接调成了他的直属上级。他不再向老板直接汇报。
要强一点的管理人员肯定是接受不了这样的调整的,很快他内部转岗去了其他部门。
六 否定/PUA
否定你的劳动成果,否定你的行为,否定你的人。
甚至美名其曰:为你好,为了磨炼你。
当着其他同事的面,对你辱骂、羞辱,进行人身攻击,这已经算是职场PUA了。
在长期否定下,员工自己也会变得自我怀疑、不自信,做事畏缩畏尾,更别提成长了。
七 裁员优化
优化员工能直接给N+1的都是良心企业。既承担了社会舆论和指责,又自己承担了一大笔成本。
裁员第一波先裁应届生,因为他们最便宜;其次是产出低的低年限员工;最后才是有一定年头的但又可有可无的腰部管理层。
也有因为战略转型,一个部门都被优化掉的例子,尤其是去年疫情,很多线下培训或做留学的机构,大幅度调整,那时候面试了不少公司经营不善、战略调整、被动转岗的案例。
理性对待雇佣关系
员工和企业的雇佣关系永远都是双向的,员工提供劳动力、劳动果实,企业支付报酬。
我们本就应该更加理性的看待这个关系。员工和企业是相互促进的,但不是强行绑定的。
2019年7月,我从美团离职后,去了一家20人左右的创业公司,也是被面试我的CMO的创业精神吸引了,即使感觉公司可能不靠谱,可能不稳定,我还是选择和CMO并肩作战。
我过去以后,CMO也授权给我,当我做一个教育项目的负责人,他负责战略规划,我负责项目落地。
也是那时候他带我见了一些投资人、创业者、财务自由者,我像一个海绵对新的圈子充满了好奇,不断吸收新的知识。
与其说他是我的领导,他更像是我的师傅,把我带到了社交电商的新世界。
整个项目组在他的带领下,逐渐开始成形。我们像是热血的青年,紧紧的抱在一起,决心要把这个项目做大做强。
可不到2个月,CMO突然离职了,对我也是晴天霹雳。我先是不相信怎么可能辞职,然后是恐慌我该怎么办项目怎么办。
曾经我也有过不理解甚至埋怨。
领导是没有义务对你的人生、对你的职业规划负责,就算你是他的心腹、他最得力的下属,他也没有义务管你。
经过社会的毒打,我深刻的理解: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不断打磨自己,让自己更有核心竞争力。
无论有什么动荡,不管是大裁员、疫情还是你的领导离职,公司战略调整,我们都能临危不振。
这个主动权就永远紧紧握在自己的手里。
有能力的人从来不怕失业,因为给他递橄榄枝的人很多。
与其说和企业是雇佣关系,不如说是合作关系,有了核心竞争力,就可以主动选择你想合作的企业。
愿我们都能成为主动选择的人,就算有再大的风浪,内心依然笃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