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在重读几年前粗略翻过一遍的心理学经典教材——《社会心理学》。
我们人类有着漫长的历史:
200万年前,地球上已经存在不同的人种;
15万年前,我们现存人类共同的祖先智人开始出现;
1万年前,智人灭绝了其他人种,并开始出现认知革命:
我们开始能描述复杂的信息、组织更大规模的团体、开展大量陌生人之间的合作,这个时候我们传统意义上人类的文明时代开始了。
但直到100多年前,我们才开始研究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们之间如何看待彼此,如何相互影响,如何与他人互动建立社会关系。
从时间和深度来看,我们人类对自己的了解,其实才刚上路。
从今天开始,我打算花几天时间,跟大家分享下我的读书心得,主要从组织视角(但其实你对任何社会科学感兴趣,比如商业、教育、文化等,读这本书都是很有必要的)。
我也建议大家都可以读一读这本书,不是为了功利目的(比如怎么做管理带团队);更多的是生活目的:让我们了解我们是怎么看待自己和他人、彼此之间怎么互相影响、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关系。
为了更好的生活。
①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一、社会思维
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我们如何构建了我们的世界和我们自己;
我们首先要研究自己。因为:客观现实的确存在,但我们观察时总是带着信念和价值观的有色眼镜。
我们的思维更多时候是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的。
我们有两种思维模式:直觉和深思熟虑。
不仅是思维模式,我们的记忆和态度都是同时在两个水平上运作的,一个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另一个是无意识、自动的。
我们的直觉力量天生就很强大,但往往容易犯错;我们的理性思维需要后天训练,相对更可控。
1.自我;
2.信念;
3.态度和行为;
二、社会影响
我们是社会性(群居)动物,我们的所说所想都在向他人学习。我们渴望彼此之间建立关联,渴望归属感,渴望获得他人的好评(也就是马斯洛说的交往、尊重、自我实现需求)。
外部的力量往往塑造了我们的行为;同时内在的影响(个人态度和性格)也会影响我们的行为。
所以在研究自己之后,我们要了解我们彼此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1.基因、文化和性别;
2.从众和服从;
3.说服;
4.群体影响;
三、社会关系
社会思维和社会影响决定了我们的社会关系。
1.偏见;
2.攻击;
3.吸引力和亲密关系;
4.帮助;
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心理学家将他们的想法与发现构建成理论。一个好理论将会从一长串事实中提炼出许多简短的预测原则。我们可以利用这些预测来证实或修正,以产生新的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实践。
社会心理学家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其工作,如他们对研究课题的选择,以及它吸引的对各种研究领域感兴趣的人的类型。
价值观同时也间接地影响着他们的工作,如当他们构建概念、选择描述标签,以及提供建议时隐藏的假设。
意识到价值观对科学的渗透并不是我们责难社会心理学及其他任何科学的理由。正是因为人类思维鲜有不偏不倚,所以如果们想将自己所珍视的思想结晶与真实的社会现实互相验证的话,就需要系统的观察与实验研究。
大多数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都是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
一、相关研究
优势:通常使用真实情境
劣势:因果关系是模糊的
相关研究会进行系统的调查,以探索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但相关研究不能证明之间的因果关系,或是否存在第三个变量。
二、实验研究
优势:可以通过相关变量和随机分配来探寻因果关系
劣势:有些重要的变量无法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
社会心理学家会尽可能地运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来探寻因果关系。通过构建一种可控的模拟现实,研究者可以先改变一个因素,再改变另一个因素,以发现这两个因素究竟是单独还是共同影响行为。
③社会心理学是常识吗?
有人说:社会心理学提出的似乎都是显而易见的结论。
然而,实验研究表明,只有在事实揭晓之后结果才显得“显而易见”。
这种后见之明偏差(我早就知道了现象)导致人们常常过高评价自己的判断与预测。
以上是社会心理学的内容框架,下一篇开始正式导入核心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