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尘4x/图)
年前和一位青年作家朋友小聚,这位作家朋友做教成年人写作和阅读的创业。聚会时她说,写作是有门槛的,她的一些学员,很认真地学写作,甚至上了很久的写作课,依旧不知如何写作。
我不能赞同更多。自从几年前体验过作品发表在学术期刊和媒体的红利,热心的我就对同学好友进行“劝写”。
为何打工人要写作?专业写作的红利:其一,帮你在细分领域积淀知识和经验,垂直成长;其二,助力你在专业领域深耕、精进;其三,名利是写作的副产品,这笔红利帮你成就你的影响力,让你有资格去优选客户而不是被客户选择。
这三个红利,没有一个是想进取的打工人不需要的。
近半年来,我开始在商业保险领域带一支高学历的保险团队。写作是我们商业模式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保险写作破除了保险领域的许多困境和沉疴痼疾,因此我常对团队伙伴进行“劝写”。许多同行伙伴很羡慕我们破除了行业痼疾,却不知我写了多少保险和保险法知识做科普。
劝写时,我常对伙伴说:一定要动笔写,因为是写作帮助你去思考,而不是相反。写作的稿费或许微薄,但写作本身的思维训练和精神价值,以及它带来的名利和复利,依旧巨大。哪怕在视频充斥网络的多媒体时代,文字写作依然是视频和多媒体创作的底层逻辑和基础。
一位律师同学动笔后说:写作原来有难度,我笔力不够。
很多高学历的人,写作能力和兴趣并不强。大约被填鸭式教育和学术规范“折磨”“规训”过,对写作的热爱还未燃起,就被磨灭了。
但我为什么能依然热爱写作呢?因为我所理解的写作,是“我手写我心”,职场的专业写作也可以如此。
这要感谢一位恩师对我在阅读和写作上的指导,感恩他对学生思维的敏锐与野性的呵护。他教导我写作可以让事业更上档次,专业写作也可以是融入了个人生命经验的创作,而不是填鸭式教育下的八股文。
当你有创造性地做某件事,是很难停下来的。因为创作的文字和作品,会有自己的生命力,作品的生命会与你连结。这种内生型的创作带来的成就感,会让人上瘾。
也有很多人看到了写作的红利,不需要被“劝写”,但写很久也不知怎么才算写作。不是说写作帮助思考么?那为何写这么久还没满意的作品?
世间的作品,有凭空发生的么?如果没有思考,写作和创作从何谈起?写作和创作的过程帮你思考得更缜密、周全,因为你写作时至少要逻辑自洽、言之有物。
写作之前应该是有思考的,也就是作家口中那个神秘的词:灵感。也就是哲学家海德格尔说的,思考先于语言。也就是文艺理论说的:观看先于思考。具体来说就是:我想到了!我发现了!我有不得不说、不吐不快的话,我对人情练达和专业知识有新的认知,这个问题还可以有这样的解决方式,等等。
不少人做事,是自己都没有想通、没有说服的。如果自己在职场上处于不想工作、觉得工作没价值的状态,又如何能创作有价值的作品呢?这是不是应了苏格拉底那句“未经过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未经审视的工作也是不值得做的。
如果你认为某种工作不值得做,当然不会觉得它值得被书写。所以不知如何写得更深层的原因,是不是不知工作为何以及怎么做更好呢?
但工作都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吗?同样的工作,为什么有人可以成为专家,发明专利、著书立传,而有的人沦为工具螺丝钉呢?
如果做事不用心,因懒惰甘为职场螺丝钉,恐怕确实很难写作。
总之:要想有输出,就要有丰沛的精神生活、思想和输入。你只看我在媒体上发表过几十篇作品,却看不到我背后读过几百本书,写过上百万字,和多少人有多少深度沟通,才发表了不到十万字。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写作不易呢?甚至觉得写作好苦、好累?
其实,对于养成写作习惯的人来说,写作不是劳役而是休息。当写作成为你缜密思维、提高工作效率和产能的工具,成为你感受自己创作力和精神生命力的方式,你会写到停不下来。
说到这,想起法学界的段子:人说霍姆斯法官每天晚上都是睡觉的。一个人晚上睡觉怎么会成为段子呢?因为霍姆斯是美国著名的高产法官,一个人怎么能白天判那么多案子,写十多部经典法学著作,创办著名法学期刊,还能晚上睡觉呢?我想这就是把写作当作休息的人,而写作又反哺他的事业。
你也想事业高升、开疆拓土、留下隽永的作品吧?那么,开始写吧!
(作者为独立保险经纪人、法律顾问)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之“人在职场”,欢迎来信分享职场心声、吐槽职场经历、打破刻板印象、揭秘行业规则。投稿邮箱:nfzmreaders@163.com)
骆方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