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p1.pstatp.com/large/novel-images/3ac1fc1e23fe9755a848eecb249f26c0)
</img>
毕业刚进入企业那会儿,身为职场菜鸟,什么事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接触到好多之前没有接触过的事,边学边积累经验,年轻气盛、意气风发。因为是崭新的领域,也是开启事业的基础钥匙,尤其重视。尽管“能者多劳”,但担负得越多,压力也相应越大,焦急都压抑在心里,肝火旺。还没做“压力管理”前,过分的care(在意)让自己相当情绪化,哭和笑,沮丧和愤怒都不由自主,溢于言表。自己也知道这是职场大忌,毕竟同事和朋友是不一样的——他们并不一定要包容你,场面上的鼓励听听就好,谁能保证你无心的一个臭脸,会不会让笑容背后的他们记一个“别扭”。
我庆幸当初自己的老板是个惜才的人,只要桩桩任务完成得漂亮,能力让他肯定和赏识,对于我的“急”脾气,他也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包容。
可越是这样,习惯自省的我越是觉得这样不好——我不能辜负信任我的人,我需要不断改进自己。现在大家不介意是因为念在我的年纪小,谁会对一个比自己小5~30岁的女孩儿计较呢。可是每个人的成长期都会过去,特殊对待也有期限,随着越来越资深,那些优待也都会散去,可以被原谅的时光越来越短。
所以,为了替那天的到来提前做好准备,我必须从现在开始学习“情绪管理”。
但怎么做呢?范仲淹写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也还是忧民忧天下吗?淡然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又该怎么去达到,我陷入思考之中。我分析自己在生气的时候所发出的火,到底是让自己舒服还是懊恼?
答案是既舒服又懊恼。但是,舒服只是一时,懊恼却不一定了。遇到豁达的人,尽管对方不介怀,但我也忍不住反省自己的毒舌是否伤害到了他。遇到狭隘的人,那就是埋下了“介意”的种子,不得不面对可能已经竖立了一个敌人的现实。于是,我继续剖析:我为什么会易怒?——因为对事情太过重视,有压力想把它们做好。
那么,我为什么会重视这些?——因为我觉得这些事很重要。
然而,这些事真的重要吗?——很多恰恰并不是。当下觉得很重要,如果不做好,有种天快塌下来的感觉,想顾及方方面面、尽善尽美,不愿让任何一方失望。可每次事情过后,回顾检视,却发现可能只有自己看太重了。
问题带来情绪,可情绪解决不了问题。
该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呢?——我先试了一些方法,但效果并不持久,最终以失败告终。比如在电脑桌面上标一个“CALM(平静)”,比如说让同事在我即将发作的时候暗示我……可火气真的上来,并不那么容易便压下去。后来想了想,还是因为自己过度在乎了。所以,我需要的不是治标,而是治本,需要从内心看开,而不是借由外力压制。
为什么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对许多事都能看开,还不是因为吃了太多“盐”,对咸味的适应力强了。
所以,对事“太较真”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见识太少。
于是,我给自己放了两个星期的假,去旅行。回来以后,旅行中的所见所闻让我发现天高海阔,世界不只是眼前的那么一小点。生活的节奏也不都像在上海那么快,也并非每个人都在忙碌中醉成行尸走肉。就像一直汲汲营营惯了,都忘记生活的真正快乐是什么。比如在澳大利亚,有些渔民可能一辈子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艘属于自己的船,能出海,捕完鱼,静看夕阳西下。我们拼搏,在意,跳不出,逃不开,容易陷入情绪的牛角尖,是因为自己不够开阔。如果了解到还有不同的快乐人生存在于这个世上,就不会那么圈地自封,狭隘短视。
还有一个心得,来自于我无意间看到的一期《Discovery》(探索频道),讲述的是星球、星际方面的内容。当我看到太阳系相较于整个银河系那么小,地球相较于整个太阳系那么小,亚洲相较于整个地球那么小,而人放置于整个宇宙中根本就小到看不到,那么,人的烦恼还算什么呢?当视野足够大,情绪就微不足道。
回到企业后,我发现自己竟然如此畅怀,心态亦如此豁达。不那么计较得失,对于大部分的事,也不觉得有什么值得生气的了。越是重视,越要用看风景的心态做事,人才会客观和理智。可以在乎,但别太在意。用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
我们常说一个人脾气好或者脾气不好。脾气不好,我想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如上说的太在意,静不下心。另一种,可能就是太不在意,没耐心。
不难理解,有时候忙得、累得、无奈得连话都懒得说,疲于笑一下,对人对事都耐不下心……可是,你的情绪不仅影响别人对你的感觉,自己也是不开心的。这个时候,你就得找适合自己的方式排解压力,可以看看综艺节目,可以养个小宠物,可以运动流汗,可以约朋友喝酒,可以登山顶大喊,也可以像我一样去旅行去读书。负面情绪有毒,会蔓延全身,也会波及周遭。绷紧的弦射不出有力的箭,你得学会压力管理。
比如深呼吸、陪陪你爱的人、和小动物/小孩子玩游戏、试试看清晨起来去公园静坐、去小地方/小城镇转转看看,短暂地离开大城市打拼的节奏,去体味慢节奏的生活……都可以帮助你缓解压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