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醒一下:过去一个月你看到的说房贷收紧的新闻,可能都是假新闻!
首先:整体看,2021年1月份,央行数据显示,房地产贷款不仅没有收紧,甚至还在放松,第一次单月突破9000亿,也吻合了市场房价上涨的现状。
其次:媒体报道银行的贷款红线整体看,过度夸大了市场情况,实际只有少数城市少数银行,因为贷款需求井喷,而延缓了发放贷款的时间,实际目前看,房贷40%红线,对于市场并无影响。
第三:房地产市场调控核心看银行,银行的信贷额度决定了市场走势,目前看,房地产贷款额度宽裕,房地产市场也很难看到调整的趋势。什么时候银行房贷收紧,严查经营贷,才可能看到市场出现拐点。
第四:最近各地房地产调控政策收紧,预计2021年房贷数据(居民户中长期贷款)历史第一次突破6万亿。
2021年数据: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58万亿元,同比多增2252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2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27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448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55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75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04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405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992亿元。
2020年数据: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34万亿元,同比多增1109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34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14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491亿元;
最近调控非常多,新闻里面铺天盖地,说房价要暴跌了,其实私下聊,大部分写新闻的记者和在新闻里面挥斥方遒的专家也不相信自己写的内容,包括前一段时间造谣伟哥的易居严专家,他们的确响应房住不炒,一直在坚持租房住。所以期望他们说什么真有意义的话是很难的。
楼市出现上涨的原因是打新潮+资金潮+学区回流,目前看,所有政策都没有影响根本。所以很可能春节后,补丁还需要继续打。
鉴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及机构类型不同,监管机构分档对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进行管理,不同档的银行,划定的红线不一样。

打脸“银行房贷红线”,2021年1月1万亿房贷爆发来了
政策一发布,各路专家如获至宝,纷纷点评,这是大杀器,代表银行要监管房地产,强化房地产金融监管,是坚持“房住不炒”的一个环节。
那么真相如何?其实分析这个政策的影响大小,主要看两个内容:
这个上限指标,对于当下多少银行有影响
2020年房地产贷款刷新历史记录!
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43万亿元,同比多增456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753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48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049亿元;2020年1-10月居民户中长期贷款5.01万亿,加上11月的5049亿累计5.51万亿,刷新历史记录!
(2019年全年住户部门贷款增加7.43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98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45万亿元)
预计2020年全年居民户中长期贷款将历史首次超过6万亿!

打脸“银行房贷红线”,2021年1月1万亿房贷爆发来了
最近房价上涨的3大原因+4大龙头城市
这一轮楼市火爆有3大引擎:打新带来的套利投资客+疫情导致的学区回购潮+银行企业贷与按揭贷的巨大利差.
这3大原因集中体现在深圳、杭州、上海、南京,所以这些城市房价上涨是最近的4条龙头。
当下这些城市出台了一些政策调控,只想着让参与套利的人少一点,对于市场来说影响微弱。大概率春节后还有一轮恐慌性上涨,倒逼调控全面升级。
2021年房地产调控政策集中在租赁政策收紧、打新秩序、增值税、房地产市场乱象等
首先:本轮调控政策是从上而下的调控,是在住建部主导督导下的调控升级,杭州上海深圳的调控是在市场明显上涨的基础上,对于短期市场有降温的作用,但并未影响这一轮上涨的根本原因,所以具体效果如果需要看针对打新潮及经营贷的补丁政策与执行力度。
其次:从政策内容看,大部分城市调控都是针对假离婚+增值税,针对打新潮、经营贷等政策虽然提及,但没有明确政策力度。大部分城市提及了银行自查,你懂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