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从现象到心态 摸鱼,衍生自“浑水摸鱼”,意思是趁混乱时私自捞取利益。慢慢地,它成为一个职场流行用语,意即不好好工作,在工作中偷懒、糊弄,或者在上班时间干私事儿,“薅资本主义的时间,干自己的事情”。
职场上的打工人,也总结了一整套摸鱼攻略。比如水杯要小,倒水要慢,倒个水来来回回晃晃悠悠几分钟就过去了;比如要善于利用上厕所的时间,带薪如厕,在隔间里安然地玩个20分钟手机;在工位上也可以摸鱼,只不过它很考验表情管理和切换屏幕的手速,看个甜宠剧要压抑住自己花痴的表情,仿佛自己在看报表,如果发现领导从身边经过,要像雁过无痕那样自然地切换到报表页面…… 作为一种现象的摸鱼,它非常常见,古今中外都有。
古代的,譬如沈括《梦溪笔谈》里有记载:“旧校书官多不恤职事,但取旧书以墨漫一字,复注旧字于其侧,以为日课。”说的是,过去校书官多不尽心于自己的职事,每天只是取来旧本书籍,找出一两个需要改正的字,用墨笔涂抹掉,并把自认为原文应该是哪个字的原字添注在旁边,就算完成了一天的任务。
国外的,美国媒体IN THESE TIMES曾刊载过Slacking Workers of the World Unite(《全世界摸鱼员工联合起来》)的报道,报道中写道,在全世界范围内,员工平均每天的摸鱼时间有1到3个小时,70%的色情网页浏览和60%的网上购物是在工作时间内完成的。国外有一个词专门来形容这种网上摸鱼,叫“赛博摸鱼”(cyberloaf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