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SRXym7M4e6JRuQ)
清华大学有了《摸鱼学导论》!乍一看,还以为是教授一种捕捞技能,谁成想,这个“摸鱼”是“浑水摸鱼”的“摸鱼”,词典的解释是比喻趁混乱的时机捞取利益,而在当下网络语言中,则多用来指上班的时候偷懒或者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当职场中的“摸鱼”现象和名牌学府清华大学联系在一起时,产生了一种戏谑化效果,也勾起了职场人的某种情愫。工作繁重,业绩不被认可,无条件加班......种种职场“痛点”让人压力山大,当人们无力改变时,“摸鱼”成为对抗高压工作的变通手段,通过在工作中的偷懒耍滑,实现一种自我认可的“公平正义”。网络盛传的“摸鱼就是正义”这一颇具自嘲感的呐喊,却也吐露出职场人内心的块垒。
毋庸置疑,适当的休息和放松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长期的“摸鱼”给用人单位和员工带来的不只是物质上,更是精神上的损耗。一个沉迷于“摸鱼”的员工,很难想象他能从工作中有收获感、成就感,一个风靡“摸鱼”的团队,终会失去活力和生机,导致工作状态的“恶性循环”。
“摸鱼学”引发的关注,提醒当代的管理者们,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上,必须建设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和绩效考核方式,崇尚实干,追求实绩,公平公正,让每一份付出都有回报,才能澄清“摸鱼”的浑水,激发员工内生的驱动力。我们也希望,《摸鱼学导论》能够引发人们对自我工作状态、身心状态、生命状态的思考,以对自己和对职业都负责任的态度面对每天的工作。(央广网评论员 巩盼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