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这方法一用,娃的语言表达能力咻咻咻往上窜

1
回复
474
查看
[复制链接]

316

主题

3607

帖子

75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40
发表于 2019-11-30 12: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OK进入幼儿园后,尤其是到了中班,老师就会特别强调,每个爸妈给孩子读完绘本后都要孩子把故事重复叙述出来,并且第二天在班里讲给小朋友们听。



因为OK一直在表达方面没什么问题,绘本也看得不少,原以为这个对他来说小case。但没想到,爱看绘本、爱听故事都并不代表爱说故事。
有好一阵子,老师每天在班级群里po小朋友们上台讲故事的视频,但就没看到OK现身。



虽说不上去讲也没事,OK的内向性格我也能接受。但当我在家给他尝练习时,我却发现关键问题还不在“敢不敢”这方面,而是他并不能很好地组织语言,思路上并没有很清晰,没法一气呵成地叙述完一整个故事。当时最大的问题是,OK对绘本的内容没有建立起自己的逻辑顺序,我正在揣摩怎么把这方面能力培养起来。刚好遇上了一个小学特级语文老师,她觉得幼儿园重视这个真好,因为绘本是最能激发孩子想象力的一种媒介,所以即便到了小学,老师也仍然会把绘本当作日常写作课上的特殊“教材”,围绕绘本进行讨论、解读、故事创编,这也远比布置一个题目让孩子去写有趣有效得多。我豁然开朗:讲绘本只是单向输出,虽然孩子爱听爱看,但是思维转化不一定可以很好地完成;而要让孩子有更强的代入感,整个思维能转起来,就需要在读绘本时有意识地做一些拓展,最简单的就是在读绘本的时候玩角色扮演。家庭亲子阅读中的角色扮演,就像过家家,更简单,更轻松,比较容易进入,但也大有讲究。1

如何轻松进入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亲子阅读中比较基础的拓展活动,它其实并没有多少高深,妈妈只要有心,都能轻松驾驭。

但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真正去大胆运用的妈妈,不会特别多。之所以没有去尝试去运用,最大的障碍可能还是因为对没有既往经验的事情,多多少少会犹豫,觉得无从下手。

以我自己陪读的经验,起先可以选择“直接对话内容较多、文字画面感强”的绘本,这很容易进行角色扮演拓展,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是谁嗯嗯在我头上》。



这本书的故事非常简单,讲的是一只倒霉的小鼹鼠,刚刚从洞里爬出来就被一坨大便砸到头上,于是它四处寻找“真凶”,看看到底是哪个坏蛋嗯嗯在它头上的过程。

故事本身有趣,加上便便主题和孩子生活的接近性,这本书在小朋友中的受欢迎程度是非常高的。所以,用这样一本书开启亲子阅读中的角色扮演,一定是有先天优势的。

这本书的作者和绘者,在方便家长和孩子开展阅读拓展方面,已经做了许多精心巧妙的设置。首先是对话内容的简洁可重复。整册绘本中,小鼹鼠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是不是你嗯嗯在我头上?”





小鼹鼠的每一个问询对象,回答基本也都是清一色的,“不是我!我的嗯嗯是这样的!”





这么简单的台词,就算没有任何角色扮演的经验,妈妈也能做到配合一些夸张的表情和语气,轻轻松松把故事演起来。其次是精准的动作和情景描述。比如下面这一页,括号里的文字是这样的:马先生的屁股一扭,五坨又大又圆的嗯嗯,像马铃薯一样,咚、咚、咚……掉下来。小鼹鼠失望地走开了。



简单的两句话画面感极强,“屁股一扭”“咚、咚、咚……掉下来”是可以模拟具体动作的,而“又大又圆”“像马铃薯一样”则是可以通过肢体动作来具体表达的数量和形状,“失望”则需要表情来配合,把这三层表达连贯起来,就已经是非常完美的扮演了。
正因为这样,这个绘本可以说对妈妈的表演能力不会有大的挑战,无需调动太多心思和感情去揣摩角色,单是照着字面意思,就能很好地完成了。像《是谁嗯嗯在我头上》一样容易上手的绘本还有许多,比如经典的《鳄鱼怕怕、牙医怕怕》《1只小猪和100只狼》《三只小猪》等,都属于这一类。妈妈们以前如果没有尝试过角色扮演,可以根据前面谈到的这两个特点,把家里的绘本分一分类,只要符合这两点中的任何一点,都是可以作为角色扮演起步阶段的备选读本,拿它们练手一定不会错。2找准时机,带动孩子一起演妈妈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给娃读绘本,目的当然不是自己唱独角戏飙演技,而是要带动孩子一起演。通过角色扮演,增加亲子阅读的趣味性,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产生共情,进而引导他们去观察、想象和表达。说实在的,比起大人,对孩子来讲,角色扮演真是件非常没难度的一件事,要知道孩子们的天性,就是喜欢模仿和幻想,而这恰恰是角色扮演所需要的。当然虽说没有什么难度,也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在任何时候都能轻松进入角色扮演的,这也需要妈妈们做适时的引导。

所谓适时,也就是找准适当的时机让孩子参与进来。具体到孩子身上去看,进入角色扮演最适当的时机,其实是他们对这个故事有足够了解、有把握的时候,尤其是性格偏谨慎的孩子,更是如此。

所以,对于一个新到手的绘本,上来就想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恐怕是不太合适的,如果硬要去做,孩子可能会感到很挫败、很没劲。

我一个朋友就曾说起,有次买了本《鸽子捡到一个热狗》,自己过了一遍觉得非常好玩,晚上睡前阅读时,就想着尝试一下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和女儿一起玩玩,结果无论怎么鼓励,女儿都只听听看看不加入。



《鸽子捡到一个热狗》的故事不复杂,对话很多但句子很短,是非常适合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的。比如下图画面中,鸽子说的话相当简单,“呜呼!一个热狗!”“真香!真香!真香!”



全书任何一页,都在延续这种风格,比如下图中,小鸭子说的是“这是一个热狗吗?”紧张的鸽子立马纠正,“不是一个热狗,是我的热狗。”



对话、情节都很简单,孩子不愿参与,还是因为对故事不熟悉,哪有孩子会对不熟悉的故事有强烈的扮演欲望啊?孩子本能上更喜欢有把握的那种感觉,“我知道后来是怎样的”,更能会让他们获得角色扮演的勇气和自信。

回到这册绘本故事本身去看,我们也会发现,虽然这个故事明面儿上的对话,每页只有寥寥几个字,但背后的心理活动,其实是非常复杂纠结的。鸽子一步步被小鸭子的问题给整得接近崩溃,而小鸭子守着自己的目标一点点看到希望,一次次在鸽子要吃掉热狗时打断它,直到自己成功拿到另一半热狗。

所以说,永远不要以为看着简单的故事真的会很简单。

一般情况下,我建议一个新的绘本至少读过两次以上,再考虑和娃一起玩角色扮演。妈妈们完全不用担心孩子对反复读一本书没耐心,不会的,要求妈妈反复读某一本书才是他们最喜欢干的事情呢,如果这个反复读的过程中还可以玩(扮演),娃们的兴致只会变得更高。当然啦,所谓读两次以上再进行角色扮演,指的是把娃带入角色扮演的时间。对妈妈来说,就算是第一次给娃读一本新书,也是可以通过基本的表情、动作、语气等来进行适当的角色扮演的,这样不仅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新故事,也能在无形中给到孩子一个如何去扮演的示范。3让孩子爱上扮演,这样更讨巧引导孩子进入角色扮演,除了时机上的把握,还有方式方法的问题,这其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以孩子舒服的、够得着的节奏来推进。怎样的扮演孩子会感到舒服?当然是让他们得到自己喜欢的角色啊。一般来说,绘本故事里的主角,要么能与真、善、美搭上边,要么机智、勇敢或是特别有趣,这些鲜明、正面的人物形象,往往也是孩子们内心所向往的。有主角自然就有配角,配角缺少主角的光环,也不一定会贯穿故事的始终,往往对孩子不会构成特别的吸引力。此外还有一些反派角色,它们和主角一样形象非常突出,但往往也是孩子很不愿意扮演的那一类角色。我们可以把角色的选择权完全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选要演谁,也只有这样,扮演的过程才可能进行得比较顺利。其实,就连角色的分配权,也完全是可以充分给到孩子的。经常有妈妈开玩笑说,和娃在家玩角色扮演,自己永远是大反派和小角色附体,“身份”和“地位”根本谈不上。OK看完了《佐罗力》就一定要我和他爸扮演小随从鲁猪猪和伊猪猪,他要扮演主人公。我朋友家女儿在玩《1只小猪和100只狼》的角色扮演时,她一定要让爸爸去扮演那只最笨最笨、提议让小猪去找100只小猪回来给大家吃的狼。



这些正确的打开方式,确实能够很快把孩子带到角色扮演的道道上来。除了喜欢当主角,还有一类娃,是非常喜欢当“导演”的,他们经常会要求爸妈,不要这样,不能那样,看起来特别能“来事儿”。你家娃要是也这样,千万不要嫌烦,要知道能够按自己的想法安排故事和角色走向的娃,潜意识里的布局观是非常强的,他们是带着自己的想法在玩扮演呢!当然,也有更多的孩子,并不会一开始就对角色扮演表现得兴致勃勃,这就要求伴读的妈妈或爸爸,适当去运用到一些小方法,比如降低扮演的难度。也就是说,我们的目标其实不是要让他们成为一个完美的绘本剧小演员,而在于这种扮演是否让他们与故事建立了更多的联结,是否因此对阅读这件事更有兴趣。所以我们的角色扮演,完全可以是不完整的。爸妈不用一上来就要求孩子去演绎整个故事,可以再现一小段情节,甚至只是模仿故事里的几句话,几个动作。一个绘本可以切成无数个可扮演的片段,孩子进入没难度,这样的情节碎片,也不需要完整的大段的时间去呈现,甚至可以在许多日常的原本与阅读没有关系的场景里随时去开展。比如我们在厨房里忙碌、孩子过来瞎掺和的时候,完全可以顺便玩一下《大厨房里的小叉勺》这本书。这是一本童心满满的绘本,说的是厨房里的小可爱叉勺不见了,勺子妈妈和叉子爸爸急坏了,四处寻找。在窗边晒太阳的擦桌布和钢丝球,忙于榨汁的榨汁机叔叔和平底锅阿姨,聊得正开心的茶壶和茶杯,厨房里的所有邻居都在为勺子妈妈和叉子爸爸打气……拟人化的写作手法,让原本没有生命力的厨房用品变得鲜活生动,勺子妈妈、叉子爸爸、榨汁机叔叔、平底锅阿姨这些基于生活关系的角色,无论爸妈还是孩子,都不用对原著有完整的记忆,都能轻松扮演。比如下面这一页,是故事开头的画面,勺子妈妈和叉子爸爸发现小叉勺不见了,正在边找边喊:“叉勺,你在哪里呢?叉勺……”是不是和我们平时在小区楼下寻找突然不见了的熊孩子一模一样?

孩子的感觉其实也是差不多的,当妈妈佯装成勺子妈妈和叉子爸爸一边呼唤一边找孩子,他们本能的反应,很可能是把自己当做“不见了”的小叉勺,故意“躲”了起来。



这大概可以称为绘本的即兴角色扮演,因为扮演时的场景与绘本里描述的场景关联度非常高,孩子进入起来会比较容易。有特定场景的绘本其实还蛮多的,比如《谁在厕所里》《不睡觉世界冠军》《苏菲在游乐场》,都是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在孩子的日常活动中随意玩一玩的。
习惯了这种片段式的随意扮演,进入更深入一些的角色扮演游戏,就会变得很自然。当孩子能够比较自然地进入角色扮演,咱们爸妈,就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一些孩子稍微踮踮脚就能够得着的小障碍,来提高孩子在角色扮演中的获得感。我有个朋友的做法是这样,对于一个已经玩过好几次角色扮演的绘本,她会通过在自己扮演的角色(通常是配角和反派)里临时加入一些与上次不一样的台词和说法,来观察孩子的反应。第一次这么玩是读《三只小猪不一样》这册绘本,“大灰狼”突然换了个台词,“小猪”稍微愣了一下就接下去了,编了一个与绘本里完全不一样的说法,最后,大灰狼不是被“猎人”吓跑了,而是被美味的高科技人造猪肉松饼给撑成了行动困难的大肥狼。一次了不起的创编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完成了。这样的玩法,不仅让扮演变得有趣,也能极有针对性地锻炼到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对孩子长大后的口头和书面表达,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OK妈最后说:绘本真的就像个大宝瓶,什么好玩的花样都可以往里边装,花样装得越多,亲子阅读就越有趣,“功能性”也体现得越明显。关于绘本的花样读法,之前我已经梳理过“玩图”(给娃读绘本,老妈子读得唾沫横飞,娃却心不在焉?幼儿园老师的办法居然是……)和“绘本里的数学启蒙”(想要娃成数学潜力股,怎能少了这波操作!)两个主题,有兴趣的妈妈可以关注我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13

帖子

647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474
发表于 2019-11-30 12:3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