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普华永道4月29日在上海发布2021全球职场调研中国报告《期待与忐忑:职场人的真实心声》。调研结果显示,73%的中国员工对未来职场持乐观态度,然而,超一半的受访者担心自动化正在全球范围内危及许多人的工作,50%认为他们的工作可能将在未来5年内被淘汰。报告指出,疫情加速了员工数字技能的提升,但关键群体获得技能提升的机会仍有所欠缺。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职场研究之一,普华永道对19个国家的32,517名员工开展调研(2021年1月26日至2月8日),以勾勒出疫情及数字化浪潮下职场人士的真实感受与看法,并判断这一错综复杂的变化对未来工作与生活的持续影响,从而帮助企业制定有针对性的改善计划和转型方案,提升组织效率。
普华永道中国人才与组织变革管理咨询业务主管合伙人于晨表示:“疫情带来的一个积极信号是,员工证明了自己可以迅速过渡到远程工作,同时保持高生产率。然而目前员工获得技能提升的机会还不均衡,那些最需要数字技能的员工仍然欠缺获得技能提升的机会。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将可能扩大数字鸿沟。政府和企业领导者需要共同努力,创造更具包容性的机会来提升员工技能。”
从全球来看,职场人士仍对科技持乐观态度。64%的员工相信技术带来的机遇大于风险,59%的员工认为科技将改善他们未来的就业前景。80%的员工表示有信心,能够适应工作场所的新技术。
在中国,疫情对数字化技能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突出,67%的受访者表示在疫情期间成功地提高了自身的数字化技能。员工学习的意愿更强、机会更多,但资金和技术设备仍然是主要难题。81%的受访者愿意学习新技能或接受全新领域的培训,从而确保在未来不失业。然而,85%的受访者表示,由于缺乏宽带或可靠的WiFi等技术设备或基础设施,他们的技能发展受到了限制。
普华永道中国人才与组织变革管理咨询业务合伙人梁星晖表示:“除了技能提升外,企业和机构要为这类技能的发挥创造良好环境。软性环境包括企业的文化氛围、组织模式、授权体系、绩效考核等;物理环境包括远程工作及办公环境的重塑。只有将这些环境形成一个整体,才能进一步提升技能的效能,这也将是企业今后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56%的中国员工在描述自己未来理想的工作环境时,更希望全部或大部分时间虚拟及远程工作。49%的中国员工则认为,工作地点和经济活动将在未来3-5年内改变员工的工作方式。
与全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员工更强调自主性,而非稳定性。60%的员工表示,他们更看重工作的自主性(对自己的工作、工作内容和时间有控制权),而并非稳定性(工作有保障以及长期服务于一家机构)。
编辑:宋杰
本文来自【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