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职场上爱说“行话”的人,能有什么心思?

33
回复
865
查看
[复制链接]

354

主题

354

帖子

107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72
发表于 2021-3-23 11: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佛爷说

你所在的行业里有哪些行话?“协同发挥战略竞争优势”、“利用尖端技术打造去中介化零售渠道”之类晦涩难懂的行话,在现代组织里比比皆是。员工常常抱怨这类词语毫无必要、空洞浮夸、难以理解。许多行业和政府领导者也持批判态度,甚至尝试制定规则禁止使用行话。尽管如此,行话依然在大部分需要专门技能的行业广泛使用。既然大家都不喜欢行话,为什么都在用?



我们必须先明确“行话”的定义。行话是指某个特定行业或专业群体中特有的术语或表达方式。每个行业的行话各不相同,用来代替更简单易懂却不那么专业的说法,而且就像时尚一样只是风行一时,很快就会改变(“打破常规想问题”的说法变成了陈词滥调,“前沿技术”变成了“尖端技术”)。行话可以是比喻、修辞、缩略语或旧词新用,如“俯瞰”、“EOD”或“颠覆”。

员工有时会混用行话和俚语,但它们并不是同一个概念。俚语更多是在社交情境下使用的非正式用语。不过这两个概念的确有共同之处:不仅能传达发言者具体说出的信息,还能传达关于发言者自身的信息。

行话在职场盛行,是因为它满足了许多基本需求,部分情况下还能实现准确高效的沟通,例如航空调度员说话时用语音字母代替字母(比如把“AB12”说成“Alpha Bravo 12”)就是为了保证准确。行话还可以加强对话双方共同的身份认知,进而建立社会连结,例如谷歌会在新员工入职时帮助他们学习“谷歌用语”。行话也是一种语言工具,人们会有意无意地用行话来表明自己属于某个专业社群,比如用“墨水棒”这个词代替“钢笔”可能说明现在或曾经在美国军队待过。

我们在研究中考察了使用行话的另一个动机:不安全感和在自己行业中获得一定地位的渴望。研究表明,地位可以带来影响力、物质利益和心理幸福感,反之则会让人容易遭遇不幸。没有地位的人往往会试图夸大自己实际的地位。他们可能会夸耀自己的成就,或强调自己属于有声望的团体。举例来说,学术界地位较低的人更会在电子邮件署名里写上“博士”头衔。研究还表明,对自己的地位感到不安的人会在别人能看到的高级消费品上花更多的钱,但不会花很多钱购买别人看不见的产品。

在此基础上,我们探讨了职业地位较低的人是否会在工作中使用更多行话。我们特别关注职业地位(而不是常用的社会经济地位),因为每个行业内部都有职业地位较高和较低的成员。经过一系列研究,我们确认了行话有时就像一个尊贵的头衔、一个显眼的奖杯或一块价格昂贵的名牌手表,是人们向别人炫耀自己地位的工具。



在一项研究中,我们请MBA学员想象自己是在创业大赛中争取风投资金的创业者,让他们在两套展示中选择一套描述自己的公司。两套展示内容相同,但其中一套用了很多商业行话(“杠杆”、“竞争优势”、“去中介化”等等)。随后我们告诉参与者,与他们竞争的是成功的MBA校友(这种情况下参与者处于地位较低的状态)、其他MBA学员(地位相当)或本科生(参与者地位较高)。总体而言,参与者地位较低时明显更倾向于选择含有更多行话的展示。

为探究原因,我们将另一组参与者置于地位有差距的学术情景之下,让他们扮演即将在大会上发表成果的研究者,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一次,我们让参与者解释自己的选择。地位较低的参与者依然倾向于使用更多行话,解释的重点是希望看起来体面。地位较高的参与者则更关注表达的效率和是否清晰易懂。换句话说,地位较低的参与者使用更多行话,是因为他们一门心思想着别人会怎么看待自己。

为了在现实中测试地位和使用行话之间的关系,我们研究了美国排名前200的大学(排名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大学排行榜),考察排名较低的大学出身的学生是否会使用更多的学术行话。我们收集了超过6.4万篇学位论文,分析论文标题中行话的数量。衡量学术行话的标准是语言复杂性(“易读性”)和缩略词的使用数量。与之前的实验成果一致,我们发现排名较低学校出身的作者在论文标题中使用的行话平均数量比排名较高学校的作者更多,控制了论文主题和长度之后这个结果依然不变。

行话可能产生许多有益的效果,从改善沟通到群体连结、彰显所属群体,但也有一定的代价,例如会让群体之外的人感到难以交流,从而不再关注。一些行业和职能专门就是为了在专业群体和客户之间做解说而存在的。行话会让人感到自己被排斥,而且听起来可能毫无意义、被当作废话。我们在后续研究中还发现,行话可能会损害说话者的形象,受众往往觉得使用行话的人另有图谋,不怎么讨人喜欢。



如果你担心以上的潜在负面影响,可以参考下面的四个步骤:

确定使用行话的限度

首先要了解具体情况,确定行话在这种情况下有益还是有害。在重视信誉和正式的场合,使用行话可能有益,比如在销售场景中使用行话会让客户相信你是专家。如果需要的是广大受众的理解和支持,大量使用行话可能会适得其反。如果受众的行业、职位或经验水平不同,被误解的可能性就更大。你首先要明白在何种场合下不宜大量使用行话。

自我检查

想一想,表达同一个意思有没有更简单的说法,受众是否都能理解你所用的行话。我们的研究表明,以显眼的方式提醒员工注意“易懂”的重要性,可以减少他们使用行话的频率。一些公司甚至将“若非必要不用行话”、“清晰沟通”正式写进了价值主张。还有,至少要在开头一并给出行话及其解释,这样可以在表明专业性的同时让受众理解你要表达的意思。

从高层开始

如果想在组织中减少不必要的行话,要从高层的沟通着手。地位较低的员工使用行话,正是因为行话与地位相联系,因此关键是要打破这种联系。高管层沟通时使用清晰明确的语言,可以定下基调。尤其有用的方法是在公司活动上开创先例,这样会对日常沟通用语产生影响。新员工入职培训也是强调沟通方式的好机会。不过要注意,语言跟公司文化的其他方面一样,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改变。

推广

我们通过实验证明了你也许早就察觉到的事:人们使用术语,不仅是为了交流,也是为了炫耀。在其他研究里,我们发现大量使用术语可能让你显得居心叵测、招致反感。让别人知道你或你的组织不提倡大量使用行话,可以清晰地表明你对自己的能力很自信,希望获得的是别人的理解而不是炫耀自己。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在股东会议上频繁采用这种方法,说他的沟通方法是让自己不太关注商业的两个姐妹也能理解。强调自己是为了便于理解而采用这种沟通方式,会让受众更信赖你和你的组织。

关于职业地位的忧虑会让人们使用更多的行话,不过还是可以培养一种倡导清晰沟通的文化,减少不必要的行话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职场

撒迦利亚·C·布朗(Zachariah C. Brown),埃里克·M·阿尼奇奇(Eric M. Anicich),亚当·D·加林斯基(Adam D. Galinsky)|文

朔间|译 周强|编校





今日互动

你所在的行业里有哪些“行话”?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投稿及内容合作 | zhenminma@hbrchina.org

广告及商务合作 | luojiajin@hbrchina.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7

主题

10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8844
发表于 2021-3-23 12: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9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6506
发表于 2021-3-23 22:3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哎,看着很无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0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7106
发表于 2021-3-23 23: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到了,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0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7479
发表于 2021-3-24 10: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9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5540
发表于 2021-3-24 17: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0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7050
发表于 2021-3-25 03: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9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5712
发表于 2021-3-25 05: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真的很羡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9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6735
发表于 2021-3-25 06: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到了,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0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6992
发表于 2021-3-25 07: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真的很羡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