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8b3afa692f174a46a4c6c037c8f0c137)
职场“老油条”是让职场新人痛恨的存在,但又似乎是职场新人不远的将来。
其实,很多职场“老油条”最初也是当红“炸子鸡”,怀揣着理想与抱负,准备在职场上大干一番,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你在职场一次次的付出,换来的是一次次的无视。长此一来,大家都觉得当职场“咸鱼”不是更好,于是进入了“老油条”的队伍,终日热衷养生。
其实职场“老油条”背后有一个经典的心理学效应——习得无助效应。
(看到这个名字就感觉很无助哈哈哈,关键这种无助还是学习而来的)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1] ) 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
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f78f80f0cf1f47a1bbf978114050a95d)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在1967年研究动物时发现,他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施加难以忍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于是在笼子里狂奔,屎滚尿流,惊恐哀叫。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狗就趴在地上,惊恐哀叫,也不狂奔。后来实验者在给电击前,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倒地呻吟和颤抖。它本来可以主动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为什么它们会这样,连“狂奔,屎滚尿流,惊恐哀叫”,这些本能都没有了呢?因为它们已经知道,那些是无用的,“习得性无助”在教育活动中的表现 这一项研究显示,反复对动物施以无可逃避的强烈电击会造成无助和绝望情绪。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79a2c4cd480742bca43654afe9b8325a)
60年代对这种“习得的无助感”之研究又做了加强。宾州大学的马丁·赛利曼他把笼中的狗从钢制格栅地板通以强烈而持久的电,以致狗不再企图逃避,“学会了”处于无助状态。赛利曼和史蒂芬·麦尔与詹姆士·吉尔在一篇论文中写道:“当一个正常、未曾受过任何训练的狗在箱中接受逃避训练时,以下的行为是常态:初遭电击,狗就狂奔,屎滚尿流,惊恐哀叫,直到爬过障碍时间较快,如此反复,直至可以有效地避免电击。再一步,赛利曼把狗绑住,使它们在遭到电击时无法逃脱。当这些狗重又放回电击时可以逃脱的穿梭箱时,赛利曼发现:这样的狗在穿梭箱最初被电击时的反应,和未曾受过任何训练的狗一样。但它却不久就停止奔跑,默然不动地一直等到电击结束,狗没有越过障碍逃避电击。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c65813037547448fb123d8750f4baeea)
职场打工人面临的局面同是实验中的小狗狗是一样的。他们屡次调整自己的工作“姿势”,然而每次都无法得到公平的回报。久而久之,被剥夺感、丧感、无助感如海浪般袭来,最终摒弃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追求。
所以说,想要持续不断地激发员工活力,激励机制还是要有的,不论是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
要想马儿跑,不能不吃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