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璟璟
近日记者调研发现,一些地方和单位“什么事都丢给年轻人”,导致部分年轻干部被迫“啥都会”“啥都做”,存在基层新人成“超人”现象。部分年轻干部不仅被迫成为“啥都会”干部,甚至有的要成为“啥都做”干部。一位在乡镇工作的基层干部说,最令人苦恼的事情,是有少数领导让他代写自我批评材料。“写的问题严重了,领导不满意;写的问题随意了,会被认为不认真……这活太难干了。”(半月谈)
新人成为“工具人”“超人”,并不是体制内的特有现象,而几乎是所有职场的“通病”。新人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除了低调做事夹着尾巴做人,更要端茶送水跑咖啡,百般殷勤、打点到位,或许才可逃过形形色色的职场pua,这是自保之术,也是一种病态的办公室哲学。
不少职场年轻人吐槽“啥活都要干”,分内分外的工作忙个没完,简直堪比“万金油”。大量非本职的琐碎工作,占据了职场新人的大量时间,劳心劳力,却往往吃力不讨好。这类杂事做得久了,一者成就感极低、挫败感极强;再者,也不利于业务精进、自我成长。太多年轻人深陷其中无法抽身,可说是苦不堪言。
所谓职场,“后浪把前浪拍在沙滩上”之事有,但更多的还是按部就班、论资排辈。年轻人初入职场,与其说是在“学做事”,不如说是在“学做人”。他们慢慢接受了现实、磨去了棱角,被前辈带到了沟里,慢慢也就混成了老油条。一代接一代,循环往复。于是,这似乎成了约定俗成的惯例,职场年轻人被如此之深地嵌入了“工具人”的角色设定中。
越是专业门槛不高、越是管理不规范的用人单位,年轻人所面临的倾轧就越是严重。年轻人被要求“啥活都能干”“啥事都得担”,但与此同时硬币的另一面,往往是“忙的忙死闲的闲死”。职场前辈们日常摸鱼,新人们却累个半死。要想熬出头,只能等着更新的新人来接盘……考核机制形同虚设,激励机制导向扭曲,这种职场注定是低效率、低产出的。保护好职场年轻人的活力和权益,方可激活整个职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