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职场我总是感到痛苦或疲惫不堪,不用急,请看懂“紫格尼克效应”

78
回复
4647
查看
  [复制链接]

322

主题

322

帖子

9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76
发表于 2020-6-16 13: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许最近很苦恼,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他所在部门被整合裁员了。他进入这家公司也才半年左右,对他来说这是一次职业生涯新的挑战,虽都是销售工作,但现在的负责领域更具未来发展前景,属于新兴领域,也是他之前未曾接触的。

但也正因为行业在发展期,大部分公司都是处于亏损状态,所以很多这领域的公司都在裁员或整合。受此裁员影响,我原本以为小许会心灰意冷,后悔当初的跳槽选择,会更想返回原先的领域,因为这样对他来说,职业生涯会更稳定。

但他的想法出乎我预料,小许依然坚信继续在这个领域寻找新的工作计划,哪怕是原领域有现成的工作机会,他也不愿意,所以目前小徐依然在寻找工作。



“紫格尼克效应”是什么?

我们不去评论小许选择,但对于小许如此坚定的想法,其实就是心理学上的一种效应-“紫格尼克效应”。
一. “心理张力”催生“紫格尼格效应”

在职场,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故事,比如:
    为什么在没有额外奖励的情况下,有些员工愿意加班?为什么有些员工不愿意停止手头工作,去做更重要更紧急的事?为什么我每年初都设定目标,但最后都没有实现?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工作,但每件事的结果都没有如我所愿?

诸如此类的事情,其实都是可以归纳为“紫格尼克效应”,可见该效应在职场的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影响也十分深远。

1.什么叫紫格尼克效应?

该效应来自心理学家布鲁玛·紫格尼克所做的一个实验,后来从该实验演变出来一个理论,就用其名字命名。

验的结论显示人们对已完成的工作较为健忘,因为“完成欲”已经得到满足,而对未完成的工作则在脑海里萦绕不已,这就是所谓的“紫格尼克效应”。

2.它告诉我们什么?

和该效应伴随的有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叫“心理张力”,即人类有一种自然倾向去完成一个行为,如果中断了就产生张力系统,就可以使一个人采取达到目标的行动。

没有完成的任务使得没有解决的张力系统永远存在,当任务完成之后,与之并存的张力系统也将随之消失。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心理张力”系统,是产生“紫格尼克效应”的心理机制。但“心理张力”并不是越大越好,所以该效应告诉我们两方面道理。
    张力不够,缺少“完成欲”

中国有句老话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形容这些人做事懒散,缺乏动力,其本质就是他们的张力系统不够,从而导致缺少做事的“完成欲”。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塞涅卡曾说过-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

小姚是90后的女孩,她每年初都有一个习惯,写下当年的5个目标,比如年底要存多少钱?一年看几本书?学会一样新技艺?诸如此类,目标很明确和具体。她这个习惯坚持了3年,但年初和他聊天时,他告诉我说,过去三年,总共15个目标,仅仅实现了3个。其根本原因或许就是张力系统不够。
    张力太大,追求“至善论”

当然,张力太大也并非好事,容易让人追求“至善论”,即凡是都要至善至美,如果做不到,就会产生焦虑和不安,长此以往,不仅做事效率越来越低,还容易滋生更多负面情绪。

俄罗斯著名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

不管是企业,社会还是个人,如今所面临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所谓的稳定其实都是自我安慰的假象,每时每刻都会出现不同的黑天鹅事件来影响每一个个体,所以不必追求完美,学会和问题共存是我们必须具备的能力。

既然我们知道了该效应的两个极端都是不可取的,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下,这两个极端带给我们了什么?



痛苦的根源?
二. 缺乏“完成欲”是我痛苦的根源

当你的“心理张力系统”不够时,你的”完成欲“始终是处于低位运行,这也是你自己对自己不满意,自我痛苦的根源所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总是半途而废

做事半途而废从心理层面看的话,主要是因为对自己没信心,怕失败,缺少安全感,因为维持现状是最安全的,解决这一切的唯一办法就是行动,推动行动的唯一动力就是对目标的渴望。

当你心中看不到目标给你带来的改变,利益时,你对事情的”完成欲“就越低,你半途而废的概率就越大。当你慢慢接近目标,慢慢感受到改变,你的”完成欲“会加大,从而产生新的动力,最终会推动你完成目标。

记得有一次面试一位候选人,从简历看,过去3年换了3份工作,问他离职原因是什么?他如实回复,不是指标完不成,就是客户搞不定,继续问他为什么其他人可以?他说可能我运气不好,碰到的区域都的老大难市场。

对于职场跳槽频繁的人,多半是半途而废的心理在作怪,如果不解决心里问题,依然还是会走老路。

2. 总是漠不关心

相比半途而废,这类人出于某种原因,比如面子,压力等因素,虽表面在做事,但心早已不在,由于缺乏”完成欲“,他们对事情的结果毫不在意,既然无欲无求,怎会用心做事,只能犹如行尸走肉一般。

因为漠不关心,我的一位亲戚小朱,从一名优秀员工到被劝退只用了半年时间,小朱连续两年都是部门优秀员工,被视为后备干部的人选之一,但当岗位机会出现的时候,公司选择了空降一位新领导,同时,为了安抚小朱,公司也和他进行了沟通,说明了原因,表示以后还有机会。

从此,小朱开始对业绩,对公司政策都漠不关心,每天依然准时上下班,但仅此而已,业绩下滑不说,还把自己的消极情绪影响到了部门同事,新任领导怎能容得下这样的员工,最后小朱被HR劝退。

3. 总是怀念过去

当你没有足够“完成欲”的时候,说明你对将要做的事情是没有把握的,你的价值也无法通过此事得以体现。但如果你还想证明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感,你只有回想过去,通过过去的事情来证明自己。

我们可以通过怀念过去来抒发自己情感,可以通过怀念过去来汲取经验,但绝对不能通过怀念过去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俗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心理学上有个理论叫越缺什么就越展示什么,其实你的行为逃不过大众的智慧。

在职场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倚老卖老,把自己的年资作为仰仗的资本。老宋是我第一家国企单位的老员工,40多岁,在这个单位做了20多年,老宋总喜欢在空闲时间对新同事指指点点,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想当年...”,我年轻时...”。我们出于礼貌,也只能笑脸相迎。

人在职场,痛苦和委屈是不可避免的,但有些痛苦是我们自己可以避免的,比如缺少“完成欲”带来的痛苦。如果这些能改变的痛苦都无法改变,再加上不可改变的一些委屈和痛苦,你的职场之路将何以走下去?

正如王小波说的那样: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



痛苦的本质
三. 追求“至善论”让我疲惫不堪

当你的“心理张力系统”太过强大时,容易走上另一个极端,那就是“至善论”,对一切事情追求至善至美,如果没有做到,就会产生焦虑和不安,最终疲惫不堪,难以应付,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 总是追求完美

追求“至善论”最明显的就是喜欢追求完美,容不得一点瑕疵,这是一种好心办坏事的典型案例,在心理学上有种叫“狄德罗效应”,就是专门形容这类人的心里。

主要意思是指在没有得到某种东西时,心里很平稳,而一旦得到了,却不满足,总希望得到更多与之匹配的东西,从而让自己的欲望不断膨胀,进入恶性循环。比如:

比如我朋友老刘,因裁员,当年同时和我从外企离职,但他之后一年时间都没有找好新工作,不是工资低了,就是市场太偏远,或者没有之前外企的医疗社保等福利,这是典型的“狄德罗效应”的写照。

在职场追求完美,不但让你无法如愿,还可能养成以下二个劣势:
    行动弱化

当你总是要完美了才愿意去行动,说明你可能错失了行动的最佳时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职场,往往半步之差,就意味着成功和你无缘。
    弱者思维

更为严重的是,当行动弱化持续发生的时候,你会承受一次次的失败,最终让你的信心荡然无存,养成一种弱者思维。即承认自己的弱小,排斥努力,同时,对接受的帮助觉得心安理得,因为我弱小,你强大,所以你帮助我,天经地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总是追求完美的人,到头来不免竹篮打水一场空。正如林语堂先生说:“不完美,才是最完美的人生”。



不必追求完美

2. 总是盲目追求

如果把追求完美定义为追求质量的话,盲目追求就是在追求数量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评估,对任何可能的任务或利益都想追逐,这里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来看:
    正确的想法,不正确的路-总是想证明

这类人往往心里初衷是好的,只想通过多承担,多努力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但由于没有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集聚的事情超过了自己的掌控范围,从而导致事与愿违的效果。

小陈是我们公司新来的人事行政部助理,有次聚会,他讲了自己的故事,他之前在一家民企的行政人事部工作,主要工作是负责协助处理公司人才招聘和人事手续这块,对工作负责,同事开口请他帮忙的事,基本都答应。比如让他起草个岗位职责描述,让他加快办理新同事入职手续等等。

但时间一长,小陈有点觉得力不从心,想拒绝,但又不想被别人误会自己能力低或态度差,依然在坚持,但质量和之前相比明显下降。一年后,他选择了裸辞,给出理由仅仅是想好好休息。
    不正确的想法,不正确的路-总想都得到

相比第一种,这类人的出发点就是错了,他们一心想追求更多的直接利益,对各种潜在的获益机会都不放过,同时也高估自己的能力,甚至为了利益,不惜采用不正确的方法和途径。

职场有些人爱占小便宜,其实也是这种心理作用在作怪,只是程度比较轻微,所以自己不太重视,但有些人的做法就比较严重,比如:

有些员工为赚钱外快,通过非真实发票套取公司费用,甚至有些领导利用职务之便,和下属合伙侵占或挪用公司资源,只为自己谋利。

3. 总是心存不甘

“紫格尼克效应”最初的实验指出由于某些人“张力系统”太大的原因,对一些被中断的行为依然有强烈的完成意愿,如果暂时无法达到,总是心存不甘。

这就是为什么在没有加班工资的情况下,依然有人愿意加班来完成自己的任务。当然这是一个正面的典型案例,但如果用错了地方,心存不甘可能带来严重的危害。比如:
    很多人不愿马上停止手头工作,而转去处理更重要和紧急的事情!很多人因为心存不甘,会去抱怨甚至报复其他人的相关行为!很多人因为心存不甘,继续冒险从事该行为从而带来更大的危害!

我曾经就发生过因不甘心到造成失误的案例,一次准备要和老板一起出门开会,有一天,老板突然和我说,回程正好是节假日的前一天,怕车票紧张,让我提前订好返程票。我当时正好在赶一份PPT,所以没有马上行动,等我忙完PPT也忘了此事。

第二天老板询问我时,我才想起这件事,于是马上准备订票,可所有高铁都已显示无票,无奈,只能先去参会再说,最终也无法买到返程票,只能让公司派车接我们回去。

综上所述,我们要明白一切事物不必追求完美,但要追求尽力而为,这样心无压力,往往最后的结果反而会更好,正如歌德所说:“十全十美是上天的尺度,而要达到十全十美的这种愿望,则是人类的尺度”。



如何利用“紫格尼克”?
四.合理利用“心理张力”系统,发挥“紫格尼克”正向效应

通过前面的介绍,相信你对“紫格尼克效应”两个极端的危害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目的是希望大家避免犯此类错误。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个公认的著名心理学效应,它一定有其可以借鉴的地方,如果掌握的好,一定是可以对我们产生积极的正面效应,关键就是合理利用“心理张力系统”。

1. 从小事做起-培养完成欲

“紫格尼克效应”的直接结论是人们对未完成的事情总是有继续行为的意愿,原因就是“心理张力系统”带来的强大的“完成欲”,合理利用自己的“完成欲”,对事情的成功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问题是我们该怎么合理培养?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研究建议,培养一个人的“完成欲”最好的办法就是从身边小事做起,强迫自己完成规定的既定任务,久而久之,“完成欲”会慢慢地成为你的习惯。比如:
    强制自己多久看完一本书?强制自己多少时间整理家居?培养一个自己的兴趣爱好?

有些朋友会问,我应该选择哪些小事来做?不同人有不同的选择,但选择标准有二个:
    靠坚持,而非技术

即这些事情只需靠你的毅力和坚持是可以完成的,不需要高超的技术或专业知识。
    靠自律,而非外因

即这些事需要靠你的自律来完成,没有额外的奖罚,没有别人的逼迫,一切全靠自己。

很多成功人士,在年轻时,都有一些自己小小的兴趣爱好,潜移默化地慢慢培养自己的“完成欲”。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并没有放弃这些兴趣爱好,反而当初的这些小兴趣小爱好,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一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美国《福布斯》杂志曾经做了一项关于成功人士周末喜欢做什么事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他们基本都去从事业余爱好,去做有趣的事情,促进生活的平衡。
    维珍集团老板理查德.布兰森从小就喜欢探险和国际象棋。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是桥牌的狂热爱好者。科学家牛顿从小爱做各种实验。

我有一次去参加一个行业论坛,有一位民营企业家谈到什么是他认为自己最重要的品质的问题时,他讲了一个故事。他从小农村长大,父母也没读过什么书,所以父母对自己的学习几乎帮不上忙,但父母一直灌输他一个的道理,就是先把眼前的小事做好,说不定以后你就靠这些小技能养家糊口。

所以我不管读书还是工作,对眼前的每一件事,不管是大是小,都尽力去完成,一直到后来自己创业,也是机缘巧合,从来没想到会走到今天。



创造力目标的价值

2. 设置创造力目标-利用完成欲

当我们懂得如何培养自己的“完成欲”后,知道“完成欲”是可以随着自己信心,能力的变化而变化,可以增大也可以减少。所以下一步就要学会利用“完成欲”来加速自己的成长,加快自己的进步。关键是如何设定目标?

关于目标的设定,我比较赞同著名作家罗伯特在《最小阻力之路》上的一个观点,即如果用解决问题的思路,去设定目标,改变自己,往往都会失败。比如:

我想看书是因为我觉得我跟不上同事的学识。

我想学演讲是因为我讲PPT总是讲不好。

即目标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更大的问题,比如学识不够,PPT讲不好。一旦他通过看书演讲等方式,解决了后面的问题,就容易放弃努力,直到再次感觉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刻,他会再次尝试去努力,始终在中间不断徘徊。

那该怎么设置目标?分享一个思路,即多用创造力模式设目标,少用解决问题模式设目标。

前面说的案例就是解决问题模式设置的目标,关注焦点是解决问题,一旦问题解决就意味目标完成。而创造力模式的焦点是放在创造自己想要的最终结果上,所有行动都匹配最终结果,不会因为中间某些问题解决了而停止追求。

在心理学上把前者目标称之为绩效目标,这类目标在公司最为常见,后一种目标称之为精进目标,目的是追求个人成长,所以关乎个人成长的目标多用此模式用这个思路,我们可以上面的二个绩效目标改为精进目标。

我想看书是因为我要让自己成为这个领域的权威。

我想学演讲是因为我想让自己具备在各种舞台都能流利演讲的水平。

当你设置一个具有创造力的目标后,显然是不够的,下一步还需要结合自己能力,利用“心理张力系统”的原理,细化和分解目标。分享二个思路:
    从大目标分解小目标,让目标持续并具备具挑战性

光有大目标还无法促使你去行动,只要把目标细分,分解为一个个更具现实意义的小目标,让小目标和大目标呈现出一种螺旋式的递进关系。同时,小目标的设定也需要具备一定难度,如果打一个比喻,把目标比作桃子,目标就是需要你“跳起来摘桃子”。

比如对于一个写作新手来说,他的目标是成为自媒体领域的大V。显然这样的目标对行动毫无意义,所以我们需要细化。比如

在头条号成为加V作者。

在头条号开通原创。

每周坚持在头条发三篇原创,坚持四周。

通过这样一步步的细化,你可以马上付诸行动,利用“心理张力系统”去一步步实现目标。
    从小目标抬头,死盯大目标,防止行动退化

当你持续在完成一个个小目标的时候,千万别忘记抬头看看你的大目标,因为很多人由于长时间不关注大目标,会发生行动退化,行动偏差,导致在某个节点上突然停止或转向。所以罗振宁曾说过:

“把大目标拆小的能力是效率的源头,已经很难了,但是随时能从小目标里抬头,盯死大目标的能力更是难上加难”。

比如前面的案例,如果你开通原创后,忘记了你最终目标是什么,你可能就会自我满足而停止进步。

综上所述,相信你在如何培养和利用“完成欲”来加快自己成长和进步的路上已经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请结合现状,设定自己的一个目标,并分解下去,最主要是坚持的执行下去。



成就更好的自己
写在最后

“紫格尼克效应”是一把双刃剑,你懂得利用它积极的一面,就可以加速你的成长和进步,如果你走向了它极端的一面,就可以加速你的退步和堕落。

效应只是理论,关键是看我们运用效应的人,你是什么人,效应就会起到什么作用。它犹如一匹上乘的烈性马。

懂得驾驭的人,视马匹为宝贝,两者融合一体,看到了1+1>2的实际作用。

无法驾驭的人,视马匹为垃圾,甚至是恶魔,看到了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4

主题

3671

帖子

751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18
发表于 2020-6-16 13: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大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9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6141
发表于 2020-6-16 14: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到了,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9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6375
发表于 2020-6-16 22:54:4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真的很羡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9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5217
发表于 2020-6-17 00: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真的很羡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0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7604
发表于 2020-6-17 05: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9

主题

10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7476
发表于 2020-6-17 19: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跟真的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0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7152
发表于 2020-6-17 2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9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6350
发表于 2020-6-17 20:3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到了,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10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7177
发表于 2020-6-17 21: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真的很羡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