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4月1日,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获悉,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了南京市2021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其中商品住宅用地供应面积为710公顷,实行“集中发布出让公告”和“集中组织出让活动”的两集中制度。这次的供地计划释放出什么信号?土地“两集中”政策对楼市会有什么影响?南京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张辉进行了解读。 根据《南京市2021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和《南京市2021年度住宅用地供应计划》,2021年全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总量为2549公顷。其中,住宅用地面积919公顷,包含商品住宅用地710公顷和租赁住宅用地87公顷,占计划总量的36%。
在区域分布上,710公顷的商品住宅用地中,最多的是江宁区146公顷,其次是雨花台区90公顷、江北新区87公顷。供地计划面积较少的三个区,是玄武区5公顷、鼓楼区6公顷、建邺区10公顷。 文件指出,是在充分分析产业用地需求、研究土地市场规律、把握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基础上,依据南京市土地供给和需求调查情况,编制2021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其中,住宅用地供应导向是落实分类调控,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按照“租购并举、因城施策”原则,多措并举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着力解决好南京市住房突出问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张辉认为,今年的供地计划和往年相比,住宅供地总量略有放大,供地空间布局出现新变化,商服供地居高不下,释放了以下几个信号:
1、加大住宅用地供应,呼应超大城市发展目标,释放“大南京”信号。2021年住宅用地供应量超过前五年(2016年-2020年)年均供应量的13%,较2020年增长1.9%,其中商品住宅用地供应量较2020年的672公顷增长5.6%,总体来看,稳中略升,以稳为主。南京“十四五”期间要打造GDP超2万亿、城市建成区人口超1000万的超大城市,经济增长和人口导入需要加大住房供应作支撑,南京在经济总量、人口总量、供地总量方面要往“大南京”方向发展。但是南京在供地方面又没有过于冒进,还是以稳为主,主要还是考虑到市场的实际需求量,不宜过于增大供应以免压垮市场,“大南京”战略要一步一步稳健地往上走。
2、住宅供地增大,释放今后土地出让和房源供应相对稳定充足的信号,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进而稳定房价和地价,缓解开发商抢地、老百姓抢房的焦虑情绪,有利于理性拍地、理性买房,推动南京市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
3、供地结构出现新变化:一是主城区重点向栖霞(紫东)和雨花、秦淮(南部新城)倾斜;二是江北供地量超过江宁,江北新区、浦口、六合商品住宅用地合计194公顷,较江宁146公顷高出三分之一;三是江北内部,江北新区明显高于浦口和六合,显示江北新区成为江北开发的主战场和龙头地位;四是溧水、高淳供地量超过浦口、六合,释放南京加快南部区域开发的信号。
4、增大租赁住宅用地供应,既是对“十四五”规划要求解决大城市住房问题和加大租赁住房发展的落实,也释放南京未来将提供更多租赁房源的信号,有利于解决外地人才到南京就业对住房问题的担忧,有利于吸引更多人才到南京就业,为加快产业发展、人口导入实现超大城市目标提供更有力支撑。
5、商服供地居高不下,不降反增,2021年计划供地252公顷,较2020年的227公顷进一步放大。供地计划指出“今年分区域有针对性地控制商办用地的供应,减少办公的可建面积,适度增加外围地区的商业可建面积,努力实现精准调控”。但是商服供地量依然居高不下,不降反增,可能进一步加剧商办市场的去化压力和库存风险,需要引起进一步重视。
在此次文件中,明确提出招拍挂住宅用地实行“集中发布出让公告”和“集中组织出让活动”的两集中制度,原则上全年不得超过3次,时间间隔和地块数量要相对均衡。3月29日上线的33幅商品住宅类用地,是南京“两集中”出让制度的首次落地。
据了解,土地“两集中”政策,是自然资源部提出的土地出让新规。2月23日,自然资源部在“全国2021年住宅用地供应分类调控工作视频培训会议”上首次提出这一政策。近期,这一政策正在全国各地得到落实。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广州、北京、天津、杭州、无锡、南京、苏州、合肥、成都等地陆续跟进政策,公布住宅用地集中出让信息。
张辉认为,土地供应“两集中”制度,完全改变了此前土地出让的节奏和规模配比方式,该政策出台的出发点主要是推动土地供给侧改革,在做好用地保障的同时,通过土地市场的“稳地价、稳预期”,实现“稳房价、稳预期”的楼市目标,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近两年,由于各地调控政策的出台,多地地价涨幅明显高出房价涨幅。房价被限死,地价高企侵蚀了房企利润空间,导致各地执行限价的难度越来越大,部分楼盘出现减配现象,频繁引发质量维权事件。地价上涨,既在成本上推动房价上涨,又形成助推房价上涨的预期。“两集中”有助于稳定房价,有助于打破大房企高价垄断拿地的局面,但是也可能造成房源短时间集中供应,加剧市场竞争和波动等弊端。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