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很多人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春节假期。随着疫情持续发酵,假期之后许多企业的复工问题也受到很多人的关注。
尽管全国多地一再延长假期、推迟复工,尽管很多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响应政府号召选择让员工在家办公,但对于很多还在“求生线”挣扎的中小微企业来说,这次的疫情绝不亚于一道“鬼门关”。
2月6日,IT职业教育机构兄弟连教育创始人李超发布《致兄弟连全体学员、员工、股东的一封信》,正式宣告品牌“破产”。
2月8日,一份北京K歌之王总经理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在网络上流出并登上了微博热搜,因为疫情处于持续闭店状态的K歌之王与全部200余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相信以上两则不会只是个案,估计接下来会有更多企业步其后尘,尤其是严重依赖现金流和线下门店的企业受影响尤其大。
可以预见到,很多企业将会倒下。而对于广大职场人而言,要面对的更为实际的问题是,“如果我是这些倒闭企业的员工,该怎么办?”
时刻准备好“被”失业
很多人在面对灾难时总是会怨天尤人“为什么是我?为什么不是别人?”,其实换个思路,“为什么就不能是我呢?”。
谁都不愿意坏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只是,就像生老病死,有些事很难回避,有精力想东想西,还不如提早准备应对之策。
特别是作为职场人,在一个稳定环境中长期工作,更应该具备风险意识,以期在危机来临之时更好应对。
如果此刻很不幸,你是“K歌之王”、“兄弟连”的员工,那么你有必要了解三个现实:
第一,无论合同年限多少,裁员时公司只会赔偿N+1个月的薪水。
N是你在公司服务的年限,1则是待通知金。如果公司让你明天就不要来上班了,那就赔偿N+1个月的月薪;如果公司让你再做一个月,那只需要提供N个月薪水的赔偿即可。
此外,你的薪水越过当地社会平均工资3倍的,按3倍封顶赔偿,最多不超过12个月。
第二,如果企业选择破产,那么员工到手的赔偿金要比预计少。
无论是“K歌之王”还是“兄弟连”,亦或是走不下去的任何企业,一般来说如果选择走破产清算流程,只需要承担注册金(100万)即可,除了员工劳动赔偿金之外,企业还有房租、上下游货款要清算。
尽管原则上员工劳动赔偿金有优先清算权,但实际情况怎样就不好说了。
就像深受此次疫情影响的众多依赖线下产业中的企业,因为停业、停工而失去营收、流失客户,但与此同时还要背负沉重的各类成本,他们还能熬多久?还有,会出现多少“K歌之王”,谁都不好回答。
第三,身为个体的你,除了“随大溜”之外,没有别的选择。
以“K歌之王”事件为例,公开信中提到的是“超过30%员工不接受赔偿方案,企业走破产流程”,前文中我也提到过,如果企业破产,员工拿到的钱可能更少。可是如果大部分人选择不接受该当,你也只能跟着大家一起。这就是群体效应,个人无法左右。
除了上文所讲的必须认清的三个现实之外,我还想提供以下三点建议给每个身处“旋涡”中的你:
建议一:往前看,别较劲。
无论企业是否倒闭,裁员都会涉及赔偿问题。我支持大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甚至使用法律武器。不过,以我20年的职场经历看,个人维权即便胜利也只是惨胜,很多时候我们要考虑投入产出比。
就我个人而言,之前曾发生过被公司欠薪的情况,多追究无意,就当是给老板后半生看病用了。年轻时,我觉得自己有本事,走到哪儿都能找到一份工作,没必要跟混蛋较劲,到了中年,我会觉得自己的生命已经走过一半,不必耽误时间,仍然没必要跟混蛋较劲。
大好时光还是跟家人和朋友在一起,我个人的时间成本更精贵。
当然,任何时候任何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都是正确的。但与此同时,每个人会根据自己的成本计算法则做出相应的决定,这个没有对与错,只有合算不合算。
建议二:检查自己的技能值和可被利用的点,为新工作提前准备。
想在职场走的远,与“拍老板马屁”相比,“涨能耐,凭真本事换钱”是更为合理的策略。
公司老板和员工就是单纯的金钱关系,对于员工来说,除了付出劳动换取薪水之外,个人还会有所成长。尽管突如其来的被“砍”会让你我忿忿不平,但换个角度想,之前的付出和得到的成长都将为接下来的新机会打下基础。
所以,我们要不断检视自己“能换钱”的技能,从专业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再到业界人脉资源,以此为凭寻找新机会。
建议三:始终关注市场中本领域的新机会,与业内高端人士保持联系。
普遍而言,一个行业之中,核心高端人士超不过200人。我们想在行业里长期发展,就要把这些人找出来,建立联系并不断帮助别人。这样有一天,我们在找新机会时之前的努力才会显出价值。
永远准备好人生B计划
经常有人在后台留言提问,自己身处夕阳产业, 行业发展走向没落,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该如何走?
其实,无论你所处的行业或者公司是否真的走向没落,或者你目前的工作又安稳又安逸,开辟第二收入源,开展“副业”,都很有必要。不管从事什么工作,职场人都应该要有自己的Plan B。
因为对大部分人来说,生活来源都是主业,如果能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找份能带来收入的副业,是对未来生活的一份“保险”。除了可以带来额外收入,还能作为职业空档期做为过渡,让自己不至于手足无措。
那如何才能更好的开展副业呢?建议你先来正确理解一下“杠铃策略”。
“杠铃策略”,原本是投资领域的方法,大意是把大部分钱集中在稳定收益的投资组合上,用小部分钱投入风险高的投资组合。由于风险高获利机会大,后者会带来一些额外回报,如果造成损失也只是本金的一小部分不影响大局,比如投资中85%用于购买长期国债,15%用来投入股市做短线操作。
职场人运用杠铃策略的方法是:做相对稳定的全职工作,同时从事有潜力的副业 。后者可以看成是一种准备,有效拓展收入来源。
很多不愿进行新尝试的职场人,表面上是“工作还挺稳定”,骨子里则是“懒”。不要坐等灾难降临,先想总比走投无路之后再想好些。即便新的尝试失败了,也是一种良性失败,我们会学到更多。
举个例子,驾驶战斗机时,降落伞是必备的。在职场中,驾驶飞机相当于你的主业,降落伞则是兼职副业。飞机(企业)可以带我们高飞,可一旦出现问题,结果是毁灭性的。如果有份兼职收入可以为我们构建财务安全网。
当下,已经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了。如果没有一家企业能保证我们稳固的未来,如果你只是满足单一的工作岗位,工资是你的唯一收入,那么一旦失业会马上陷入困境。经济下行的时候,即便那些保住工作的人,薪水和福利也会有所下降。
那如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副业呢?有三种方式可以分辨副业的优劣:
第一,启动成本低,上升空间大。
举个例子,前年我开始做原创视频内容输出,这也给我带来一定的收入。比如在头条发的视频,有观看量后,平台会从视频后面附带的广告里抽一部分给创作者。
第二,与全职工作或者与兴趣互补。
从事副业兼职创收,要想成功,“喜欢”应该是个前提条件。认识一位在企业做HR的朋友,当年自媒体兴起,因为喜欢写作,他开始坚持写行业深度分析文章,如今早已是行业大v,通过自媒体带来的收入甚至早就超过了本职工作。
第三,能发挥自己独特技能与优势。
认识一位在BAT工作的语音搜索产品经理,业余时间结合自己的吉他特长,开发了一系列语音识别扒谱的小功能,申请了几项专利,得到了的专利带来的相关收入。
此外,关于职场人开展副业,最重要的一点是把握好节奏,注意主业和副业的平衡发展。这里分享四个我常用的方法:
第一,学会“挤”时间。
就是要么早起,要么晚睡,同时还要投入休息时间。兼职创收就是想赚额外的钱,想赚额外的钱就要支出额外的时间。那些想用钱赚钱的人多半被骗了,P2P、币圈骗局全都瞄准他们。
第二,注意排好次序。
重要性排序讲的是种工作方法,无论是副业还是主业都要有个顺序,否则会乱,而且没有产出。
第三,合理管理精力。
要特别在意精力的支出,把比较清醒的时段用来处理复杂问题。
第四,规律生活。
我本人就曾有刷手机,刷到后半夜的经历,第二天整个人都恍惚了。别说做兼职,长此以往,全职工作都保不住。
很多时候,职场的“下坡路”会比你想象中来的更早一些(有时候还是突如其来),所以我们更应该提前准备好plan B,为我们应对未来变化“可能性”多一种选择和机会。
天助自助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