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楼市认知的转变,屯房子不是屯茅台。
在商品房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供小于求及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为满足居住品质的提升而购买商品房。在银行按揭贷款的支持上,加杠杆迅速扩大了买房需求。致使房价水涨船高,买房越早、买房越多,赚得越多。这就有了房子由居住属性逐渐转变成了投资属性,即金融属性。
有人形容买房搁在那里犹如屯茅台一样,越陈越香,也就越贵。这在房地产商品化发展历程的前二十年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正因为如此,买房成为居民财富的首选。央行报告认为,居民财富的70%为房子,90%的财富增长靠房价上涨。可见房子、房价在居民生活中的重要性。
![](http://p3.pstatp.com/large/dfic-imagehandler/fd930cee-bf46-4d87-9ef9-c0302c90391d)
房子和茅台同样是高消费商品,在过往的时间中,同样存在价格的持续上涨。但是,它们也有本质的不同。房子现在户均1.1套以上,而茅台并不是家家都有。房子也有保质期,按现在的质量来看,一般是50年至70年时间。
大家都知道,只有某个商品紧缺时,才有涨价的空间。例如这一次的口罩、额温枪。如果家家户户都有了,且充足的情况下,谁愿意再来高价接盘。口罩的价格不就降下来了吗?
其实,央行为什么一再强调风险防控,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的风险。
而十次危机九次地产。
咱们顺着央行的思路,主管部门多次提醒防风险了,咱们为什么还要向前冲。
所以,楼市的认知转变时间到了。
39.9元买不了什么,
却可避免花300万买房后悔,
别人上过的当,那些买房的坑你不必去踩。点击下图进入查看。
从大佬讲话,看房价上涨的空间。
房子不差了,人均居住面积超过了40.8平米就是证明。况且,这个数据还没有包含已售未交付的部分房子,如果纳入统计,人均居住面积更高。这已经超过了大部分的欧美发达国家。
从数据上,大家对于房价如何没有直观的感受。我们从两位大佬的讲话中来看一看。
第一个大佬是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巴曙松在去年的论坛上谈到,自已在北京金融街工作的研究生面对当前的房价,连想一想的愿望都没有了。像这种高学历、高薪酬行业的人才都没实力去买房了,房价还有多少空间呢?
第二个大佬是房地产行业领军人物王健林。王健林在回答房价还会不会上涨时,直言不讳的回答说,万达去地产化就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人口出生不断创新低的今天,你如果还认为房价会涨,那么判断房价上涨的基础来自于那里。
欢迎加入圈子,与十年以上设计、施工、监理的大牛交流装修经验,每一条都是干货。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买不买房,房价还涨不涨,党媒这两句话给了你答案。
第一句话:中国经济网发布题目为《保持“房住不炒”的政策定力》的文章中强调,坚决叫停违背“房住不炒”的“土政策”,不能出现打着“稳增长”名义放松房地产调控的现象。
第二句话:中国经济时报在题目为《不能以“大水漫灌”的方式刺激经济》的文章强调“坚决不能把解困突围的希望寄托在房地产这管“兴奋剂”上,坚决不能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从历史经验来看,每一次政策的支持,房价均出现了上行。每一次政策的限制,房价出现了短期的下行。经济权威媒体的这两句话,就表明了,房价上涨的机会基本上没了。
![](http://p1.pstatp.com/large/dfic-imagehandler/f92b3bfb-dee5-4108-b1d2-e42f75a6dba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