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1日0-24时,深圳新增1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
该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为男性,中国籍,从印度尼西亚抵深。入境后即被集中隔离,后转至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应急院区观察治疗,情况稳定。
深圳市新冠病毒疫苗答疑专线电话
市疾控中心:0755-88812320(工作日8:30-12:00,13:30-17:00)
福田区疾控中心:0755- 82039361(工作日9:00-12:00,14:00-18:00)
罗湖区疾控中心:0755-25535975(工作日8:30-12:00,14:00-17:30)
盐田区疾控中心:0755-25559877(工作日9:00-12:00,14:00-18:00)
南山区疾控中心:0755-26642136(工作日9:00-12:00,14:00-18:00)
宝安区疾控中心:0755-27788365(工作日8:30-11:30,14:00-18:00)
龙岗区疾控中心:0755-28932299(工作日8:30-12:00,14:00-17:30)
龙华区疾控中心:0755-27741570(工作日8:00-12:00,14:00-17:00)
坪山区疾控中心:0755-28826280(工作日8:30-12:00,14:00-17:30)
光明区疾控中心:0755-81733021(工作日8:30-12:00,14:00-17:30)
大鹏新区疾控中心:0755-84205244(工作日9:00-12:00,14:00-17:30)
1支新冠疫苗打2人,会影响接种效果吗?
随着新冠病毒疫苗有序接种
近日,有市民发现
去打疫苗的时候
一瓶疫苗竟可以两人用
是不是打错了?
这样操作规范吗?
别担心,这是刚上市的
2人份包装的新冠疫苗
一瓶可供两人使用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01. 什么是2人份包装的新冠疫苗?
2人份包装即1支疫苗可以接种2个人,每瓶规格为1.0ml(2人次用剂量),每人次使用剂量为0.5ml。
02.人份包装的疫苗与之前有何不同?会影响接种效果吗?
2人份包装的疫苗,与1人份的疫苗,除了包装颜色和灌装剂量不一样,其他完全相同,不影响个体接种效果。
其实,还有很多疫苗都是采用多人份包装,比如:新生儿出生时在产科接种的卡介苗是5人份包装、儿童免疫规划疫苗中的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滴剂)是10人份包装、6月龄接种的A群流脑疫苗是5人份包装、6岁接种的白破二联疫苗是4人份包装。
所以,无论是疫苗的接种效果还是医生的操作技术,大家都无需担心,可放心接种。
03. 2人份包装的疫苗有什么优势?
疫苗供应保障是积极稳妥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关键因素。
目前国内新冠病毒疫苗生产能力受灌装、包装等因素影响较大,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各新冠疫苗生产企业将陆续生产单支2人份包装的新冠疫苗。2人份包装可提升疫苗的生产效率和供应量,让更多人都能早日打上疫苗,尤其适合当前大规模接种。
04. 2人份包装的疫苗也要打两针吗?
和单人份的接种程序一样,2人份包装的疫苗也需全程接种两剂次,两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大于等于3周(21天),第二剂在8周(56天)内尽早完成。
05. 第一针打的是单人份新冠病毒疫苗打第二针时可以用2人份的吗?
可以接种。
当前我省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均是灭活疫苗。如果您第一针接种的是灭活疫苗,不论生产企业是北京科兴还是中国生物,都可以在接种第二针时选择2人份的灭活疫苗尽快接种。
世卫组织重申:中国国药新冠疫苗安全有效
当地时间5月10日,世卫组织举行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玛丽安热拉·西芒表示,世卫组织评估了中国国药新冠疫苗的临床数据,认可了该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此前报道《世卫组织宣布了!》,戳图可查看详细内容
世卫组织于1月和2月对疫苗生产进行了实地考察,生产环节规范。玛丽安热拉·西芒指出,目前全球广泛使用国药疫苗,该疫苗安全有效。
世卫组织免疫、疫苗和生物制剂主管凯特·奥布莱恩表示,国药疫苗对预防重症和死亡非常有效,该疫苗需要接种两剂。
香港新增1例新冠肺炎输入性病例
连续4日无本地新增病例
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11日公布,截至当日零时,香港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输入性病例。香港已连续4日无本地新增病例。香港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1812例。
卫生防护中心发言人呼吁市民尽量减少外出和社交接触并避免所有非必要的外游计划,同时保持个人和环境卫生,防止个人受感染和病毒在社区扩散。
综合考虑疫情变化、卫生专家意见及学校准备情况后,特区政府教育局11日宣布,香港幼儿园及中小学、补习学校自5月24日起全面恢复面授课堂,上课时间为半天。
自香港新冠疫苗接种计划2月26日正式启动至5月10日,共有约1087200名市民已接种第一剂疫苗,约689300名市民已接种第二剂疫苗。
-End-
「有用就扩散」
信息来源:深圳市疾控中心、深圳市卫健委、广东省卫健委、“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新华社等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深圳卫健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