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同事下班后发现,这一天白过了:工作是否有产出,关键看这4个字

6
回复
582
查看
[复制链接]

320

主题

320

帖子

97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70
发表于 2019-11-27 17: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同事下班后才发现,这一天白过了



同事上班时喜欢玩手机

公司最近赶项目,缺人,于是从别的公司挖来了个软件工程师。从入职第一天起,他就很卖力的工作,力图得到大家认可。

一开始做事效率很高,项目进度得到了提升。但渐渐的,他的状态逐渐低迷,观察了下,我发现这人有个特点:喜欢自言自语,做事三心二意。

有一次,快到下班时,他突然站起来,自言自语到:“又要下班了,这一天什么事都没做成!”

原来,他平时做事时,没过一会就拿起手机刷朋友圈,放下手机没一会又在电脑看弹出的新闻,有时候甚至拿着水杯去实验室溜达一圈;这么一通操作下来,半小时过去了,自然什么事都没做成。

其实,他之所以一事无成,原因无它,只因为他没进入“深度工作”状态。

二、什么是深度工作



卡尔·纽波特提出了深度工作的概念

深度工作,是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博士卡尔·纽波特,深入理解了卡尔·荣格的理论后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它能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通常我们说的写作、研发等需要专注投入的工作,就属于深度工作的范畴。

我的新同事,在做事时却还惦记朋友圈,同时还因电脑弹出的新闻框分心,这些都是影响他进入深度工作的因素。

因为研发工作并非生产线,从一堆手册或资料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它们进行编程开发的行为,往往不能三心二意,它需要的,是深度和专注。

所以,如果他的深度和专注不到位,即便忙碌一整天,依然不会有产出。

此时,保护和增加用于深度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变成了推动事业不断发展的决胜关键。

三、为什么我们要经常进行深度工作

1、深度工作能帮助你迅速掌握困难的事物

多米尼加伦理哲学教授,安东尼-达尔梅斯·塞汀朗吉思在所著的《知性生活》中写道,“深度工作能让你的头脑成为透镜,汇聚专注之光;让你的灵魂完全投入到头脑中的主导之物上,尽情吸收思想。”

塞汀朗吉思称,想要提升对自己所在领域的理解,你就必须系统地处理相关主题,做到”汇聚专注之光“,以发现每一处深藏的真理。换言之,他教导读者,学习需要尝试专注。

高晓松曾因醉驾入狱半年,对于别人认为的灰暗时光,他却丝毫不在意,在出狱后甚至还感激这段经历。

他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说,入狱的半年,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他说,入狱前,自己被手机捆绑,很讨厌别人给自己打电话,因为觉得不自由。

入狱后,没有了手机和杂务的羁绊,没有了世俗的打扰,也没有了生活的牵挂,仿佛自己只剩下一件事,那就是看书。

于是他看金庸,看大英百科全书,自己还试着翻译了一本书。

入狱前,他特别不能理解像金庸这样的大师所要表达的意境;入狱后,他进入了一种也无牵挂、特别放松的身心状态,从而得以全神贯注的投入阅读中,这才真实感受到了大师写作的心境,对大师的著作才产生了另一番解读,从而深刻理解了金庸大师。



高晓松说,入狱的半年,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武侠小说中,所谓的修行、闭关修炼,也是为了给自己营造一个长时段的连续时间,让自己沉下心,进入到深度工作的思维中,从而能迅速掌握困难的事物。

所以,在工作中如果能做到深度工作,就有可能轻松掌握愈发复杂的体系和技能。

2、深度工作有助于精英级产出的实现

有一个生产力规律公式: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 * 专注度。

这说明,只有投入了长久的时间和专注度,才能做出高质量的工作产出。



余秋雨曾经为了创作,辞去学院职务

余秋雨在1992年至1994年间,为了写好《山居笔记》这本书,他辞去了上海戏剧学院的行政职务,不再上班,全身心投入写作;

同时为了真实再现,孤身一人从西北高原开始,系统考察中国文化的全部重要遗址,很多写到的地方一去再去。

正是由于这样高专注度的长时间付出,才呈现给读者超越具体遗迹的整体性思考,实现了精英级的产出。

四、如何实现深度工作

既然深度工作能让一个人迅速掌握困难的事物,而且有助于精英级产出的实现,我们又该如何做呢?这里给出3个方法:



实现深度工作的3个方法

1、定量分析每一项工作的深度,并把时间投入其中

与深度工作对应的是浮浅工作,它指的是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或者从信息中获取价值的工作,通常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有些活动比较符合这个定义,比如收发电子邮件、安排一个会议等。

如果一个刚毕业、还没有在该领域接受特别训练的大学生,只需要几个月甚至更短时间即可完成的工作,也属于浮浅工作。



安排会议这样的工作,属于浮浅工作

像这样的浮浅工作,就不值得花费大量时间投入其中。

而要查看每一项工作的深度,在《深度工作》一书中,作者建议从以下3点来计量:
    是否需要大量专业技能?比如调试代码、写可行性报告就属于深度工作,因为它需要掌握编程、调试方法等技能,而提供可行性报告需要掌握查阅、提炼专业数据的方法等;是否可以在单位时间内提供更多价值回报?比如华为推崇的模块化代码、模块化电路思想,在设计产品的时候能省掉非常多的事情,节省了工程师大量时间,工程师也能据此设计出性能优良的产品;是否可以锻炼能力、提升自我?比如和客户谈判,既能锻炼口才、加深对产品的熟悉程度,也能提升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这项工作的深度,也很广。

一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深度工作,首要任务,就是根据以上3点分析每一项活动的深度,并把时间倾注于深度更广的工作中。

2、聚焦最重要目标,并找出引领性指标

麻省理工学院的神经学教授厄尔·米勒根据研究表示,同时专注于两件事情会超过人类大脑的处理能力,特别是当人们试图同时做两件相似的事情时,比如,起草一封电子邮件的同时打电话。这两件事会竞争使用大脑的某些部位,都想得到更多的关注,结果反而降低了大脑的工作效率。

斯坦福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克里夫·纳斯研究后也说,在多任务处理实验中,神经回路需要进行浏览、略读,然后才能够扩展加强处理多任务的能力,但是与此同时,深入阅读和思考的持续专注能力被削弱了。

所以说,习惯同时做多件事,是以牺牲在主要事务上的专注换来的。它们只会使人分心,而那些主要事务才是我们的最重要目标,才值得你集中精力去完成。

当你处理的事情越多,专注就越少,你思考推理的能力就越差,离重要目标就越远。

所以,适当做减法,才能聚焦最重要目标。

有了重要目标还不够,还要找出重要目标中的引领性指标。

引领性指标,指的是那些和达到最终目标关系最为紧密的事情,它有预见性和可控性两个特点。



聚焦最重要目标,并找出引领性指标,才能实现深度工作

在《高效能人士的执行4原则》一书中,作者指出,引领性指标分为两类,阶段成果指标和有杠杆作用的重要行为指标。

阶段成果指标是指那些关于团队每周达成什么成果的指标,但是给团队成员自由选择具体做法的空间,也就是说,团队成员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达到这个指标,并且为每周达标负责。

而有杠杆作用的重要行为指标,指的是那些跟踪人员行为习惯的指标,这样的指标使人们坚持以同样的水准采用新的行为习惯,并以行为的表现进行衡量。

如何选择具有杠杆作用的重要行为指标?作者给出了4个步骤:

01、考虑各种可能。即开展一场头脑风暴,并考虑各种可能的引领性指标。然后问几个问题:
    我们可以做哪些之前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可以帮助我们达成最重要目标?我们团队中的哪些力量,可以用来对最重要目标产生杠杆作用?我们有哪些局部优势?我们和最好还有哪些差距?哪些不足限制了我们最重要目标的达成?我们更应该坚持去做哪些事情?

02、按影响力排序。由第一个步骤取得满意的备选清单后,从中寻找对团队最重要目标潜在影响力最大的引领性指标。

03、测试最好的几个主意。根据以下6个标准来对他们进行测试:
    这个指标是否对最重要目标具有预见性?这个指标是否具有可控性?这是一个长期指标,还是一次性的?这是一个领导的比赛,还是整个团队的比赛?这个指标是否可衡量?这个指标是否值得衡量?

04、定义引领性指标。经过以上3个步骤,基本可以确定引领性指标,但在确定它的最终形式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我们可以跟踪每个人以及团队的表现吗?我们应该每周还是每天跟踪一次指标?指标的数量标准是什么?指标的质量标准是什么?指标的核心词汇是否是动词?指标表述是否简洁?

通过以上步骤,一个确定且清晰的引领性指标就会呈现在你的眼前,你需要做的,就是心无旁骛去完成它。

3、不要不断分心,而要不断专注

我是个软件工程师,在平常工作中,我发现周围很多同事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调试代码时,手机收到了一个APP的推送,然后屏幕亮了,就随手拿起手机查看这个推送;

接着突然想起网上想买的商品还没选好,于是去挑选;

紧接着又想查看早上发的一条动态有没有人点赞和留言,于是又去翻朋友圈,并给留言的朋友一一回复;

然后想着,既然来了,就干脆刷下朋友圈,于是一边刷一边点赞……

就这样半小时过去了,一小时也很快过去了,接着半天时间被消耗了。

每天不断的如此循环,很快自己就适合了分心的状态,然后沉迷于此,从而影响大脑的编排。

一旦习惯分心,就很难再专注工作。



专注的核心,是让自己每天都有黄金时间

Angie在《学习力》一书中提到,专注的核心是让自己每天都有黄金时间。

同时她还提到快速让自己拥有黄金时间的方法:
    仔细回想自己不同场景的时间特点,为每个不同场景找到至少一个30分钟以上的时间块。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开始,而不是一开始就让自己做一些很难的事,试着先把专注的时间固定下来,比如读书时从自己最喜欢的小说开始读起。为你的专注时间匹配内容,建议结合个人成长价值。采取渐进的形式进行强化,以周为时间阶段,或者逐渐增加每次专注的时长,或者逐渐增加每天专注的次数。

除此之外,Angie还推荐了以下7个方法:
    刻意练习专注:对专注力的一种刻意练习,就是去做那些你真正喜欢的事,然后再过渡到自己将要做的事。奖励式专注:可以是物质上的奖励,但比物质奖励更厉害的,是心流体验的奖励。独立空间式专注:避免频繁被人打扰的一个好办法,就是为自己创造独立空间进行专注,比如提早1小时到达办公室,高效处理事情;上班时偶尔搬到会议室处理事情。番茄钟式专注:番茄钟,即25分钟的精进+5分钟的休息,而且每隔一段时间,把25分钟的专注时间适当往上加。断网式专注:断网式专注能找回只属于自己的注意力,计划好使用网络的时间,然后在这些时间之外完全避免使用网络,不要使用网络来消遣,有计划的远离社交媒体。比如上下班路上2个小时的时间,完全断网阅读、写作、学习和跑步;上班的一段时间内,断网专心调试代码。留白式专注:无论坚持任何一种能力,都会有疲惫感和厌倦感,给自己20%的空白期,状态不好时,让自己吃点小吃、喝杯水,或者处理浮浅工作。认知升级式专注:以结果为导向反复确认自己正在做的事。比如带着问题看一篇文章,使自己的行为变得有目的,这是最高效的做事方法。



李笑来说,高效利用时间,才能摆脱瞎忙

李笑来在《把时间当做朋友》里写道:每个人都有一个银行VIP账户,每天都会自动存入一笔86400元让你随便花,如果你今天不能全部花掉,就只能清零。

这家银行的名字叫时间,那86400元,便是这一天中你拥有的每一秒。

你不可能做到有效利用每一秒,因为你还要吃饭、睡觉、打电话,所以你得找到最高效利用时间的方法,才能摆脱瞎忙的境地。

而深度工作,则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学会它,能让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从而做出最大化产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9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5712
发表于 2019-11-27 19: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0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7171
发表于 2019-11-28 21: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到了,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2

主题

10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7230
发表于 2019-11-29 09: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9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5540
发表于 2019-11-29 13:4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哎,看着很无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9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6555
发表于 2019-11-29 20: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9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5993
发表于 2019-11-29 23: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