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出品┃遂道营销咨询机构
所属栏目┃“遂道 悟解”营销/管理工具解读
文章编辑┃遂道 悟解
文章审核┃遂道 价值工场
首发时间┃2021年3月16日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7a13148311f24971bc288117af34673e)
1、因果定律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结果,是做事的过程种下的“因”
也就是说,我们所有人今天的现状结果,是过去种下的“因”导致的:如果你现在“混”得好,一定是你之前选择或努力的结果,如果你现在“混”得不好,也一定是你之前的选择或者不够努力所造成的,怨不得运气,怨不得任何人,也怨不得任何环境。
反过来说,我们以后要想得到好的状况结果,现在就应该开始种下好的“因”:如果你现在比别人更加努力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比别人更加努力工作,你以后一定会“混”得比别人好;如果你现在天天“混”日子而不愿意努力提高能力,不努力工作,你以后一定会“混”得比别人差。
现在很多年纪稍大“混”得不好的朋友,就是因为当初他没有种好“因”;
现在太多职场的年轻朋友,头懒、心懒、手脚懒,长此以往,以后一定得不到什么好的结果。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这个意思!
“因果定律”告诉职场新人们:别傻啦!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吧,以后吃不了亏的!
2、累积定律
——天下并没有什么大事可做,有的只是小事,一件一件小事累积起来就形成了大事。
也就是说,任何大成就都是一件一件的小事累积起来的结果。也就是说,我们要成大事,就要做好每一件小事,只要做好每一件小事情,就一定能够取得大成就;反之,如果每件小事都做不好,就不可能做成大事。所以,每次做小事时,一定要提醒自己:这是我成就大事必须的一步!
有个成语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是这个意思!
“累积定律”告诉职场新人们:要想升高职、拿高薪,首先踏踏实实把眼前的工作做好吧!
3、专精定律
——只有把一件事物、一个领域做专做精,就能够有发展、有发明、有创新。
当我们把某个行业,或者某个岗位的,甚至是某个工作做专做精了,就一定能够有更深的体会和感悟,就一定能够在这个行业或者这个岗位或者这个工作中取得成就。
所以,我们不要象那个挖井的人那样,每次都在付出了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后,因为换了地方而被浪费掉,要做,就在一个行业、一个职业、一项工作上做专做精,你没有不取得成功的道理。
俗话说“专力则精,杂学则粗”。
“专精定律”告诉职场新人们:把你现在的工作做专、做精吧,你一定会取得你想要的成就!
4、吸引定律
——当你的思想专注在某个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你吸引而来。
当我们专注某个行业、某种职业时,不论你是主动,还是被动,你都会获得这个行业、这个职业的各种资源。而这些资源,就是让你在这个行业、这个职业中得到成长的资本与财富。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对别人来说,你也是“资源”的一部分,你的自身素质越高,你所吸引的资源的素质就越高;你的价值越大,你所吸引的资源的价值就越大。所以,我们不仅要专注于某个行业、某个领域,而且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价值。
很简单,一个基层岗位人员与一个高层岗位人员的资源的量级会完全不同。
还要提示的是,我们千万不要拒绝资源的吸引,即使是竞争对手对你的吸引,也不要拒绝,因为资源在吸引你的时候,其实他已经成为你的资源的一部分。
“吸引定律”告诉职场新人们:
一定要专注于某个行业或某种职业,只有专注,你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到资源!
不要因为陌生就拒绝资源对你的吸引,因为他也会成为你的资源!
资源就是资本,也是财富!
5、情绪定律
——如果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对一件事的看法,那么,情绪也就会得到很大的影响和改善。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看起来影响我们情绪的是外界的因素,其实根源还是我们在于我们自己,在于我们自己对这个事情的看法。其实这句话跟佛教里的“一切唯心造”有异出同工之处。
这个定律说的我们的心态问题。正面看这个问题时,情绪就会变好,负面看待这个问题时,情绪就会变差。也就是说,当你情绪差不好的时候,要立足自身,而不是从外界找原因,负面的事情,总有正面的好处。比如说,当别人批评你,挑你的毛病的时候,从消极的角度看,你会认为他是在为难你,如果这样想,你的情绪当然就不会好到哪里去;但如果从积极的角度看,他批评你,挑你的毛病,正好能让你反醒、改正,更何况,很有可能他是为你好才批评你,挑你的毛病,也是对你负责,这样想,你的心情自然就会好起来——事实真的如此!不要以为别人不批评你,不挑你的毛病就是好事,很多人,特别是那些年龄稍大的人,看着你有问题不指出,他其实是想害你,起码也是想看着你倒霉!
“情绪定律”告诉职场新人们:学会“转念一想”,你得好的都是好东西!
6、期望定律
——当我们怀着对某件事情非常强烈期望的时候,我们所期望的事物就会出现。
对我们个人来说,我们现在没有成功只一种可能,那就是一直以来对成功的期望不够强烈。因为成功的愿望越强烈,努力的动力就会越强大,而努力的动力越大,你就越想会尽办法,利用各种机会,那么为成功所创造的条件就会越好。
比如,当我们对升职的愿意十分强烈时,我们就会想尽办法,利用各种机会为升职创造各种条件,包括想尽办法,利用各种机会学习所期望职位的职位能力。
(期望定律也适合领导者,当你经常性地批评、贬低与打击某个销售人员的时候,你传递给他的是负面期望,他真的就会“如你所愿”地销售人员一塌糊涂——因为他都逐步对自己没有信心,而他对自己没有信心,整个人的思维就不会活跃,而思维不活跃,就不会有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如果你经常鼓励、表扬你的下属,其实就是向他们传递你的期望,而你所传递的这种期望,其实是对他能力的信心,而当一个人对自己充满信心的时候,他从行动到思维都会更加积极,而从行动到思维都越积极,就越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企业在制订管理制度的时候,“期望定律”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这里就不展开了。
“期望定律”告诉职场新人们:要想成功,我们就要一直强化自己的成功的愿望!直到这个愿望刻在自己的脑子里,你想摆脱都摆脱不掉,得了,那你就成了!
7、坚信定律
——当你对某件事情抱着百分之一万也就是极其强烈的相信,它最后就会变成事实。
如果说“期望定律”说的是“目标”问题,那么“坚信定律”说的是“过程”问题:因为如果你对某个目标极其强烈地相信,你就会一直坚持下去,不会中途退缩。而根据“专精定律”,我们就会变得越来越专、越来越精,所以,你就会成功。
如果你坚信自己能够成功,日常工作中,具体到每件事上,你就会拥有强大的动力,而这种强大的动力,往往能够激发出你的潜在能力,获得更多更好的解决问题、处理事情的方法。
现实当中,我们很多人并不是不能,而是因为信念没有被开发出来,没有信念,
凡是真的坚信到几近“变态”的人,他的目的最终都实现了——再沉重的打击只能让他短暂地沮丧,而且沮丧归沮丧,做事情的态度还是几近“变态”,这才是真正的“坚信到几近变态”;
可惜的是,很多人的坚信并不是真的,其实是假的,所以他的目的并没有实现。
“坚信定律”告诉职场新人们:用行动证明你拥有强烈的坚信,你就能达到目的!
8、显现定律
——当我们持续寻找、追问答案与方法的时候,答案与方法最终都必将显现
你所认为的困难,并不是真的有多“难”,只是因为你从心理上或行动上决定放弃了继续寻找答案与方法。永远不要轻易说“这个我不会”“这个我没办法”。只要你不放弃,持续地寻找、追问答案与方法,你就一定能够得到答案,找到方法。
有句话叫“不是没有办法,只是你还没有找到办法”,还有句话叫“办法总比困难多”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曾经为开发一个客户,拜访了10多次,就是没有合作成功,但是,根据我的调查所得出的结论,这个客户是最适合的客户,也一定是一个能够不断为我创造销售业绩的客户。后来自己都觉得实在没有办法,于是邀请一个是当地人的同事一起去,他所说的东西其实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了,但结果他就是把这个客户给搞定了!当时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这小子是怎么搞定客户的?后来才想明白:其实当时我认为自己实在没有办法,我让他一起去,就是我搞定客户的办法!
“显现定律”告诉职场新人们:再想想,再试试,下一个可能就是解决问题办法!
9、相关定律
——世界上的每一件事情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而非完全独立的。
各位知道“六度空间理论”吗?“六度空间理论”的意思是:如果你要把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人联系起来,只需要通过不超过6个人就能实现!比如说,你想把你自己跟美国现任总统联系起来,只要你找到方法与方向,只要通过不超过6个人就行!
“六度空间理论”所表明的道理其实跟“相关定律”差不多:任何事情之间都是有一定的联系的!
“相关定律”与“显现定律”紧密相连。解决问题时,不要只是专注在一个困难点上,这样可能会严重影响实际效率与效果,最好从其他相关的某个地方入手,通过这个问题的关联方面来寻找直接或间接解决方法,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就是这个理儿!
“相关定律”告诉职场新人们:解决问题,达到目的,有时需要一些“旁门左道”!
【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重新编辑后发表】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遂道 悟解”营销/管理工具解读》栏目,通过对关于或与管理、营销、职场(含职业规划)等相关方面理论、法则、定律、模型进行解读、挖掘与拓展,以实现积累和丰富理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