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竞争的艺术》:职场中,你需要的不是朋友,而是一个好“敌人”

23
回复
688
查看
[复制链接]

332

主题

3740

帖子

770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704
发表于 2020-4-11 17: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希望你常来,咱们应该尽量在一起多聊聊。万一咱俩当中有一个死了,有些话就永远也找不到别人说了。”

说话的是一个法国老人,他的面前坐着一个西班牙老人,两人微笑着,说的话很深情,场面很温馨,看起来像是老朋友之间的聊天。

实际上,两个人斗了一辈子,是“一生之敌”。

法国老人,名叫马蒂斯;西班牙老人,正是毕加索。

最近重刷了一次《竞争的艺术》一书,被艺术家马蒂斯与毕加索之间“半敌半友”的关系所震撼——若非他们有彼此这样的“敌人”,或许20世纪的西方艺术史不会那般灿烂辉煌。

今天我们撇开艺术,换个角度结合《竞争的艺术》中两位老人之间的故事,来从职场层面探讨一个有趣的话题:【职场中的成功,离不开一个好“敌人”的陪伴】。

为了阐述清楚这个话题,我们分成以下三个问题来解析:
    什么样的“敌人”才是好“敌人”?为什么需要一个好“敌人”?应该如何战胜自己的“敌人”?



《竞争的》
01、什么样的“敌人”才是好“敌人”?

《竞争的艺术》中,作者塞巴斯蒂安讲述了现代艺术史上四对最重要的艺术人物,并深挖了这几位艺术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于我来说,还是更喜欢马蒂斯和毕加索之间的“敌对”关系。

两人视彼此为“敌人”,发了疯的想超越对方,于是呈现出了你来我往、你追我赶的现象。他们于竞争中学习,他们于敌对中成长,最终都达到了无人可及的艺术高度,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名垂青史。

这样的“敌人”,才是好“敌人”。在《竞争的艺术》中,作者认为“好敌人”需要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好“敌人”本身要很强,在面对挑战时,能不断做出反应、突破自己。

《竞争的艺术》中说到,马蒂斯和毕加索都是绝世的天才,只不过前者是24岁“半路出家”,而后者是8岁时就被誉为“神童画家”。但是,无可否认,两个人都很强,有资格成为彼此的敌人。

两人中,最先取得成功的是马蒂斯,作品是1906年的《生命的喜悦》。毕加索当然不服气这个“半桶水”的家伙,于是潜心研究和尝试,终于在第二年创作出了大名鼎鼎的《亚威农的少女》。从此之后,两个人就杠上了——马蒂斯画出了《红色房间》,毕加索就回击一副《梦》。值得一提的是,《梦》对色彩的使用方法,几乎跟《生命的喜悦》一模一样。

就这样,两人不断的挑战彼此,而又不断的做出反应,去学习对方,去突破对方,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其实,职场中也是一样。我们给自己挑选出来的“敌人”,一定本身就要很强,这样的话,他才能给我们以挑战性。同时,我们需要接受这种挑战,从“敌人”的身上学习,不断的突破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2、好“敌人”没有强大到完全压制你,这样你们才能彼此促进。

说回马蒂斯和毕加索,他们两人虽然都是个中翘楚,但并没有太大的实力差距,彼此的实力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中。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才能彼此促进,而不至于压得对方喘不过气来。

由此可见,职场中的“敌人”,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
    如果“敌人”太强,我们难以望其项背,每次与对方的较量都会以失败告终,不仅会打击我们的自信心,久而久之还会产生一种挫败感,甚至有可能不敢去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如果“敌人”太弱,我们会赢得太容易,或许开始会有成就感,但后来就不会再有任何感觉,就像壮汉欺负小孩子一般。最关键的是,这样的弱者对我们没有激励作用,根本无法促进我们成长进步。

所以,当我们在职场中选择“敌人”时,一定要是那种没有强大到完全压制我们同时又不会太弱的人,说白了,就是两个人要旗鼓相当,这样我们才能互相“倒逼”对方去探索,一起进步。

3、好“敌人”与你之间的距离和关系要适中,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

《竞争的艺术》中讲到,虽然马蒂斯和毕加索两位大师属于不同的国度,但他们一直都关注着对方的画作。对于两个天才画家来说,他们的心境已经达到了“见画如见人”的高度,完全可以从对方画作里读出彼此的思想。他们都曾经公开承认,自己的作品受到了对方的影响。

从这个角度来说,两位艺术大师虽然很少见面,但他们的思想却一直碰撞激荡,他们之间的距离和关系一直保持在可以随意交流的位置,不会太远,也不会太近。

从这一点来说,我们要在职场中找到一个好的“敌人”,就必须确定自己与对方的距离和关系适中,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如果太近,对彼此的伤害就会太大;如果太远,又无法有效地交流互动,不能互相促进。

当然,这个距离并不一定是指物理距离,而是一种广义上的说法——这个“敌人”既可以是身边的同事,也可以是同行业不同公司的竞争对手,前提是保证可以与对方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这样才能起到彼此激励进步的作用。

现在,我们知道了好“敌人”的标准,那么,为什么需要一个好“敌人”呢?



马蒂斯和毕加索的两副代表作
02、为什么需要一个好“敌人”?


一个聪明人从敌人那里得到的东西比一个傻瓜从朋友那得到的东西更多。——格拉西安

职场中,促进你进步成长的,往往不是朋友,而是竞争对手,也就是你的“敌人”。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不管是上学,还是上班,我们都需要有一个“敌人”。他是我们的目标,是我们学习的对象,更是我们要超越的标杆。只有找到了好的“敌人”,职场中的我们才会被逼得全力以赴,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

那么,好“敌人”对我们来说到底有什么促进作用呢?我们为什么需要一个好“敌人”呢?

《竞争的艺术》中,作者给出了答案,好“敌人”有以下三个好处:

1、避免“确认偏误”

职场中,我们经常会犯这样一个错误——当别人说的话,与我们心里的观点不一致时,我们是根本听不进去的,会产生排斥的心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作确认偏误。

确认偏误,是指个人无论合乎事实与否,都偏好支持自己的成见、猜想的倾向。也就是说,当你有一个偏好,你会寻找支持这一偏好的信息,并忽视反对这一偏好的信息。

这种现象,在职场中特别普遍,几乎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不管是领导还是同事,只要是意见与我们不一致,我们就会产生“确认偏误”的心理,虽然嘴上同意对方,但其实心里是不以为然的。

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就算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在所有事情上都是对的,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正确率。这时,我们就需要接收来自他人的不同观点,需要一个可以帮我们预警的“金丝雀”。

17世纪,英国矿井工人发现,金丝雀对瓦斯这种气体十分敏感。空气中哪怕有极其微量的瓦斯,金丝雀也会停止歌唱;而当瓦斯含量超过一定限度时,虽然人类毫无察觉,金丝雀却早已毒发身亡。当时在采矿设备相对简陋的条件下,工人们每次下井都会带上一只金丝雀作为“瓦斯检测指标”,以便在危险状况下紧急撤离。后来,金丝雀就用来代指那些指出我们致命错误的“预警”型人员。

《离经叛道》一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不管是公司还是个人,都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金丝雀,这样才不会被“确认偏误”心理所蒙蔽。

在我看来,最好的“金丝雀”就是找到一个好“敌人”。他当然不会直接告诉我们“你错了”,但他会做出来,在职场上战胜我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你错了”。

这种“预警”方式或许有些残忍,但却是最能触达我们内心的,让我们在痛苦中反思、进步,日后我们就会想办法避免“确认偏误”心理的出现。



确认偏误

2、避免“分析瘫痪”

职场中,大多数人有这样一个习惯——在着手去作一件事前,都会收集到尽可能多的信息。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在《执行力要素》一书中,作者佩雷尔写了这么一个现象:当一个人收集的信息过多,选择也变多时,他的行动力就会降低,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分析瘫痪”。

分析瘫痪,是指一个人因为过度分析,或过度思考,而导致行动或者决策瘫痪,没办法及时做出相应的行动或决定。

换句话来说就是,当我们拥有的信息越多,我们想得就越多,最终的执行力也就越低,这当然是不利于工作的。

这个时候,好“敌人”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作为两个势均力敌的对手,他和我们拥有一样的信息,所能想到的解决方案当然也是差不多的。那么,当“敌人”动起来的时候,他其实是在帮助我们删除一些次要的信息方案,缩小选择的范围。同样的,我们也在帮对方做这样的事情。两个人同时进行排除,最终就可以得到“最优解”,避免分析瘫痪。



想得太多,容易分析瘫痪

3、避免“完美主义”

这里的“完美主义”是指我们总是倾向于在解决方案尽善尽美的时候才会行动,但大多数时间里,职场中的工作并不能做到真正的完美。如果我们一直坚持所谓的“完美主义”,我们就可能错过做这件事情的最佳时期,导致更大的问题。

加拉格尔在《爱彼迎传》里讲过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

租房平台爱彼迎在2011年时出现了一场毁灭性的信任危机,当时有位女房东在网上控诉:她通过爱彼迎平台把房子租了出去,本来以为肯定有安全保障,结果自己的房子却被房客给毁了,那些人拿走了她的相机、电脑、首饰,甚至连她的出生证和社保卡都偷走了。

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危机,爱彼迎内部高管的意见非常不一致:有人认为公司应该承认错误、承担责任;有人则说,现在承担责任,可能招来更多的投诉,所以最好按兵不动,先观望一段时间。

在众说纷纭时,爱彼迎的创始人却认为,这件事情根本就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必须要尽快行动,否则将会错过最好的时机。于是,他写了一封诚恳的道歉信,开头第一句是“我们这次真的把事情搞砸了。”

令人惊奇的是,这个不完美的举措竟然非常及时,不仅得到了当事人的认可,化解了这次危机,同时还会爱彼迎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后面的发展更顺利了。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根本就没有完美的方案,只有恰当的时机,我们应该放弃“完美主义”,在最好的时机去做相对正确的事情。

要放弃“完美主义”并不容易,但好在我们的“敌人”会逼我们这样做。因为,当我们继续等待完美方案出炉的时候,“敌人”很可能已经开始动手了。面对这样的“威胁”,我们就不能也不敢再苦苦等待那个并不存在的“完美方案”,而是着手去做,去试错,在行动中去尝试,去真正的解决问题。

综合以上三点,我们发现,一个好的“敌人”,对我们在职场中的发展是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的,是必须存在的。但是,换个角度来讲,既然是“敌人”,那当然是我们应该去战胜的。要做到这一点,我应该怎么办呢?



完美主义并不存在
03、应该如何战胜自己的“敌人”?

职场中的“敌人”无法被彻底消灭掉,但却可以打败他,战胜他。

这个“敌人”为我们带来了挑战,我们只有赢得这些挑战,才能不断的成长,变成更好的自己。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战胜我们的“敌人”呢,在我看来,可以有以下三种方法:

1、打破认知金字塔,以“敌人”为映射标准,重新认识自己

《东邪西毒》里有这样一句台词,“最了解你的人,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敌人。”

因为是敌人,因为要战胜你,所以,他将你研究的特别透。那么,为了战胜这样一个“敌人”,我们首先也要认清自己,才能不让对方有机可趁。

在《阈限思维》一书中,作者戴夫·格雷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一个临界点,一边是自己认知的现实,另一边是真正的现实。这就像道门槛,关键在于怎么跨过去。

认知自己也是一样,我们经常是根据现成的经验去认识自己,这是片面的、不准确的、不客观的,甚至是错误的。之所以如此,其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思维里都有一个“认知金字塔”,它固化了我们对自我的认知。



认知金字塔模型

从上图可以看出,这个金字塔的最下方,才是我们所处的现实。也就是说,在“判断”和真正的自我之间,隔了“理论”、“注意力”、“经验和见识”层次来过滤,难怪会造成自我认知的不足。

而要想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第一步就是打破这个“认知金字塔”,扩展自我认知,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空杯”的心态。

空杯心态,是要我们主动清空自己的经验、见识和理论知识,以一种全新的眼光或者从外人的视角——这里可以是“敌人”的视角——来重新看待和认识自己,打破自我认知的思维局限。

只有打破了“认知金字塔”,拆掉了思维里的墙,我们才能正视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才不会给“敌人”以可趁之机。

2、于“敌人”身上找到问题,坚持问题导向,主动出击

认识了自己后,我们还要认识“敌人”,从“敌人”的身上找问题。这个“敌人”是与我们相似或者相近的,他的问题很可能将会成为我们的问题。

这种时候,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做到“自我进化”。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等着这个新问题出现在自己身上时才开始反应,而要在从“敌人”身上发现它时就主动出击,当成已有的问题来研究,分析新形势,主动寻求改变。

早了,总比晚了好!我们不能等到问题出现时再去解决,那时已经晚了,“敌人”早已领先一步。所以,我们要提前预警,以“敌人”身上的问题为导向,主动提升自己,防患于未然。



问题导向

3、以“敌人”为反馈机制,刻意练习,稳步提升

2017年火了一本书,叫作《刻意练习》,作者是安德斯·艾利克森。书中,作者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所有的天才,其实并没有与生俱来的天赋,他们异于常人的地方,其实都是刻意练习的结果;如果我们能够掌握一套正确的练习方法,完全可以像他们一样,获得高超的技能。

为了在职场中战胜我们的“敌人”,我们一定要不断的刻意练习,同时以“敌人”为反馈机制,来调整练习的节奏。

关于刻意练习,有以下四大原则:

①目标要明确

无效练习者通常都没有明确的目标,他们只是为了练习而练习。而刻意练习就不一样了,它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在刻意练习前,我们一定要给自己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可以是“敌人”身上的特长。

比如说,“敌人”非常擅长PPT,我们就必须要弥补这个短板,刻意练习它。当然,任何技能的学习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需要分阶段进行,就要设立阶段性的目标:
    首先了解PPT的各个菜单功能,文件、开始、插入、视图、格式等。从宏观了解PPT,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原理和套路。微观上去详细学习PPT,拆分结构、内容衔接和操作分类等。进阶学习,去花瓣网等地方寻找素材,来提升整个PPT的格调。

②态度要专注

刻意练习时一定要非常专注,最好的办法就是“深度工作”,暂时性的远离网络和社交——比如两个小时内不上网、不看手机、不回复信息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大块的黄金时间来提升自己。

③练习之后要有反馈

反馈就是对自己练习的结果进行评判,评判者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别人。当然最好是别人。正所谓“旁观者清”,别人能对你的水平做出更客观的判断。

这一步尤其重要,我们一定要以“敌人”为反馈机制来认识自己刻意练习的结果——也许,对方不会直接指出我们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对方的技能表现,来找出自己的不足,从而进行调整。

④要走出舒适区

不管是练习哪一项技能,都难免会遇到瓶颈期。这种时候,其实是刻意练习即将产生质的飞越的关键时刻。

很多人在这个时候会选择绕开瓶颈,但刻意练习却是不同,它要求我们直面瓶颈,强迫自己走出舒适区。也许前期你会很难受,但当你慢慢适应这种不适的感觉,你的能力圈就会随之扩大,刻意练习才会真正发挥作用。
结语:

《竞争的艺术》讲的是几对闻名世界的艺术家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其中以马蒂斯和毕加索间的关系最为经典,两人互为“敌人”,却又促进了彼此的进步,碰撞出了辉煌的艺术生涯。在职场中,我们也要像这两位名人一样,找到一个好的“敌人”,不断的挑战对方,提升自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9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6506
发表于 2020-4-11 20: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跟真的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0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6992
发表于 2020-4-12 00:4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到了,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0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6910
发表于 2020-4-12 01:3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9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6735
发表于 2020-4-13 12: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到了,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10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7177
发表于 2020-4-13 14: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9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6110
发表于 2020-4-14 09: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真的很羡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0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7106
发表于 2020-4-14 13: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7

主题

10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8844
发表于 2020-4-15 00: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真的很羡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9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5217
发表于 2020-4-15 10: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到了,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