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去世已近三年,这些年常常梦见父亲,今天看到一个征集乡村教师的贴子,忽然想到了自己还从未写过父亲,故提笔写一写我那个做了一辈子乡村教师的父亲,聊作纪念!
在那个贫穷又动荡不安的年代,奶奶一共生养了十个孩子,父亲排行老八,生于1947年,在十个兄弟姐妹中父亲是唯一一个进了乡里的私塾接受过国学教育,后来又去县里念了高中的人,这在当年我们村里就算是一个顶尖的文化人了,后来六十年代,村里办小学,父亲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村办小学的校长兼老师的第一人选。
村里穷,连个像样的教室都没有,几个年级的孩子挤在大礼堂里,老师也只有一两位,往往是老师给这个班上课,其他班的就在边上自习,学校老师吃的菜和粮食都要靠自己种,老师们也没有工资发,上一个月课村里会计按壮功力的标准给记工分。后来学校规模逐渐扩大,盖起了专门的校舍,开设了学前班、一年级至六年级等,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老爸这个“校长”才真正地名符其实了,老师也开始由乡教育办发工资了,但作为民办教师,工资少得可怜,从一开始的每月5元,到九十年代初期,民办老师的工资也就一百来块钱,可父亲硬是把学校的教学工作做得风生水起,乡里搞教学评比,父亲领导的学校每年都名列前茅,父亲也是真正地以校为家,每天早上风雨无阻,都是第一个早早地来到学校,打开校门,然后将整个学校操坪、角角落落清扫干净,迎接着每一位学生的到来。
父亲从教三十多年,村里很多孩子以及他们的父母都是父亲的学生,而且从村里也走出去很多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和博士,我们兄妹三人受父亲的影响,也都发愤读书成为了大学生,我哥从师大毕业以后,也是子承父业,从事了教师职业。但作为一名老师,作为一名乡村民办老师,他们可以说是两袖清风、一腔热忱,在当时改革开放人人争当经济弄潮儿的大形势下,父亲依然坚守在他那三尺讲台前,父亲那点微薄的收入实际上是很让人瞧不起的。父亲除了管理学校一大摊子事,家里的农活也离不了他,农忙时期,常常是刚从田里上来,裤腿还来不及放下就又匆匆赶到教室去给学生上课,曾经有一次,父亲戴着草帽、挽着大裤腿经过一个他曾经的学生家时,这位当时的研究生看到我父亲这幅模样,他以一种极其不恭的语气跟我父亲说道:“您这一幅打扮如何为人师表?”我父亲反问道:"那你认为如何才能为人师表,难道你认为像你一样穿上衬衣打上领带就可以为人师表了吗?”这学生被父亲反问得哑口无言,面红耳赤。
父亲因受过严格的国学教育,写得一手好字,毛笔字、钢笔字都非常漂亮,村里办红白喜事,都是请父亲过去写对联,谁家要写一个起诉状什么的也会找到父亲帮忙,父亲也总是乐此不疲地做着这些文化人才能干得了的事情。父亲也从未放弃过自身的学习与提升机会,那时乡教育办有民办老师转公办的名额,父亲那个时候已经快五十岁了,做了快三十年民办老师的父亲戴上老花镜,拿起书本,像小学生一样一个字一个字地啃,终于顺利地通过了民办转公办教师的考核,后来又通过了小学高级教师的职称评定,工资也比原来增加了不少。老父亲也越来越为他一生的坚持而自豪了,可惜的是,父亲在这个时候,身体状况却急转直下,经常头晕头痛,有一次在课上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晕倒在讲台前,没有办法,在他52岁那年只好选择了病休,从他喜欢的教育岗位上退了下来。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父亲的身体每况日下,从此被疾病缠身,到后来瘫痪在床,但父亲从未向困难低头,一直是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当初湘雅医院的医生预言:以父亲的身体状况活不到60岁,可父亲一直坚持康得训练,后来开心地度过了七十岁生日,就在大家都认为父亲会继续好好地活下去的时候,父亲却在过完七十岁生日没几天毫无征兆地溘然离世。
渺小却不卑微,平凡却不平庸,这就是我父亲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对这位农民出身的乡村人民教师的最高赞誉。父亲的坚韧、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及乐于奉献的精神是留给后人最好的精神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