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 讯】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未来十年中国老龄化已成定势。
北京在2010年推出9064养老计划。即指90%的老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养老、6%的老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区养老、4%的老人机构养老。
上海在十一五期间推出9073养老计划90%的老人为家庭养老,7%的老人从社区接受养老服务,3%的老人为机构养老。现在上海准备在十二五末,将3%上升为临床分享右侧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Maso4%。
广东则准备在2015年启动9073计划。
中国三大直辖市的养老规划,基本上可以代表地方政府养老模式的未来。居家养老既是政府力推的模式,也是传统中国观念的延续。对于即将承担未来养老重负的八零后、九零后甚至零零后的独一代们来说,难题正在显现。
但我们现在关注和聚集的,则是这一计划中最为少数的百分之三。谁可以进入养老院,如何进入养老院,养老院面临哪些难题?那些在数据中占百分之三的人们,是如何度过他们的晚年?
最少的人群,或者正可以为最大人群的养老提供参考借鉴。
据调查,目前广州市的民营老人院只有70多家,大多数只收生活能自理的自费养老老人。因为政府投入少,民营老人院要自负盈亏,自力更生。
在一些民营老人院,老人一进去就收5~10万高额的赞助费,每月的养老费也从一两千到五六千不等。他们赚了很多的钱。洪佩贤解释说,某些民营养老院收的赞助费,老人去世这些钱就归他们了,这样蛋糕越做越大。
缺少政府的扶持,又负担着越来越重的养老重任,大部分民营养老院是在夹缝中生存,难与公立老人院形成互补。曾任两届广州市政协委员的洪佩贤在广州市两会期间多次提出养老提案,都没引起重视。面对如何解决老人院供需矛盾的问题,洪佩贤认为,政府应该多支持公立老人院的建设,公立老人院要再发展,民营老人院也要鼓励。鼓励民营办多一点,政府压力少一点,两条腿走路来解决巨大的供需矛盾。
广州市今年首度提高对民办养老院的财政补助额度,对非营利性的养老院,补助标准幅度分别增加了2倍和1.5倍。在广州市十二五规划中,老人院床位将发展到五万多张,在2015年将实现每1000人40个床位的目标。并开始引进三类新型养老模式:度假型养老院、贵族式养老院以及居家和机构养老相结合的养老院。
这是一个好的发展势头,也让许多养老无门的老人看到了希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