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一本书的出版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是写作主题的多次调整,还是惊心动魄的版权争夺大战?这些秘辛,往往掌握在书的第一读者——责任编辑手中。
“读创每日荐书”特别开设“老编说书”专栏,以书为核心,邀请出版社编辑讲述他们和书的故事。这些故事,将让我们了解编辑是怎样与书相遇的,是怎样理解一本书的。
《深圳梦》是如何做成的
◎郭良原
为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深圳报业集团主办,《深圳商报》《晶报》及深圳新闻网联合承办了“深圳最有影响力十大观念”的评选活动。经过3个月的专家及市民投票评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当选“深圳最有影响力十大观念”,被媒体广为报道,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为深入挖掘“深圳十大观念”的内涵与意义,按市委宣传部的部署,深圳报业集团用4个多月时间编撰了《深圳十大观念》。
2012年5月,由时任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作序,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主编的《深圳十大观念》出版。
为近一步解读《深圳十大观念》,在深圳市委文明办组织下,深圳报业集团抽调精兵强将,组成编写组,在深圳新闻网发起的“我与深圳共成长”主题宣传活动的基础上编写《深圳梦——100个深圳人的成长史》(以下简称《深圳梦》)一书。
我代表出版社参加了编写组。
按照分工,深圳特区报的金涌负责撰写上世纪80年代的深圳人;刘永新负责撰写上世纪90年代的深圳人;深圳新闻网的李晓峰负责撰写2000年代的深圳人;我则负责整理和精选“我与深圳共成长”主题宣传活动中“100位深圳人的成长史”征文的获奖文章,同时担任本书的责任编辑;出版社副总编辑王昕整体负责全书的运作。
经过编写组多次讨论,《深圳梦》一书拟定全书分为四章。前三章按年代划分,每一章分别由“寻梦”“织梦”“圆梦”三部分组成。“寻梦”由一段言简意赅的文字,把大时代背景下诞生的观念及其深圳人追逐的梦想展现在读者面前;“织梦”主要讲述各个时期涌现出的有代表性的普通人,通过他们的成长故事,力求让每个读者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圆梦”以100篇获奖征文为基础,让市民讲述自己的织梦圆梦过程;最后一章是“100个深圳人的成长史”获奖征文精彩摘录,为“圆梦”做完满补充。
金、刘、李三人数易其稿,完成了各自承担的撰写任务。我也将100篇获奖文章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和修改,去粗取精,选出了大约60多篇可入书文章,再从那些落选的获奖文章中摘录出30多则精彩文字,合成100人。
之后,按照出版要求,我对全书进行认真细致的统筹和审读。审读中发现上世纪80年代的人物份量较弱,我钻进集团资料室翻阅当年资料,好不容易找到了5篇很有历史感和感染力的纪实作品补进书中,使80年代深圳人寻梦、织梦、圆梦的历史更为丰满。
再之后,王京生为《深圳梦》写了序言。
王京生在序言中指出:“深圳梦,是现代移民的梦,是“敢闯”者的梦。深圳人,是梦想的产物。为了梦想,他们不惜舍弃所有,勇敢地面向不可知的未来,闯上一条条并不平坦的奋争之路。”“现在,一个瑰丽的深圳梦正升腾而起——深圳,正打造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迈向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听从内心的召唤吧,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吧,幸福,就在前方,一座更加美好的城市,亦在前方!深圳,期待着更多深圳人做出无愧无悔的证明。我们相信,深圳梦一定是中国梦的精彩华章。”
2013年4月,《深圳梦》出版。
4月23日下午,《深圳梦》新书首发式暨座谈会在深圳中心书城举行。
2014年8月,《深圳梦》以评委全票通过荣获广东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作者简介】
郭良原,天门张港人,诗人,书法家,资深编辑。笔名大侠,字恕之,号三弄斋主。198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系中国楹联学会、湖北省作家协会、深圳市作家协会、深圳市诗词学会会员。先后供职于湖北、深圳新闻出版单位,出版新诗集《男中音》《泅渡者》、诗词书法散文集《三弄斋诗书记》、长篇回忆录《开始:我的六十年》等,有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长江文艺》《作家》《海燕》等刊物,现居深圳、长春两地。
审读:孙世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