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2de41a6d99f44a849d3b4103224c5214)
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我们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
刚刚进入职场时,可能不知道如何与同事、上级有效地沟通;成为职场老手甚至高层之后,又会面临着带团队、做决策的问题。
这时候,如果能获得一本职场秘籍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些问题了,可什么才算是秘籍呢?总的来说就是一些职场经验,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
小码的朋友们针对这个话题,分享了一些让他们脱颖而出的职场经验,精选了几条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enjoy~
01
学会带着答案提问
@七七同学:
「学会带着答案提问」
乍一看你可能会很奇怪,假如我已经有了答案,那我干嘛还要提出问题呢?
一定有无数个职场大 V 和前辈都有讲过一句话:与其自己琢磨,不如大胆发问,领导都喜欢爱问问题的员工。
虽然很多领导他确实非常乐意去带自己的下属,让下属能够得到成长,但是我们也要考为对方考虑,大多数领导基本上都是很忙的。
他们也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给你解答问题,毕竟花钱雇你来是解决问题的而非创造问题的。
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领导,学会带着答案去提问的人,在他们面前一定会更吃香一点。
提问之前尽量先思考出自己认真理解的几个点,并理出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解决办法,然后带着自己的答案去找领导沟通,让领导给出指导意见。
对于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你可能实在是找不到解决办法,也可以带着自己的思路或者问题细分拆解去提问,做到有备无患。
最后,提问之前一定要先思考,没有思考的提问自己不会得到成长。
02
熟能生巧,多做多练
@不在:
① 在认可你的领导手下工作,大多数时间都会很舒服。
② 有的东西你觉得做了没有用,比如跟进产品bug,比如找设计修改图需,但是做多了大概就会知道,这样的工作怎么做会更容易些。
③ 繁琐又复杂的事情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但是考验了人的耐心和细心程度。
④ 不要在没有经过深度思考时就觉得自己想不到怎么做,或许是自己没有看足够多的参考资料,看到了,想法也就来了。
⑤ 熟能生巧,生的时候多做多练,做的不够好,做错了,也不是什么坏事,害怕和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⑥ 时刻想着自己要做的事情最后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想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能做的事情有什么,把事情拆到足够细,做就好了。
⑦ 只要自己很努力很用心,不管多久之后想到现在的自己,都不会埋怨 ta,那就是可以了。
⑧ 接受自己不会把所有的事情都能做好,接受自己或许很努力也只不过是别人眼中的及格,甚至很努力之后依然把事情做的乱七八糟,都没关系的,这种时候要是有人骂你,你就哭给 Ta 看。
03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顾北清歌寒:
1)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现在企业指标以最终结果为导向,而完成一个项目也需要团队或者是跨部门的沟通协作。
低调做人指的是分清主观情绪与客观事实,接纳与他人不同的看法,凡是以事实说话。
不增加树敌,不处处与人作对,大事上理性地去争取自己的权利,但要分清利弊,小事可以吃点亏。
如果大小事分不清,可以以“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帮助/收获”为方向思考,以此获得成长的机会。
例如:帮助同事做PPT/数据,近处看只是多了一项工作下班时间又晚了。
往远看你能了解到与PPT内容相关的业务、数据,以及增加了锻炼自己PPT展现机会,并且拉进与同事的关系,但切忌大包大揽。
2)认清团队,甚至公司中不同人都有相对应的作用
有些刚进社会的打工人,可能会对团队中的「蛀虫」不满,觉得平时对方是靠着拍领导马屁上位,更有甚者还能拿高工资,自己反而要多干活。
需要认清的是:一个团队中总是有形形色色的人,首先你决定不了团队人员,其次你有没有想过「这是别人提供的价值所在」,就像一辆自行车总需要有润滑油。
最后,你的目标不应该往下看,而应该往上看,意思就是当前工作与你的目标相差有多远。
需要哪些方面的学习,你该如何去分解任务,多学一些思维模型,比起你惦记别人拍马屁有用得多。
3)保持不断学习,甚至可以接触多一些其他领域的知识
我个人认为职业生涯是个由长、宽、高组成的三维空间,分别是以下含义:
① 长:自己岗位要会的知识、技能,以及有没有其他方式方法可以帮到你提高效率、达成目标,有没有别的思维模型能让你解决当下的难题等;
② 宽(深):你对所处行业/企业的了解,如企业情况、竞争对手情况、产品市场情况等
③ 高:可以简单理解为自己对职业天花板的预测,以及走专,还是管的分析,还有对应的一些必备技能是哪些。
04
这个世界缺少好的倾听者
@慢慢:
如果你不是一个好的演讲者,可以从一个好的倾听者做起,一个人人都想表达想法的时代,做一个好的倾听者也很重要。
给别人留一个不爱讲话的印象,好过留下一个不会说话的坏印象。
05
萃取工作中的可迁移能力
@小太阳:
1)工作事项繁多,你分得清轻重缓急吗?
① 以结果为导向:抛掉那些你「觉得」重要,但对工作没任何帮助的事情。
② 时间预警早一步:在规定完成时间之前做好自检,我是否能按时完成?哪些工作需要协助?
③ 离不开的小目标:计划拆成更小的可衡量的目标,时间细化拆分,按工作阶段拆分。
2)人各有异,黄金时间你抓住了吗?
找到自己的黄金时间:状态好、效率高、工作更出色。
3)萃取工作中的可迁移能力
无论你现在从事的是哪个岗位的工作,谁都无法保证未来5~10年内这个岗位还会不会继续存在。
但70%的能力是可以在不同岗位之间迁移复用的,工作的精髓在于给你提供了一个萃取可迁移能力的机会。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76aee743ee3f4743b2f65196b7bf564d)
06
调心态,多思考,多沟通
@秃头弟弟:
很多刚刚转行运营的同学都会遇到这类情况:工作大部分就是打杂,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之前自己也是处于这个阶段,自己也在慢慢摸索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向。
在这里简单说一下自己的一个学习,或者说面对工作的心态,大家可以参考,或者有什么更好的想法欢迎交流
1)调心态:把“打杂”的事情做到极致
其实大家都是从运营新人过来的,或者正处在这个阶段,你会发现在最开始的工作内容都是很基础,或者说是很机械的内容:按照既定的SOP去执行,完成一天的工作。
那么是谁都可以完成这一步工作嘛?其实并不是,总会有一些同学会在工作中「偷工减料」,不去执行到位,从而导致结果的偏差。
那么如果你可以真正按照整个这个标准的流程去执行,做到每一步都执行到位。
首先结果一定是正向反馈的,其次你的 leader 是可以看到你的一个态度,那么在之后会更愿意交给你一些重要的需要思考的工作任务。
2)多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怎样做到更好?
这里的核心关键其实和我们做案例拆解是一个逻辑:我们是为了拆解这个动作,还是拆解后所收获的内容。
当我们在做一个比较基础性的工作,或者说按照SOP去执行我们的工作流程时,我们最好都可以问自己一句。
为什么是这么设置的?是否还有可以优化的地方?如果这个SOP是我来写,我要怎样去制定整个框架?
3)多沟通:有想法或者建议及时交流
切记,光想是没有用的,一定要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表达有两种方式:文字记录和社群分享我个人是有文字记录的习惯,有的时候在工作中如果对某一个事情有思考的话,我会立刻记录下来。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3be7b1a5d2204806a983e1d296e4a792)
由于我现在所处的项目处在创新探索阶段,所以经常需要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那么每次交流的时候呢我也会去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
当然有些想法会比较不成熟,但是至少你交流了,表达了,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思考的东西,其实印象会更加深刻。
个人认为,想法和思路没有对错之分,只是我们看到的点和考虑到的影响因素可能没有那么全面,那么通过不断的交流沟通,可以快速补充自己的这方面能力。
关于学习方向,因为自己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分享一个我一直对自己说的话:切忌只停留在理论上的学习。
运营他其实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的思考迭代,所以学到一个新的东西的时候一定要看看能否在自己的工作中运用起来。
只有真正的会用,才是真正的学会。
07
保持不断学习
@Mercury:
要说对我来说最有用的职场经验,就是学习,不要困在所谓的「工作经验」里,而是要不断地检视自己的短板,不停地学习。
最近在学梁宁的增长思维 30 讲,她说的一点就很有启发:连续做正确选择的前提,其中一点就是「信息的广度」。
只有触达到更多的信息,才能在信息中发现机会,取得增长。
学习,正是获得信息的方式之一,在信息中发现机会,取得增长。
08
认清自己,保持独立思考
@天明:
作为一个30+,职场还没什么好成绩的过来人,只想告诉和我类似,缺少自信,缺少较好职场引路人的同学,职场中最重要的是认知自己,认知他人。
1)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尽量让自己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可以扬长避短,也可以补足短板。
2)知道他人的优缺点,分清众多要求和建议的好坏,越不自信越易被左右,大部分建议没有什么用。
3)多接触更高层次的人,多阅读相关领域优秀的书,多参与相关领域的圈子。
只有自我眼界提升了,才能建立较好的认知,才能在泥泞保住自己向上的可能。
09
及时复盘,调整方向
@雪糕:
工作这么多年,最大的感悟就是一定要给自己的工作及时复盘!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复盘可以让自己正视每一次的优缺点,才能及时调整出最适合自己的方向。
很多人都会忙忙碌碌一整天后想算了,不想再回想了,但是等忙过这一段时间再回想的时候,会发现自己不知道都忙了些什么东西。
复盘的时候我是比较事无巨细,工作的每个环节都尽量有记录到,包括参与人员的一些事项。虽然比较累,但是后面做案例参考的时候会非常有价值。
*关注企小码,学习更多企业微信相关知识,精细化管理客户,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