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入选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的“内卷”,最早的“出处”是几张名校学霸的图片。现在很多网友都用它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这个词从大学生中流传出来,逐渐在各个行业引起内卷自省,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社交网络上的话题变得“万物皆可内卷”,反正只要一提到竞争问题和资源分配,别管是教育、医疗还是职场、人生,怪“内卷化”就对了。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296036cae5f84e8ba8b39d898ed86a31)
关于如何理解内卷,在网络上有一个很有趣的比喻:
几年前泡女孩,你在舞池走过去买杯鸡尾酒,可能一段爱情故事就发生了。现在你盘女生,你不订一张卡座那是基本不可能的,有时候你还得开香槟王或者黑桃A。
为什么呢?因为其他所有男生都在开卡、开黑桃,卡上都摆了神龙套,你要是不也这么干,就竞争不过他们。大家都开卡座了,这还不够,男生们继续疯狂竞争,有的人租超跑、有的人直接转账,他转520,那个转1314,我就转5200.....尤其是这几年,你在夜店泡女孩的难度越来越大了,成本也越来越高,需要付出的精力也越来越大。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3b30a9243d9f40a8bcfbe10cc1a2f089)
内卷就是一种陀螺式的死循环,每个人都付出更多无意义的精力和成本。
内卷和职场又有什么关联呢?那就不得不和996联系起来了。现在遍地都是996、007,工作时间加长,工作难度增大,工资除去通货膨胀以后实现了负增长。下班后的时间几乎是一个人提升自己,给自己更多可能的唯一机会,现在正在被无情的剥夺。从有人说“996是福报”才没过多久,这股愚蠢的热风就刮遍了整个国土。以前的优秀是用聪明才智和勤奋换来的,现在的优秀你得拿命换,不,应该是,你拿命换,都优秀不起来。可是如果你放松要求,不想那么拼命,那就在被迫竞争前失利淘汰。
所以很多人在谈及996时也总不忘补上一句“你不愿意996,有的是愿意干996拿高工资的人。”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老板每年下发工资100万,突然有人开始加班,只为让老板看到自己独树一帜的努力姿态——即使他完成的工作量并未增加——老板也可能会单独给加班者多发工资或奖金,而团队其他人为了避免自己到手的钱减少,也都会被迫加班,最终大家的工作时间都增加了,但也不再有“特殊表现”,老板还是一年只需要花100万。
用经济学家薛兆丰的话说,“让你加班的不是你的老板,而是其他愿意加班的人。”
这就是内部竞争引起的内卷化,劳动力投入的增加并没有为公司带来与之相匹配的额外产出,也没有为员工带来相匹配的薪酬回报。
人们都背负着“向上走”的社会要求,拥挤在最火热赛道竞争,一旦失利就会难以从精神层面解脱。我们承认内卷化的存在,但同时也要意识到言必称内卷化是一种思维懒惰,年轻人尤其要警惕这件事。对内卷化的武断或过度使用会导致我们对于复杂问题的理解变得过于简单化,把一切竞争、资源分配问题都推给内卷化,并不能帮助我们个人解决问题。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9d51e3b10b8c4fd88a9119f58ba6d4c7)
要解决内卷化需要在立法监管方面,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对于工作时间、加班薪资、侵权处罚等都有明确规定,我们需要的是把这些法律法规条文落到实处。因为仅仅指望企业自觉是不现实的,在一个没有规则的战场上,底线越低,收益越大。就好比一个拳击台上如果没有裁判,那能拿刀子,谁还只用拳头呢?
职场人自身,要尽可能的开拓视野,开阔心胸,想清楚成功永远只是少数派,绝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在赛道竞争白热化的时候不至于迷失自己,人生是可以有多种选择的。个人的奋斗都必不可少,为了抵制内卷化、抵制奋斗X而躺平摸鱼,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价值,损人不利己。哪怕你在被迫加班时用接私活、提升专业技能等方式来取代磨洋工呢?这都是更有意义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