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三北浪人”。
![](https://p9.pstatp.com/large/dfic-imagehandler/ff4525c2-ba81-4b2b-8e5f-f67150e4f97e)
01职场不是学堂不可能唯分数论
我们走过的学生时代,给人评定三六九等,完全以学习成绩论高下,分数是唯一的根本标准。
比如大学生有了保研的名额,往往会按照成绩分数排名推荐,如果你有幸综合得分第一名,不被保送研究生的概率很低。
但是,职场并不是学堂,并非“一招鲜”就能吃遍天。
人到中年,混迹职场上已经十余年,至少应该看明白,或晋升或评先,决策权不在群众评议或公论。
看似人人都符合基本条件,个个都有进步的可能,但结果往往取决于“关键少数”的一锤定音,想让谁上就谁上。
![](https://p1.pstatp.com/large/dfic-imagehandler/ac6c9463-bfa9-49d7-a18b-8b435ff60fcf)
02专业能力强不代表综合素质高
职场上有这样一种怪相,有些埋头于业务的专业骨干,干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总感觉依靠专业素质能够顺利上位。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专业骨干往往因为“太需要”“走不开”,更容易受到职场规则“暴击”,陷入“晋升上不去”“换岗无人替”的怪圈。
如果专业骨干想不开或者剑走偏锋,又时常陷入“领导有眼无珠”“不识才”的自负当中,同时又给领导留下了“此人高傲不知趣”“太恃才”的印象。
这也不难理解,因为职场上比拼的是综合竞争力,实质上是集情商、智商、专业能力、其他因素等于一体的综合衡量。
这其中,“关系户”的分量往往显得更微妙,也是为什么总会杀出“黑马”和“程咬金”,哪怕到了最后一刻也都在博弈与妥协,谁也逃不掉。
有个建议,专业骨干如果走不通行政路线,那就尝试一下专业路线,可以实现待遇上的“曲线救国”,或许是个“曲径通幽”的明智选择。
![](https://p3.pstatp.com/large/dfic-imagehandler/7461b068-bdea-432c-a6ab-de1db363c404)
03领导驾驭全局需要各色人等
我们常说,屁股决定脑袋。坐在什么位置,就客串什么角色,承担什么责任。
职场的火车向前奔驰,动力虽然大多来自于底层,但刹车和方向盘掌握在高层手中。
在领导眼中,全局的利益平衡,集体利益的最大化,往往比某个别人的诉求更重要。
毕竟,个人利益屈从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要让路于全局利益。至于某个人的抱负或牢骚,在全局考量下“能兼顾”当然更好,如果“难两全”那就完全可以忽略掉。
职场是个万花筒,领导不会区分什么好人、坏人,只看谁能为其所用、用其所长,吹牛逼拍马屁的人有眼色,能写的干苦力活儿的不能少,跑跑颠颠协调上下左右的也重要……
所以,领导用谁不用谁,提拔谁冷落谁,都有内在的逻辑和思考。不能因为你是踏实写材料或干具体杂活儿的,就看不惯经常替领导跑前跑后的或者挡酒的,角色不同而已。
![](https://p1.pstatp.com/large/dfic-imagehandler/f9fdd7fe-0dc0-41e5-afa9-c1d459660030)
04核心竞争力在于你能带来什么
职场上依然奉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提升自身价值才是行稳致远的王道。
领导层的逻辑思维是以自我利益为中心,要多考虑你能为领导带来什么。
你之所以能够升迁到更高职位,核心因素是提拔你之后,能为领导、为集体带来更多效益,而不仅仅是因为你干得不错,千万不要本末倒置、搞不清主次。
所以,有些人总是抱怨干得多、得到少、提拔慢,那是你的思维方向出了问题。不要总想着领导为什么没有照顾你,而要多反思自身存在的价值,如果你能让领导更省心、效益更好、政绩更突出,那他怎么可能不提拔你?!
![](https://p1.pstatp.com/large/dfic-imagehandler/74dcc949-835d-4b70-b407-3aad2c75cf05)
05适度的职场规划可以减少弯路
我们走路的时候,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如果你紧盯着脚下,看似步步为营、走得扎实,但是走过一段距离后回头看,却发现走了不少弯路。
只有当你适当看更远的方向,看似走得心里不那么踏实,实际上走得更笔直。
所以,不要当职场上的“近视眼”,看不到下一步的人处境最危险,多看两步、早作打算不是坏事。
基层的员工,要学会先抬头看天,然后再埋头赶路。而管理者则相反,要先学会弯腰下地,而后再引领指导。
最后有一句告诫,人生在世,不一定非要有厚脸皮才能吃个够,但一定不要有颗一着地就摔得稀巴烂的玻璃心。
表达思想求独立,留存时代之记忆。拙作定期更新,欢迎互动交流!
关注@三北浪人,有幸与你同行,弘扬正向主旋律,体悟生活小道理。
#生活日记#@头条热点@今日头条青云计划@今日头条#职场干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