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太阳一直在关注的职场真人秀《闪闪发光的你》,一度冲上了热搜。
也难怪,毕竟节目中有《奇葩说》大咖马东和陈铭的加入,职场金句频出,必须吸睛呀~
这不,最近一期节目中,马东又抛出一个观点:学会闭嘴是一切的开始。

事情缘由是这样的:实习生谢真因为「话痨」被导师张庆批评,但她第一时间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而是不停给自己找理由辩解。
用她的话说,「话痨」只是说明自己性格比较 social,但工作中的自己是稳重的,交易量小是因为对工作还不太适应,并不是因为自己话多缺乏思考。

结果却遭到了张庆更严厉的回应:面对错误,如果只是找了个理由搪塞过去了,你还会认真地反省你自己吗?

在被领导批评的那一刻,谢真没有反思自己,而是下意识地去找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
这难道是想要领导收回批评的节奏吗?
成长见证官陈铭在一旁也替她担心:这种解释都是减分的……
网友的评论同样呈现一边倒趋势:当别人指出你错误的时候,不要第一时间辩解,而是要先思考自己问题出在哪里,这样才能真正进步。


我们能够理解,谢真作为一名职场新人的心情,希望积极表现,在所有人面前呈现最完美的自己。
但是她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职场中有一些情况,保持沉默比大胆发言更有效。
今天就来帮小叶子们梳理一下,职场中哪些情况必须闭嘴。

被领导批评的时候

被领导批评的时候,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不服气而口不择言。
这种时候,先别忙着辩解,而是留给自己一些思考时间,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很多人在接受批评的时候,会本能地想通过辩解来反击。
此时如果理性没有战胜感性,就会像节目中的谢真一样,成为众矢之的。
而先闭嘴,再思考,再解释以及进行补救,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
这里给小叶子们提供一个「错一改二」的对策,也就是「一分错误,二分改正」。
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用谢真的例子演示一下。
导师批评她因为「话痨」而影响了交易量,她可以这样回应:
承认错误:谢谢您的提醒,我确实有点话痨,还对交易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会多加注意的。
加倍弥补:我打算通过 xx 方式,挽回这次交易的损失,预计可以达成原定交易的两倍。
承认并改正错误,只是对失误的亡羊补牢,虽然补救有效,但损失已经造成……
想要尽可能多地挽救局面,就得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努把力。

得到他人指点的时候

第二种情况,工作中遇到他人指点,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把聆听放在首位,这是对对方的尊重,也是为了让自己更充分地理解对方。
千万不要为了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而过度表现自己。
我有个前同事,就在这方面出了问题。
一次活动,她负责接待一位知名嘉宾,合影时嘉宾对活动的 logo 提了点建议。
于是她开始滔滔不绝,跟嘉宾讲起 logo 的设计理念,以及自己在团队中发挥的作用如何如何重要,极尽全力想要嘉宾认可她的才华。
嘉宾没好意思打断她,只是很无奈的笑了笑,事后跟我们领导提到,你们公司有个姑娘表达欲很强……
这个同事犯了一个「过度自我暴露」的错误。
自我暴露是指向别人说心里话,坦率地表达自己,陈述自己,推销自己。
职场上,适当的「自我暴露」自我暴露是正常且有必要的,这可以帮你进行自我展示,让别人看到你的过人之处。
但是,自我暴露也要适度,过度的暴露会被认为是片面的、压倒性的、不恰当的社交。
工作中,过于锋芒毕露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显得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所以适当的时候,我们需要学会闭嘴。
尤其是在资历老、辈分高的大佬面前,更是要保持谦逊。闭嘴既是对对方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别人向你抱怨领导的时候

接下来要讲第三点:当关系一般的同事向你抱怨领导的时候,也要学会闭嘴。
这个闭嘴指两个方面:一是不要跟着起哄,抱怨老板,二是不要随便反驳同事,数落对方。
第一个好理解,以防隔墙有耳,落了别人话柄什么的。
至于第二点,我们可以想一下,对方为什么会开始抱怨呢?
有三种情况:
❶ 纯粹想要发泄一下情绪;
❷ 想试探你,拉帮结派;
❸ 为领导的「恶行」收集更素材据
如果是第一种,那随对方发泄好了,因为对方本来就不想讲道理。
如果你去反驳他,反而容易激化对方情绪,甚至与你交恶。
至于第二种和第三种情况,那就更不该随意开口了,以免惹事上身。
如果你不得不开口,那可以这样说:今天这个场合不合适,咱们最好别在公司说这事儿,不太好……
这样,显得你挺为对方着想,还彻底终结了这个话题。
所以你看,不管抱怨者出于什么目的,选择闭嘴都是上上策。

海明威说过: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一辈子学会闭嘴。
闭嘴是一个冷静情绪、思考表达方式的过程,是为了让我们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三思而后行。
闭嘴也是为了自我保护,不让自己因为一时的口舌之快,成为众矢之的。
所以说,学会闭嘴,并不是不让我们去表达,其实是让我们学会理智好地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