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形势变了,中国楼市调控的背后真相

0
回复
247
查看
[复制链接]

333

主题

333

帖子

10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09
发表于 2021-3-1 14: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很多人看不清楼市的走势,因为他们只是在信息延迟的过程中去感受楼市,而不是在规律和周期之中去分析楼市。

其实在你认为疫情会影响中国经济的时候,已经有人预测180天之后房价会启动上涨行情了。

有些时候,你觉得意料之外的东西,也许在别人眼里就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你经历过几轮周期,有足够的投资敏感,那么判断房价什么时候上涨就是一个很有把握的事情。

既然这样,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历年楼市调控政策:

2005年: 楼市调控首次上升至政治高度,国家宣布大力打压房价。财政部副部长肖捷称开征房产税已成定局。



2006年: 国家宣布大量兴建中低价位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70/90政策出台,开始征收二手房交易税费。

2007年:二套不低于40%首付比例,利率上调1.1倍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暴力救市,国十三条出台,国家宣布放宽二套购房政策,营业税由五年改为两年免征,房价快速回升。(注:以前叫营业税,营改增之后,就叫增值税了)

2009年:去年搞得太猛,房价涨得太快,12月国四条出台,国家明确表态“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严查哄抬房价,打击炒房。

2010年: 房价还是没有摁住

4月,政策升级,二套房贷款首付不得低于40%,并且加强金融监管,防止外资流入炒作楼市。

10月,新国十条出台,二套房贷款首付比例再次上升,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上浮1.1倍。同时宣布大量兴建保障性住房,安居房。

2011年:1月 新国八条出台,二套房贷首付再次提升,不低于六成,贷款利率上浮1.1倍

调整个人转让住房营业税政策,对个人购买住房不足5年转手交易的,统一按销售收入全额征税,重拳打击。

限购政策首次出台!已有1套住宅的户籍家庭,如果能够提供一定年限的社保或纳税证明,可以买第二套。

已有两套或拥有1套住宅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一定年限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暂停其在本行政区域内买房。

2013年: 新国五条出台,再次重申坚持执行以限购、限贷为核心的调控政策,坚决打击投资投机性购房!

2014年9月: 由于去年政策摁得太死,房价真的跌了,于是930政策出台,各地陆续松绑限购限贷,利率7折优惠。

2015年: 楼市还没涨起来,于是出台330政策:二套首付比例降至四成。

2016年2月: 全国高库存,很多开发商活不下去了,央行再次出手,调整贷款政策:下调首套首付比例至20%,二套30%。

2017年: 房价涨得太猛,史上最严楼市调控出台,当年的楼市调控政策多达180条!限购,限贷,限售陆续推出!肖捷副部长干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升官了,成了财政部部长,他当年在报纸撰文称房产税将按评估值征收,引发热议。



2018年:住建部不再全国一盘棋调控楼市,开始推行“一城一策”,将调控主导权交给地方政府,同时重申“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2019年:为了拉动经济,地方政府悄咪咪地借人才落户放宽了调控,多个城市无下限抢人,专科学历就是人才,是人才就能买房。

同年双11深圳取消了豪宅税,打响了新一轮楼市上涨的第一枪。春节期间爆发了新冠疫情,全国人此后几个月不干活,国家花了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才扑灭疫情。

2020年: 6月疫情终于结束,此后中国央行开始了多轮货币宽松刺激经济,8月前后美国,欧洲,东南亚等地也爆发了疫情,年末,美国、英国等国家开始了史无前例的货币宽松,同时广州、上海、北京接棒深圳,也开始了不同程度的房价上涨。

2021年: ??

中国楼市调控规律总结:

1、中国的楼市调控本质不是打压房价,而是防止它涨得太快引发金融风险。

换言之,只要房价没涨得那么快,调控的目的就达到了。

楼市调控绝不是让房价下跌,因为跌是万万不能的。如果房价跌了,政府的土地谁来买?

2、每次房价大涨的时候,房产税都会准时出来吓人,其实它只是一种舆论手段,这个税2005年就说收了,至于什么时候收,真的没多少人在意。

作为舆论手段,房价涨了,重申一下房产税有利于安慰刚需人群,维护社会稳定。这玩意跟宣布大量兴建保障性住房一样的,建是建了,但是什么时候轮到你选房,那就不知道了。

最近又有朋友把上海征收房产税的新闻发给我,其实人家上海人已经交了很多年了,一点感觉也没有,反而其他城市的人在担惊受怕。

按照上海征收的标准,首套免征,二套人均60平方免征,那么就是一家三口两套房总面积180平方以内都免征,如果达到标准,也只是每年交个万把块。

换言之,一个家庭首套+二套一共280平方以内,都是免征的。您在上海有280平方了吗?如果有了,280乘以均价6万约等于2000万,一个家庭总资产2000万了,光是收租一年都收50多万,还交不起两三万的房产税?



(1998年上海房价2300元每平方,专家说有泡沫,建议尽快抛售)

3、土地是优质资产,买房天然带有贷款杠杆,可以对冲一部分通货膨胀。因此国家鼓励你入股市,却阻止你进楼市,那您知道该去哪薅羊毛了吗?

贷款买房等于做空人民币,如果人人都知道用纸币换实物资产,那印钱就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才有“X住不炒”。这个社会买房坐享其成的人多了,那谁来上班交税?

今年最真诚的建议:买房不要死守一城,归根到底,因为只要赚了钱,以后你可以去任何地方置换。所以现在买房要有全国视野,看清楚各地政策节奏,及时入手,赚到周期的钱。

所谓周期,有两种:

经济与人口周期

政策造成的周期

经济与人口周期是长达100年以上的大周期,属于宏观趋势。宏观趋势是无法改变的,个人只能适应,真的可以把握的是微观层次的政策周期。

总是有媒体耸人听闻地告诉你:中国人口出生率减少了,以后房子卖给谁。其实这种人最蠢。别说以后房子卖给谁,100年之后我们都死了。



加速度下降,不等于速度下降,虽然每年少生了一些人,但中国年轻人口的绝对值依然在增长,每年产生1000多万。

其实人口出生率下降,就像GDP增长率下降,即使是下降,总量依然是增长的,中国的国运还在,没什么可怕的。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总量庞大的国家,就是14亿人关起来,楼市也能玩个十年二十年。先不说出生率,就是这14亿人之中有80%的年轻人扎堆到沿海城市,房价都能再翻几倍。

知道英国伦敦多少人吗?800来万。

中国这样的城市有十几个,东莞就是其中之一。

整个英国多少人?不到7000万,广东有1.2亿。(同时广东一省的GDP已经超过全球90%的国家,2020年广东GDP经济总量全国第一,11万亿即1.61万亿美元)



就全国来看,中国的GDP目前是全球第二,按5%的增长率将在2026年前后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GDP第一,人口第一,中华复兴,房价不涨?没天理啊!

所有跟你扯人口问题的专家都犯了一个错误,用长周期事件来指导短周期的决策。

因为人口出生率下降,老龄化对楼市产生影响是几十年后的事(2020年出生的人,要20年后才到买房的年龄,现在买房的主力军是80、90后。)房价上涨是今年的事,你扯几十年后的事来指导今年的决策是没有意义的。今年货币放水,你赚了100万再说吧!

至于政策造成的周期,上面已经说了,每逢大灾大难,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会货币宽松,以求度过难关。

疫情突袭,中国出现了几十年来“罕见”的财政困难。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万亿元,是为1977年以来首次下降,中央财政收入下降,地方财政也好不到哪里。

所以去年各地政府疯狂卖地,全年卖地收入8.4142万亿。这是一个多大的数字?

1、这是中国33年以来卖地收入首破8万亿元,同比增长15.9%! 同期的GDP是100万亿。

2、2020年全国财政收入18万亿左右,8万亿卖地收入已经占到全国财政收入的44%,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84.03%。

这些数字说明什么?说明政府关键时刻还得依靠房地产,嘴上说不爱,身体很诚实。所以今年的套路是:先放宽政策,让房价涨一波,开发商去了库存,二手交易收了税费,赚得差不多了然后出台调控政策,名为保护刚需,皆大欢喜。

别吵了,只要中国一天还有楼市调控,房价都会继续涨。哪天全国放开限购限贷,大家都不买房,楼市才算完了。

最近很多城市的房价涨了,人们就骂业主提价,但是他们也不想想人家供了三年,凭什么便宜卖给你?以前房价很便宜的时候,你去哪了?

不要做巨婴了,认识到房地产的本质,有步骤地买房投资,是中国人的成人礼。小富靠努力,暴富靠周期,一个人一生中可能会遇到三个财富周期,前两个因为认知不足或资金没有准备好,大概率会错过,第三个周期如果没有把握住,泯然众人。

2008年房价上涨的时候

你还没毕业,错过了

2015年房价上涨的时候

你还没攒够钱,错过了

2021-2022年房价上涨的时候

你还会错吗?

最后,我想跟大家说,全国楼市看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正在轮动上涨,深圳东莞广州涨完之后,今年珠海肯定上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