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楼市再无普涨!高层狠压楼市,未来房子该怎么买?

3
回复
292
查看
[复制链接]

276

主题

276

帖子

8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38
发表于 2020-11-6 18: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二鸣 来源:功夫财经
国庆假期这8天,你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不过如果你对房产投资感兴趣,在休息和放松之余,也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自己未来的计划。

过去10年,投资房地产也许不是最赚钱的买卖,但一定是最躺赚的行业。大家可能都听过不少人靠买房暴富,心动不已。
但是龙湖董事长吴亚军说过一句话:别把行情当能力。从现在的形势看,房地产市场的投资逻辑已经生变。
01
楼市再无普涨
2020年的房地产市场,疫情是不能忽略的一个话题。从年初的零交易,到楼市开始复苏、回暖,直到现在一些城市楼市发展过热。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好几个季节。
3月深圳打响了楼市复苏的头炮,随后深圳楼市的火热传到了隔壁东莞,然后又传到了广州、惠州等城市。大湾区成为今年这轮房价上涨的领头羊。
很快湾区楼市的火热也传递到了长三角,上海一些顶级豪宅开盘必抢,而杭州一些限价楼盘也频繁出现“万人摇”现象,在上海和杭州的带动下,长三角的其他城市,比如南京、宁波、无锡、常州等也纷纷加入房价上涨的大军。
此外成都、银川等这些城市,房价也迎来了较大幅度的上涨。


另一方面,整个北方地区,除了北京出现了一些行情,我们见到更多的是房价下跌的消息,比如石家庄房价重回三年前,天津房价已经三年阴跌,郑州房价今年也在一直下跌。
这些楼市的热门话题与上面提到那些房价暴涨的城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5年一轮的房地产周期已经基本失效,楼市普涨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楼市单点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
其实前两年这种现象已经非常明显了。
比如2018年苏州房价持续上涨,2019年调整豪宅线后,深圳房价又重回上涨曲线。当然这期间也穿插着其他一些疯涨的妖股城市,比如南通、杭州、唐山、洛阳、东莞等城市。
另外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城市房价处于阴跌之中,比如北京、天津、郑州、济南、武汉、重庆等等。
我们应该还对2016~2017年那一轮房地产全国普涨印象深刻,为什么这几年楼市没有出现普涨呢?
从最近几年楼市的发展来看,房地产市场的土壤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02

政策环境变了
从1998年房改至今,房地产市场商业化已经经历了22年。22年以来,楼市大致迎来了三次大涨,分别是2004~2007年、2009~2010年、2016~2018年上半年。
回望过去,每一轮房价普涨都伴随着中国经济陷入困境,然后通过刺激房地产扩大内需。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也是这一年中国取消福利分房制度,开始房改。
2003年非典,伴随着大规模的刺激,房地产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
2008年遭遇全球金融危机,央行大水漫灌,拿出4万亿大规模刺激住房消费。
2014年去库存,放松限购限贷,货币宽松。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对中国经济造成了极大影响,而且直到现在国外疫情依然在持续发展,今年疫情对经济的打击,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年的非典,不过刺激房地产的动作并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年初各种“救市”、“维稳”的措施。
比如上半年很多城市在土地出让环节为企业减压,主要采取取消限制性规定、增加优质土地供应,延期或分期缴纳土地款,延长竣工期限等手段。
另外房地产交易环节,也从供需两端,助力房地产市场企稳复苏。比如放宽预售标准、适度放松限价,利用人才新政变相放松限购,公积金政策调整等等。
纵观上半年这些调控放松的政策来看,市场并没有出现直接放松限购限贷,这样直接利好房地产市场的政策。


另一方面,当一些城市房价出现暴涨,这些城市也会出台收紧房地产调控的政策,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也许力度不是很大,但每一次政策也总会给炒房投机的漏洞打上补丁。
而对于那些觉悟不高的城市,今年也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就是直接由上层相关部门直接点名,召开座谈会,比较强制性的出台政策,管控房地产市场。
2019年在政策层面发明了最重要的一个词叫“因城施策”。只要某个城市房价出现过热的苗头,就必须要按照自身的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政策调整 。
过去我们说房价的上涨是按照城市能级轮动的,比如上海房价上涨就会传导到杭州,然后杭州涨起来,上海周边的嘉兴又长起来了。
但是因城施策的出现,就相当于打破了这种价格传导的机制。而这也是现在房价不能普涨的最重要的因素。
03
货币政策由精准滴灌取代大水漫灌
每一轮房价普涨,背后也都是由货币政策来推动的,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大水漫灌。
最经典的可能就是2008年的4万亿了。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中国经济深受其害,经济增长从两位数直接来到了个位数。
为了稳定增长,央行先后4次降准降息,并且利用信贷支持、增加保障房供应、税收调整等政策刺激房地产消费,一套组合拳下来,2009年开始房价出现大涨。


今年疫情期间,货币政策确实宽松了许多,但并没有出现预期的那种大水漫灌。
简单回顾一下今年央行的放水情况:
中国人民银行于2020年1月1日开始降准,释放8,000亿流动性

3月16日进行差别性降准,释放资金5,500亿,两次总和大约释放了1.4万亿资金
4月份,央行再次通过逆回购到期,MLF到期不再续做,回收了大概3813亿的流动性
5月份央行向市场投放约5700亿流动性
6月份又回收了5600亿流动性
7月份好不容易盼到MLF大量到期,没曾想央行不续作,抽掉了6177亿的流动性
8月份,央行通过短期的7天、14天逆回购,向市场投放了大概6300亿流动性

综合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今年释放了一些流动性,但是市场上的回购操作也比较频繁,今年的货币政策绝对不能说是大水漫灌,而是达到了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

而且从近期召开的一系列高层会议上来看,“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成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着力点。
7月24日召开的房地产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稳住存量、严控增量,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8月2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央行召开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形成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
9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下一步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政策力度和可持续性,不搞大水漫灌,引导资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
另外前段时间,中信银行原行长孙德顺因为经济问题落马。其中中纪委发布的通报有一条是这样说的:“经查,孙德顺丧失理想信念,毫无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严重违背党中央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决策部署,限制、压降制造业贷款。”
“不支持实体经济”也首次成为一种“罪名”被提及,可见高层现在对于货币政策的管理力度有多严。
精准滴灌式的放水成为今年货币政策最大的特色,这就决定了房价不存在普涨的基础。
04
供需反转,未来房地产投资该怎么做
商品房改制初期,我国住宅供应严重不足,叠加城市化浪潮,大量人口进入城市,这就造成了房地产严重的供需不足,这样极端的供需环境就极易造成房价短期内的暴涨。
经过20年的发展,如今房地产的供需情况已经发生了反转。
有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占比是58.4%,有两套住房的占比为31%,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占比是10.5%。
这些数据也就说明,目前我国的房子供应已经开始过剩了。而中国的人口增长幅度却在逐年减少。2019年的人口增量最多的城市主要就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春江水暖鸭先知,回过头来看,房企才是最先察觉到中国房地产这种根本性的转变。
2018年,万科年会上打出三个大字“活下去”引发了许多人的嘲讽。2019年我们发现。几乎所有开发商都改口了,大家不再以建房子为口号,而是要做美好生活的缔造者。


当你意识到改变时,改变早已发生。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以往的投资理念,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房地产市场,所以未来投资房产我们一定要跟随市场环境的变化,找到合适的投资逻辑。
未来十年,比房价更重要的是流动性和安全性。一个有潜力的房地产市场一定是有一个好的城市基本面,有强大的需求支撑。好的基本面就是城市能级,是人口,是资金,也是产业。
从去年开始发改委首提收缩型城市,说明城市收缩已经相当普遍。那些没有人口流入的中小城市,一定要谨慎再谨慎。
未来房地产的角色依然重要,货币刺激之下,也可能会出现新一轮的大涨,但是整体而言,不是每个城市都有上涨的空间,也不是每个城市单靠房地产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未来投资房地产的风险可能会越来越大,所以不要把全部资金全部豪赌在房地产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457

帖子

677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71
发表于 2020-11-6 18: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破不立,危中有机。做好自己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77

帖子

661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13
发表于 2020-11-6 18: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二线房价还要涨,好的三线也要涨!人往高处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73

帖子

662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23
发表于 2020-11-6 18: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炒房客都去国外炒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