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场,从来就是一个巨大的棋局。
从我们踏入职场的那一步开始,除了努力提升自我职业技能之外,避免一些工作方式上的“雷区”,也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一个好的工作状态,不但可以增强自己的工作效率,也能更好地融入工作圈子,赢得他人的尊重。
哪些职场状态不可取?以下三类职场人,你需要警惕。
气氛组:只会说漂亮话
最近有一个词很火,叫“气氛组”,有“星巴克气氛组”、“考研气氛组”、“职场气氛组”等等。
它们有着不同的含义,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气氛组”们都执着于表面上的功夫。
职场上的气氛组更指那些只会说说漂亮话,从来没有实际业绩的职场“嘴嗨怪”:
能力一般却自恃过高,认为自己无所不会。
我们在面试的时候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不断地进行自我强调:“我啥都会”。但实际工作起来很多都是一知半解,无法落实。
“会说漂亮话”本身并没有错,但真正的“漂亮话”不是口头传输的,而是我们用真枪实干的姿态,一步一个脚印打拼出来的,要用能力去覆盖漂亮话,而不是用漂亮话来掩盖能力。
甩锅侠:这事和我没关系
在职场当中,我们总会遇到工作完成度不那么尽善尽美的情况,可能是个人出错,又或是团队成果不理想。
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积极解决,找出原因避免再犯。如果一遇到问题,就急于为自己开脱,将锅甩给别人,不仅无法改变现状,还会让他人很难信任。
要知道,善于撇清责任,绝不是本事,反而是成长过程当中隐形的桎梏。作为一个成熟的职场人,主动承认自己的失误并不丢人。
就算问题真的不在自己,也不必着急忙慌于撇清关系,而是先将精力集中于协同问题解决。这不仅职场的生存法则,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伸手党:帮我个忙呗
曾听人说过这样的话:
“找人帮忙不就是多问一句话的事儿吗?如果别人能帮你,那当然好;如果别人帮不了,那也没什么损失。”
这句话解释了伸手党的本质特征:在向他人寻求帮助的时候,心里没有任何的负担。
本来,职场上相互交流、相互帮忙,很正常,但是一味单向索求、无下限依赖,就很不正常了。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292b72571afd43d28826d3fe55028cdc)
今天你向人求助,人家帮了你,明天你向人求助,人家又帮了你……可次数多了,谁还会帮你呢?
没有人甘当你的人肉搜索引擎和智囊团,也没有人有义务帮你解决一切难题、一直任你“白嫖”。
如果一个人总是懒得摸索,不想花时间精力思考,养成了“伸手思维”,那么他永远都有解决不完的问题。
记得在知乎上见到过这样一个启发性问题: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未来的赢家呢?
我想那些只擅长说漂亮话,遇事推脱责任,长期依赖别人的人,一定不会是未来的赢家。他们只会被一时的舒适所迷惑,一步步被职场所淘汰。
未来的赢家,肯定会是那些善于思考,善于践行,自己不断成长也能赢得他人尊重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