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补来辅去,为什么小孩的成绩却总是上不去
时下,各种各样的补、辅机构充斥着社会的各个角落,很多小孩放了学又一头钻进机构的门。可悲哀的是,很多小孩整天补来辅去,成绩却总是上不去!
这是为什么呢?
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盲目报班——都不知道小孩学得怎么样、是不是真的需要补、辅就报了班,补什么呢?又辅什么呢?
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没找对班。
补、辅班也有很多种,基本的可分为补差性的、培强(培优)性的,更多的则是一般性的班。
所谓一般性的班,基本上就是重复学校的那一套。
其实,一个人能不能学好某门学科知识,主要是由以下三个因素决定的:一、自身因素——小孩的智力水平和兴趣;二、教授因素——老师的知识水平和传授效能;三、前两个因素的有效契合。
小孩的智力水平,就是通常所说的“笨”或“聪明”。如果小孩对某个东西很有兴趣,很想学,也容易学好它。这也是容易理解的。
老师如果他对所教授的知识学得精、掌握得好,起码就有了能教好他人的基础和可能;如果再掌握了高效能的传授方法,就一定能教好学生。相反,一些自己都没学好、又不掌握正确的教授方法,是断不可能教好学生的。
很可悲的是,很多学生摊上的正是这样的老师。
更可悲的是,这些老师不仅教不好学生,还可能因他们的教授方法而使学生失去了学好这门知识(课程)的兴趣、热情和努力,这才是更危害的。
生活中可能常遇到这样的事,明明一个人所讲的很在理,但由于他讲话的方式、语气、甚至是讲话时的动作、神态,等等,让你觉得很不爽,你会对他所说的话大打折扣,甚至会昧着良心地反感他。课堂上有类似这样的情况,由于老师讲课时的言语、动作、神态等等,以及这些因素所营造出来的气氛,与学生的内在心境不太谐和,学生会因此而心生怠意,不想听,不想学。这种情形下,就算老师肚有墨、也会倒,也浇不到学生身上。
这是一个情绪性的因素,而且是个隐因,就算学生本人,都不一定感知其存在,外人就更看不出了。因而,大家总是疑惑着,这几个小孩智力都相当、兴趣爱好也相近,成绩却为什么差异那么大呢!
一个好的老师,他很好掌握所教课程的知识,有极强的总结、归纳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知道以什么样的方式、用什么样的方法把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还会营造较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情况下专心听讲、积极学习、愉悦受教、欣然掌握所教知识。
从前,只有这样的优秀老师才敢在课外去辅导学生。现在,情况不同了,普遍的教育焦虑催生了补辅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疯长,就连一些自诩优秀、“高考XX科130分”的题海狱生也都迫不及待地到补辅机构当老师或收学生个别辅导了。而机构呢,它不仅进行个别辅导,现在更是成班成班地开课复讲了。
但这些补辅机构及题海狱生们真的能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上去吗?
我们先作一番分析再说吧。
首先看一下机构的师资水平。一般来说,补辅机构也有一些优秀老教师,但更多的则是一些应聘不到公私立学校的“圣(剩)人”;快乐学习的状元是不会去到机构去当兼职老师的,因为他们很珍惜在校的学习,更因为他们一般没经历过课外辅导,不想、也不屑于去辅导别人。再说了,他们也不一定有把自己的好方法倒给学生的效能。因此,总体来说,机构的整体师资水平可能只是与学校相当,甚至比学校还不如。
其次,再看一下它们到底有没有什么神奇的技能特别能教好学生。
从上面分析看,机构老师的水平至多与学校老师相当。因此,他们也不大可能有什么特别神奇的方法能更好地教好学生,也不大可能营造出契合学生心境和求知欲的教学氛围而驱使学生自动自觉学好知识。
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师资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氛围上说,补辅机构都不一定比学校强。
既是如此,盲目地把孩子送去普通的补习、辅导班,指望他很快把成绩提高上去,完全是打错算盘、拜错庙了——学校都教不好,凭什么就相信辅补机构教得好啦?
看到这里,题目的答案不用我喋赘了吧!
那么,什么样的补习、辅导才是真正有效果的呢?有机会再讲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