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公子不悔
进入2021年,无论是权威媒体还是自媒体,主流观点都认为,今年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货币政策会收紧。
逻辑有三:
1、全球疫情逐渐好转,随着疫苗接种人群继续增加,今年年末有望控制住疫情。有专家已经预测,明年开春,我们或许可以不用再戴口罩了。
在这种背景下,疫情的冲击会逐渐减弱,全球货币政策会开始收紧。
2、中国早在去年四月份就控制住了疫情,此后虽时有出没,但总体表现非常稳定。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经济去年就开始稳步复苏,2020年中国成为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一个正增长国家。
去年,在主要国家中,中国的货币政策宽松程度并不大,今年局势好转,政策或许会偏紧。
3、去年全球大放水的背景下,包括股市、黄金、比特币、房价在内的多数资产价格都创下了新高,泡沫严重,不能不转向。
这些理由,都能站得住脚,全球货币宽松政策肯定会收紧,但关于收紧的节点,很难说清。
近日,管理层就明确表态:去年没有搞量化宽松,今年没有必要“急转弯”。
这句话意味着,今年货币政策虽然不会太宽松,但也不会立刻收紧,2021年应该是货币从宽松进入收紧的过渡阶段,或者说缓冲地带。
全球亦是如此。疫情虽然好转,但经济复苏需要动力,仍需要宽松的货币增长给予复苏之力。
去年大摩就预测了:
G4央行(美联储、英国央行、日本央行和欧洲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将在两年内达到30万亿美元,高于目前的25万亿美元。

也就是说,今年内G4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还将增加5万亿美元,约合33万亿人民币。
这一定量预测,难以说准不准确,但方向和趋势大体不会差。
君不见,美国最近参众两院均通过了拜登提出的1.9万亿美元的经济纾困计划,且美国专家表示,纾困计划,未来还会有。
我们国内自然没有再放水的必要,去年宽松力度本就不怎么大。利率方面,从4月份降准以后,就一直没有下调过。
在印钞方面加大了一点力度,原本个位数增长的M2,去年重新回到了两位数。但相较于以往遇到突发事件,我们这已经算很克制了。
饶是如此,去年的略微宽松,已经引发了中心城市房价新一轮上涨,其他原材料价格也在全球货币宽松下,出现了大涨。
如果还继续宽松下去,资产价格会被继续推高,贫富差距继续拉大,富人与穷人之间的矛盾会被激发。
所以,今年的货币政策肯定不会太宽松。正如管理层说到的,不会太松,也不会急转弯。
从公布的2月份M2增速数据也可以看到,确实如此。

数据显示,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7个和1.3个百分点。当月净投放现金2299亿元。
10.1%的增速相比于去年有所下降,但相较于2019年,仍高出一些,且仍是两位数增长。
此外,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同比多增4529亿元。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91.36万亿元,同比增长13.3%。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和人民币新增贷款均大幅超出市场预期,且创历史同期新高。
方方面面都在证明,没有急转弯。
管理层之所以不选择急转弯,是因为如果骤然收紧,也会引发一些问题,比如会引发债务危机。
如果急转弯,势必会导致债务成本增加,债务违约上升,债市抛售加剧,并引发债务危机,不利于经济发展。
要知道,目前我们有大量的信用债和地方债马上要到期。尤其是3月和4月,信用债合计到期超 1.6 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了近5000亿元。
此外,股市目前正处在大调整当中,急转弯的货币政策,势必会给原本就羸弱的A股带来更大范围的调整。
所以,只能徐徐图之。
最后一个问题,货币政策不急转弯,对于股市和楼市意味着什么?
对于股市和楼市来说,说明利空不会那么大。当然,这一信号并不能阻碍股市的调整趋势,这种趋势已经形成,很难改变。预计还有几个月的调整期。
对于楼市来说,用“偏利好”形容或许更为恰当。因为楼市这个东西本就与银行联系在一起,本就易涨难跌,更不会大跌。
不会急转弯,意味着楼市慢涨的基调更加充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