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p3.pstatp.com/large/dfic-imagehandler/8c003ee1-a934-4123-9226-37cf7e5696b3)
这现象太普遍了。我把经历过的案例说给你听,你就知道职场的人心有多恐怖。
职场复杂的不是人心,是利益。表妹给我讲过一件事情,她目前在国外工作,去年12月份的时候,国内领导到她的代表处出差。那位领导是在去年刚转到表妹的部门,所以她们是第一次见面。
表妹发现他为人非常善良,请她吃饭,给她分享职场经验,给她分享自己存钱买房的经验等等。可是讽刺的是,这位领导的原部门的同事过来出差的时候跟她说,他在原部门对属下非常苛刻。
这位领导在原部门是一个小经理,手下大概有二三十人。
他经常性的把女员工骂哭,女员工哭不是因为委屈,而是他用的语言带有侮辱性质。表妹知道后,表示很难理解,就跟我讲了这件事情。其实稍微分析一下,这件事就不难理解。表妹在国外,跟他没有什么业务上的交集,也就是没有利益冲突。可是他在原部门时,他的工作绩效有一部分是由他的下属决定的,那他除了想看最终工作结果,其它他是不会太关心的。
当然,不是所有领导都是这样,但这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人是没有绝对善良的。那我们要如何“与人为善”呢?
职场与人为善的前提是不要当“烂好人”
所谓职场“烂好人”就是凡事不拒绝、害怕得罪人,觉得一个愉快的工作环境比工作本身更重要。可是通过这种方式维持的愉快的工作环境,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当周围同事习惯了我们的不拒绝,一旦拒绝,那比从一开始就合理拒绝带来的负面效果会更大。所以职场想要与人为善,第一个原则就是不做“烂好人”。
职场帮人量力而行。在公司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职责,但是人各有所长,求助人和被人求助非常正常。但是我们在帮人时要量力而行,量力而行就是要确保自己的本职工作不会受影响。职场帮人要尽力而为。我们都知道在职场中,值得被人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一旦我们决定了要帮人,就一定要尽力而为。特别是如果后续发现事情跟自己的任务发生冲突,我们可能无法达到对方的期望时,一定要提前知会对方。
职场与人为善要克服“玻璃心”
电影《后会无期》中有一句很出名的台词: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这句话虽说不能当做我们做事的行动指导,但至少可以用来理解其它人的行为动机。
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他的行为动机不可能跟小孩子一样,非黑即白、是非分明,只有所谓的“善”。是因为成年人圆滑吗?不是,是因为成年人看待事情的角度更多了。
比如之前你帮过一个同事,如今你碰到难题了,想请他帮忙,他拒绝了你。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会“玻璃心”的觉得对方不懂感恩,或者觉得对方不值得交往。可是现实情况很有可能是,他家里的小孩生病了,他夫人一个人照顾的非常累,他想早点下班回家陪孩子,同时帮夫人分担一下。所以在职场中,我们不要玻璃心,在理解对方的行为时,要懂得多角度换位思考。
在理解对方的行为动机时,尽量往积极的方面去想。如果这件事是在很困扰你,想办法用一个委婉的方式问一下对方,比如针对上述情况,可以问:你这么着急回家,是不是家里有什么事情?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下,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做。我们非常容易把自己放在道德审判的位置上,很喜欢用的句式是“如果是我,我就不会像他那样不近人情”。可是事情情况是,我们大多数情况下,就是跟对方做法一样。所以,当我们心里这么想的时候,停下来,真诚的问下自己:我是否真的能达到我对他人的要求
人心说复杂也复杂,说不复杂也不复杂,只是看我们能否尝试用一颗包容、淡然的心去理解各种职场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