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事关所有人:土地新政或致楼市分化加剧,购房的好机会还在吗?

0
回复
243
查看
[复制链接]

300

主题

300

帖子

91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10
发表于 2021-3-26 18: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盘说
全球大放水背景下,影响股市等整个经济链条,核心资产还将持续上涨,富者越富,贫者越贫。

✍️撰文 | 王纵横 ☞ 《地盘》特邀撰稿人

牛年的开局变数颇多,银行的两道红线,一年三次供地,轮番在地产圈掀起强烈骚动。

每一次调控,都像一次大洗牌,加剧着楼市的分化与不安。这次土地细则虽未出,但落地后势必将对市场造成深远影响。

2021年,楼市面临新的变局,行业的分化,才刚刚开始。

1 供地变革



自春节后,郑州密集发布两则土地政策,关于土地市场的大变革已箭在弦上。

从过去一年到头洋洋洒洒地放地,变成一年三次集中出让。这意味着房企拿地的闸口被关闭了,房企获得面粉的机会不像过去那样敞开口子,房企的战略、资金供应都会跟着受影响。

在此之前,保亿高价拿下双湖科技城地块,业内都在调侃,保亿投拓的任务完成了,营销的难题开始了。不单营销,成本、招采、财务,都面临一系列问题。



©保亿高溢价落子双湖科技城区域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透露,保亿这次拿地,是替老大把双湖科技城的形象往上拔高。这背后可能有交换条件,不然房企不会甘愿当冤大头。

关于这点,我们不妄自揣测,但“房住不炒”背景下,决策层对于2021年楼市、地市只希望看到一个字——稳,既不大涨,也不大跌。

过去十年,地产界诞生了很多奇迹和黑马。这些“黑马”在狂奔的大潮中,高杠杆、高负债、高风险随之而来,资金链断裂、烂尾、维权频频出现。



©抢时间让房企开始细化标准化流程

被世茂接管的福晟、处于漩涡中的泰禾,高周转、高负债、高增长、高速成长……让一批批黑马被速度击垮。

从2016年房住不炒开始,中央每天都在想方设法降低房地产风险。

这样的背景下,房企三道红线后,又加码“两道红线”对金融端全面监管,等于给房企扎上一道融资“紧箍咒”。

如此一来,房地产产业链上最关键的三大角色,即钱、地和人都被摁在砧板上,不得动弹。最终,房地产调控形成一个组合拳。



©部分房企备受压力下选择出手部分项目

土地与金融的长效机制正在建立,尽管中间有波折,但高层挤出楼市泡沫的决心前所未有的强烈,且讲究智慧,对楼市的影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这就是“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对整个地产界而言,大变局才刚刚开始。

2 寡头时代加速来临



对开发商来说,土地就是不动的印钞机,拿地越多越好。

过去,有一种非常绝的招数,叫做高周转。它就像病毒一样,感染了很多房企。

现在“一年三次供地”,有一个非常大的颠覆,就是打破了以往政府连续供地,开发商滚动开发的模式,打乱房企原有的拿地节奏,进一步增加了房企的资金压力。



©重点城市住宅用地出让纳入监管系统

这样一来,每次出让都是所有房企的一次“超级战役”,因为下一块稀缺宅地,还不知道在哪儿,所以房企披着马甲也要上。

由于土地集中供应,地块良莠不齐,开发商会把钱用在刀刃上,优质土地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流拍现象也将大大增加。

鲁迅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房企其实也一样。房地产行业将继续“内卷化”,一大批开发商被加速淘汰。

对于小房企来说,没粮食,是最大的难。

拿地速度跟不上销售速度,过去库存清得差不多了,往后没钱拿地,面对竞争时捉襟见肘,粮食吃完之日,也是山穷水尽之时。



©房企规模是抵御生存压力的有效保障

如果说,“三道红线”击碎了中小房企的黑马梦,“两集中”更是再补一刀。

也许,中小房企很快就能感受到雪上加霜的切肤之痛,拿错一个项目就可能面临倒闭。

不过,前期土地储备更足,融资能力更强,管理、运营更高效,集采成本更低的房企,活得相对滋润一些,或者死得更慢一些。

这已经不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或者大鱼吃大鱼的时代了。

当外来资本来势汹汹,郑州过去本土房企占据半壁江山的优势可能不复存在,毫无招架之力的本土房企可能会像西安、石家庄一样全部沦陷,前十名全部变为外来房企。



©TOP20中本土房企占比(来自克而瑞)

地产寡头时代会提前到来。

这次巨变的土拍政策,也将进一步加剧行业洗牌,优胜劣汰。

对缺乏竞争力的弱势房企,是一次寒冬。而应对好的房企稳定性和成长性将有所上升,也会成为未来地产牌桌上的“赢家”。

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是,房地产的黄金时代终结了。

过去那种“一起涨、一起跌”雨露均沾躺着赚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剧烈的碰撞和分化。楼市上空的红线越多,城市、房企之间的悬殊就越大。



©地产黄金时代终结

和其他行业一样,房地产也笼罩着《圣经》里的那个咒语——“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使他多余;没有的,要把他剩下的也夺走。”

3 2021年继续洗牌



2021年,注定又是一个财富大洗牌的年份。

土地大变革只是一个开始。

往后拿地,拼的是开发商的实力、谁的马甲多、谁能出更多的钱。过去是K2明着来抢,现在的政策让很多想来郑州落地的房企演变成K2,K2的抢地模式可能会成为一个符号。



©新规令土地出让更规范

对于那些已经拿过地、后续地块未拿完的房企,尤其是城改项目要当心了

这些房企更需未雨绸缪,想好应对之策,投拓部门找到合适的资源,比如抬高拿地门槛,设置一些“独有”的前置条件,确保顺利拿地。

否则,会出现更多中海抢北龙湖启迪地块、金地抢华侨城最核心地块的尴尬。

虽然细则暂未出来,之前有过协议的土地,遗留问题可能会特事特办,但总体趋势不可逆。



©郑州住宅用地实际供应锐减

今后,从供地开端就决定了房企未来的生死战,而生与死都取决于房企有没有很好的应对策略。

时下,对开发商的第一个挑战也出现了:开发商需要很强的现金流管理能力,必须确保当主要城市集中推地的时候,你的掌上有钱

第二个挑战是,土地集中出让,房企扎堆开盘不可避免,价格竞争变激烈。房产营销的挑战重重,更考验开发商的产品能力。

一是高周转房企进一步提升产品标准化;二是品质利润型房企加强产品升级。



©房企高杠杆模式难以为继

从拿地到销售,同样一个开发周期,碧桂园的赚钱速度比有些房企快两倍,碧桂园当然活得更滋润,这可能会导致高周转更盛行。

而永威、绿城这样标准化程度低的品质利润型房企,不会去速度,而是通过拔高品质、提升溢价。

越是各种产品集中供应,越是能看出品质上的参差不齐,不出色的产品不再能“浑水摸鱼”,这倒逼房企不得不修炼内功,在产品上更用心一点。

未来溢价的不再只是土地,除了地段,核心价值由优质产品决定。

也就是说,未来的住宅产品,品质将会越来越好。



©利润持续走低房企生存压力倍增

面对调控的常态化,房企的觉醒也应保持敏锐。地产变天了,活下去是第一要义。

最近,不少房企都在缩编,提倡用最少的人干最多的事。地产人要么出众,要么出局。

当然,能留下的都是精英。

站在高层视角来看,设置“三道红线”并非阻止房企发展,而是不想让房企继续拼命借钱加杠杆。就三稳而言,也不是不允许土地溢价,不允许房价上涨,而是稳中慢升,幅度合理。

这既有抑制房价上涨,也有不让下跌的意味。



©“三道红线”让房企回到同一起跑线

时下,这波行情中,从房价下跌的城市来说,有些土地市场萎靡不振,房价抗跌较差。土地集中管理后,一旦错过拍地需要再等一年,不少房企会比较慎重。

这次土地改革是在揭穿楼市谎言,让信息更透明,让分化更明显

郑州绿博、管南、常西湖、双湖科技城的价格战,就是因为阶段性土地供应过多,一手好牌没打好,开发商为了求生存,只能降价走量,回笼资金。

今后,土地统一挂牌,集中出让,根本目的只有一个:楼市稳定健康长远发展。既不能过热,也不能过冷;既不能炒作,也满足真正买房人需求。



©两会再提房住不炒主旋律

未来,那些降价板块的楼市会有所改变,厮杀走量的时代将成为过去式。

对房企来说,最难的还是购房者的消费信心与实力是否足够。

95后、00后,正面临成家立业,逐渐崛起为楼市的消费新星,如何让他们有购买欲望、愿意掏腰包,是房企需要思考的问题。

全球大放水背景下,影响股市等整个经济链条,核心资产还将持续上涨,富者越富,贫者越贫。



©经济增速放缓下的资产上涨逻辑

一开年,郑州各大售楼处就已是人头攒动,学区房纷纷爆出挂价新高,张着血盆大口静候接盘侠。

所有人都朝着一个方向狂奔,恐惧成为被甩下的那一个。

楼市的阳春提前到来了?

对于老百姓来讲,不畏浮云遮望眼,要看清大势。

2021年的好机会很多,如果刚好有买房需求,如果你还有购房资格,那么,请备好钱,往里冲。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EN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