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有一次和同事们喝酒,菜过五味酒过三巡之后,其中一个同事发表了一个观点,深受大家的认可,那就是在职场中,往往是会的多死的快!
乍一听这话真是满满的负能量,但经过一番解释和举证之后,我们不妨尝试换个角度来看看这个话题。
某某员工,因为业务能力强,当遇到施工或突发事件时,往往被安排到风险和难度相对较高的岗位去工作,而能力较低,平时吊儿郎当的员工,往往会被安排闲差,进行低风险低技术含量的操作。一旦工作顺利完成,前者和后者并不会在待遇或者业绩上体现出什么差别,而一旦发生事故,前者和后者将会面临截然不同的结果,甚至关乎生与死的考验。
会的多的死的快,就像是说被淹死的通常是会游泳的一样,这听上去合乎情理的话,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
职场如战场,一个老兵和一个新兵一起上战场,谁活下来的概率高?一名业务骨干和一名职场小白完成同一项工作,谁会拔得头筹?这都有显而易见的答案。
会的多死的快这种言论,其实更像是人们对一种不公平现象的无奈,现实工作中,的确存在能者多劳不多得,弱者少劳不少薪的现象,大家都明白走在崎岖的路上,一碗水往往端不平,但打趔趄的时候,难免会发出一声“我cao!”
职场里通常有几种人把“会的多死的快”这样的话放在嘴边,一种是曾经努力工作却未达到自己回报目标的人,一种是目睹职场里裙带关系战胜实干主义案例的人,另一种则是为了给自己的消极去找借口的人,还有一种就是人云亦云的职场垃圾人。
其实不只是职场里,生活中也会是如此,英雄气短马瘦毛长,学霸会给学渣打工,能力往往败给关系,996辛辛苦苦挣不过宅基地拆迁,养生者极度自律却还是活不过老烟枪……这些看似切实存在的案例不过是唯物世界里的一些个例,真理虽然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少数人掌握的真理并不容易被多数人看见,而更容易被看见的是少数人发表的谬论而已。
会得多死得快,但更多的时候,会得少是必死无疑,因此,发发牢骚减减压无可厚非,但影响到自己的价值观可就得不偿失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