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请点击“关注”,每天2篇职场文章陪你成长哦。

作者|风 编辑|燕子
2020年被誉为最难的一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全球公司大规模裁员,门店倒闭,减少产品产量,就是这么艰难的一年,大部分人面临失业。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聊聊“职场危机”这个话题。
01 职场危机从来没有放过任何人
2019年,阿里无人酒店开业、海底捞人工智能应用,魅族、美图、知乎被曝裁员,京东、华为等大企业被传“缩招”,“人员调整”,导致大面积人员集体失业。
2020年,华为甚至不惜冒着赔偿10亿元的风险,定向清退在公司被称为“老人”的职场员工。
很多人辛苦干了那么多年,到最后却面临着被公司清退的风险,不得不感叹万分。
这让不少刚进入社会的职业者感到恐慌和焦虑,有人会想:今日被清退的员工会不会是日后的我们?辞退老员工,不免让人觉得华为太狠心,不近人情。
那么华为为什么这么做?
华为给出的理由是:优化员工结构。
华为的人事也曾表示:企业要发展,人员要精进,公司不留闲人。

这是何止的残酷,在整个社会,整个职场皆是如此,在利益面前,人情不值一提。
生活永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残酷,当你在职场上的瓶颈越来越多,优势逐渐减弱,甚至有些人被贴上“薪资贵”、“能力跟新人差不多”的标签,在职场中艰难行进。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工作年龄久了就会被辞退,那为什么还要努力工作? ”
最近几年,“变成老员工就会被裁”、“职场危机”这样的字眼频频出现在新闻中。
工龄大,没有进一步的空间,仿佛是悬挂在每个职场人头上的利刃,鞭策着职场人不断地往前奔跑不敢停步,同时也让职场人对自己的价值产生了怀疑,怀疑自己的能力是不是真的不行。
职场“年轻化”现象,真不是开玩笑。
招聘网站,大部分公司也都要求应聘者年龄在35岁以下;很多公司的高层要求35周岁以下才能参与晋升。

美国职场调查机构PayScale数据显示,苹果的员工平均年龄是31岁,Google的是30岁,而Facebook的员工则只有29岁。
在中国,这个数字更小,因为中国的经济在最近几年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行业,需要更多新鲜血液的注入。
一些公司就是不愿意要年龄偏大的员工,公司年轻化已经成为了当代企业各个岗位的必须要求。
“职场危机”的根源是知识结构、工作效率和体力与公司发展需求不匹配。
职场人工龄越大,自身体力和家庭生活的双重压迫,注定他们势必要比年轻人“身体经不起折腾”、“工资要求高”。
一个底层老员工的薪资,足以让公司聘请两个活力更大、更愿加班的年轻人,能创造出更大的业绩。
公司不是慈善机构,谁便宜好用当然就用谁。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现实。

02 为什么会出现职业危机?
第一、体力精力下降
许多人在二十多岁时不会意识到,工作的价值多数时候是在拼体力。
为什么公司喜欢招二十几岁的年轻人?
因为二十几岁的人有激情、有活力、有干劲,你可以让他们通宵干活,早上一杯咖啡,又是精神满满的一天。
这是年轻的资本,但这个资本不能长久。
随着年龄增大,人的体力精神会衰弱。
到了而立之年,你一天工作8小时,回家都葛优瘫,感觉累到不行,但那些二十几岁的小伙,一天能干20个小时不喊累,还活力满满。
年纪大了你也会有了家庭,时间精力都会被分走。
一个人成了家,有了孩子,也有老人要养,时间就会被大大地压缩,精力也会以家庭为主,在工作方面,常常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靠拼体力的人最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人,任何一个更年轻的人都能把你替代。
就像王凯,今年30岁,25岁时进入公司,一直在这家公司做。
因为他的能力不错,工作也努力,被领导看中,进入公司的第四年就被提拔为总监。
但是当上总监之后他懈怠了,没有危机意识。每天只是处理文件安排任务,再也没有像以前一样拼搏,每个月业绩平平。
不久,公司突然通知他要空降一位副总监,给他当助手。
新来的副总监,比王凯还年轻,业务能力还比王凯强,不到三个月,王凯就下岗了,新来的副总监转正。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职场是战场,公司想换掉你的时候,不会因为你曾经为公司立下汗马功劳而手下留情,换你纯属因为你帮公司赚不了多少钱而已。
在公司的眼里,你没有为公司提供可利用价值,也没有给公司创造更多价值,那你就是一块“备胎”,一旦出现比你更好的可换的“轮胎”时,公司会不留情面地换掉你。

第二、对公司的价值固定
“我的工资已经涨不了太多了,我感觉我也差不多到顶了。”
这是很多职场人的心里话。
在公司工作久了你会发现,公司能给予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薪资的增长也越来越缓慢。
你对于公司的价值会到达一个天花板,也就是说,你工作多少年你的工资都不会涨,因为你们提供的价值没有任何提升,没有帮公司赚到更多的钱。
这时候公司就会想办法裁员、辞退。
刚毕业的阶段,你的薪资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的。但是而立之年,你会发现薪资增长缓慢甚至不会增长。
你期望公司加薪,但公司也在期望你给它提供更大的价值。
总的来说,你没有为公司赚到更多的钱,公司凭什么要给你加薪?
当公司看不到你的价值增长时,他们宁愿高薪去别处挖人,也不愿意给你这个“元老”加薪。

03 在职场危机面前,你需要变得无可替代
在这个竞争愈发激烈的社会,“职场危机”已经不是什么秘不可宣、难以言辞的话题。
新的行业不断的兴起,新的岗位不断出现,新的人顶替旧的人,如何在时代这股巨浪面前存活下来,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时代不停的催促我们做出改变,当更新换代降临在我们身上的时候,我们该如何抵挡时代这股巨浪?
有人说,在某个领域深耕一万个小时,你就能变成该领域的佼佼者。
虽说,话不尽其实,但还是有些道理。
能在一个领域深耕,并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结果再怎么差,自己在此领域的能力也是要强过大多数人的。
这就是深耕一个领域的重要性。
可不仅仅是可以让你保住一份工作,还可以让你避免大部分职场人都会经历的职场中年危机。

30岁,体力精力走下坡路,要求薪资还高的情况下,你能跟年轻人比的就是你的专业,和那么多年积累的经验和人脉。
不然人家公司凭什么还继续聘请你?
其实,跟你竞争的,不是年轻人,而是世界的大势,在人才云集的情况下,你凭什么胜出?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令他人无法替代的专业。
阿里巴巴有个神一般的人物,他叫“多隆”,是淘宝初创团队的三个开发工程师之一,现在是阿里云高级研究员,P11的顶级段位。
阿里流传着一个传言:“只要有技术上的困难,找多隆,没有解决不了的”。
这就是多隆的不可替代性,就是他的技术。
在职场上,公司最容易裁掉的,是那些可有可无,辞职了可以立马找人替代的人,你要做到可以替代任何人,就可以接着做到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你。
在一个领域以专业的存在,以数以年计的时间精力投入进去,专注进去,成为专家,别人不会的,你会,别人不能解决的,你能。
当你无法被他人取代时,你还怕职场危机吗?

写在最后
职场很残酷,但更残酷的是,很多数人没有预防危机的意识,以至于自己到30岁时经常感叹自己年轻时为什么不去拼一拼,如果努力一点的话会不会一切都不同?
优胜劣汰一直在发生,残酷的职场现象客观存在,30岁就面临着“定型”,35岁就基本趋于失业。
如果你在30岁时都没混好,40岁、50岁时该怎么办?
适者生存,这世界就是如此,真正的强者是去适应,而不是抱怨。
与其以后被现实逼着跑,不如现在先领先人一步,跑出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