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疫情下,中国楼市的“死”与“生”

0
回复
316
查看
[复制链接]

297

主题

297

帖子

90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01
发表于 2020-2-25 21: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两千年前,一场大瘟疫加速了古罗马帝国的衰亡;16世纪黑死病横扫欧洲,也敲响了中世纪的 “ 终 ” 声;1918年,全球大流感让 “ 一战 ” 提前结束 ……

传染病,这面无表情的杀手,总是以残酷的方式改变世界进程。









此时此刻,我们的国家正在经受一场苦难: “ 新冠 ” 肺炎虽然不比黑死病、天花在过去那般穷凶极恶,但也在民族的身体和灵魂上缔造了创伤。

处在疫情漩涡中心的不只患者和医护人员,还有蒙受牵连的各行各业。作为多米诺骨牌上的关键一环,房地产也迎来历史性的考验。

售楼部全面关闭,返乡置业搁浅,购房者足不出户,企业资金链紧张……据克而瑞统计,今年1月TOP100房企业绩规模同比下跌12%。

无论从业者还是看客,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楼市接下来怎么走?




1

_

- www.upchengdu.com -




乐观者会搬出 “ 非典 ” :2003年,虽有恶疾肆虐,但市场活跃度和房价仅仅在疫情期间出现少许下降,于6月后继续攀升。

这一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9.7%,创下1998年以来新高。






▲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另一个根据,是所谓 “ GDP决定论 ” 。

国金证券研究所测算: “ 非典 ” 对03年二季度GDP的影响在0.9个百分点左右。而全年GDP增速达到10.04%,比之02年还有所上浮,可见疫情的负面作用微乎其微。

由于不少人将房价当作GDP在某种程度上的反映,故自然而然地得出 “ GDP稳则楼市稳 ” 的结论。

两者是否高度相关?UP君做了两组数据分析 ——






▲ 2000-2018年中国GDP增速与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走势(数据来源:地方统计局)






▲ 2000-2018年中国GDP增速与商品房均价增速走势(数据来源:地方统计局)




2000-2018年,全国GDP增速与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的相关系数大概是0.317,GDP增速与商品房均价增速的相关系数约为0.318,再参考上图,GDP与房地产指数的变化率虽然在局部周期上走势一致,但相关性真的很弱 ……

且不论 “ 新冠 ” 将给经济带来多少影响,以GDP论楼市本就不太科学。更何况,如今的形势与 “ 非典 ” 时期不可同日而语。




2

_

- www.upchengdu.com -




中国经济总量在2003年不到14万亿元,2019年却接近100万亿元,16年增长六倍有余。有人说“腰包”鼓了抗风险能力更强,似乎有道理。

但别忘了,近十多年来全国GDP增速呈下降趋势,2019年粗略估计为6.1%,为1991年以来新低。

用专家的话讲:经济来到“增速换挡”的新阶段。说直白点就是处在瓶颈期。






▲ 中国GDP增速走势(来源:快易数据)




在这考手艺的 “ 换挡期 ” ,哪位老司机坐C位?

据最新统计,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2万亿元,同比增长8%;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57.8%,拉动GDP增长6个百分点,连续六年成为经济第一拉动力。

在投资、出口双双缩水之际, “ 三驾马车 ” 硕果仅存,倘若消费也出现 “ 肌无力 ” ,情况就不容乐观了。









问题在于,“ 新冠 ” 已显著冲击了消费。

据不完全统计,春节档电影票房收入几近清零,全国春运旅客发送量同比下跌21%,餐饮、旅游收入预计跌幅在50%以上。加上延迟复工,实际损失更加惊人。






▲ 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






▲ 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




我们为阴霾下门可罗雀的餐馆、濒临破产的小商贩扼腕,鲜有人思考这背后,动摇的是一个国家的齿轮。




3

_

- www.upchengdu.com -




“ 非典 ” 灾情过后,经济迅速恢复了活力。同样的戏码会上演么?

彼时的中国刚加入WTO不久,信心满满,斗志昂扬,国内外更有大把需求缺口,这就像血气方刚的青壮年, “ 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 。

而现在,我们应该说步入成熟、稳重的中年,固然阅历更深、底气更足,但船大了调头也难,遇上磕磕绊绊,“回血”速度肯定比不上年轻人。

更深层的原因,是经济结构在发生变化: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03年时只有42.03%,19年却达到了53.90%






▲ 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走势(来源:快易数据)




从下图可见: “ 非典 ” 对例如住宿、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影响强于第一、第二产业。在这次情况里,由于服务业占比提升,疫情的负面效应将更大。






▲ “非典”前后GDP增速变化(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此外,03年的复苏还应归功于蓬勃的人口红利:人口出生率达12.41‰ 15-64岁人占比70.4%。






▲ 2001-2018年中国人口出生、死亡和自然增长率走势(来源:网络)




而到了2019年,全国人口出生率降至10.48‰ ,自然增长率创下新低,并且12.6%是65岁以上的老人:增长放缓,老龄化加剧。

有机构预测:到2050年,中国年均新出生人口将低于1000万人。






▲ 1950年起中国出生人口走势和预测(来源:网络)




人口红利萎缩,将降低社会生产效率,将削减消费、投资、出口等的产值,进而拖慢经济步伐。中泰宏观团队测算的结果是:影响全年GDP 0.8-1.5个百分点。




4

_

- www.upchengdu.com -




综上,本轮疫情很可能比 “ 非典 ” 持续时间更长、 “ 后劲 ” 更足。

看官们要问:前面你讲GDP增速跟房价相关性不高,那说了这么多,是否 “ 新冠 ” 还是和楼市关系不大?

UP君拿出相关系数,只是为了驳斥 “ GDP决定论 ” 。房地产是个无数复杂因子共同作用下的 “ 混沌事件 ” ,走势不由某一项决定,但与之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人口基本面的问题,必将反映在市场上。









在社会这个守恒体里,收入与支出是对应的。 “ 新冠 ” 让产业和消费受挫,没有了足够的消费力,将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收入缩水甚至失业、破产。

据说西贝餐饮在春节期间亏损高达7-9亿元,账面“只能撑三个月”,海底捞损失也超过7亿元。巨头尚且如此,何况广大蚁民?

你又不解了:有钱人我还可以理解,那些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搬砖”的普通人,他们又买不起房子,凭什么影响行情?









罗胖说 “ 人的连接 ” 是世界的逻辑,我们就生活在一张巨大的网中。

给你送外卖的小哥,他或许暂时没能力买房,但一百位外卖小哥能养活一家饭馆,一百个导购员也能养活一座商场。

即便是京沪10万一平的豪宅,饭馆老板、商场CEO也拿得下吧?

假如你经营着一所药店,在 “ 新冠 ” 事件中毫发无损还赚了笔小钱,但你的雇员可能因为另一半失业而提出加薪,你不得不付出更高人力成本,并因而压缩开支。









这种 “ 蝴蝶效应 ” ,爆发起来堪比核裂变。




5

_

- www.upchengdu.com -




还有两组数据:易居研究院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商品住宅房价收入比为 8.8 ,为历史最高;央行发布报告称,我国居民部门贷款余额47.9万亿元,其中一半以上是住房贷款,整体杠杆率超过60%。

这说明,普通人的购房和 “ 养房 ” 成本并不低。由 “ 新冠 ” 引发的收入缩水,可能让他们推迟甚至打消置业计划,抑或减少置业预算。

此外,出于防疫考虑的关闭售楼部、减少外出等动作会直接降低房地产热度。连个暖场活动都搞不了,怎么招揽客户?

还有最后一个选择:降价。









疫情还会影响预期。倒不一定说会出现什么坏结果,关键在于给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面对 “ 薛定谔的黑天鹅 ” ,谁都得谨慎三分。在这点上,股市已先 “ 绿 ” 为敬了 ……

无论从需求压抑还是房企以价换量层面,今年楼市降温、房价横盘甚至微跌都是必然现象,持续时间将与 “ 新冠 ” 生命力呈正相关。近期的 “ 冰山指数 ” (二手房大数据)已说明一切 ——






▲ 成都冰山指数走势(来源:冰山指数微信公众号)




嗯,你觉得我是来唱空楼市的?

那么甩一张图:2000-2018年,中国商品房均价持续上扬,哪怕在最低迷的2008和2014年也只是涨幅趋缓。






▲ 2000-2018年全国和成都商品住宅均价走势(数据来源:安居客)




至于销售面积,同样只在这两年有所下挫,其他年份都是高歌猛进。

UP君认为:虽然更顽强、波及面更广,但 “ 新冠 ” 肺炎和 “ 非典 ” 一样,不会动摇房地产良性发展的根本。




6

_

- upchengdu.com-




原因?还是那个法则:短期看金融(政策),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

疫情当头,许多专家都呼吁调整今年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不排除未来有“宽松”的可能。

针对收入困难问题,央行与财政部等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在信贷政策上给予特殊人群(感染者、参与医护工作者、受影响失去收入来源者)适当倾斜,可合理延期还款。

信心比黄金重要,适时的支持性政策虽然是针对整个经济和社会体系,对房地产来说也是利好,无论实质还是预期。









土地方面以成都为例,参考去年的供需情况和这几年的楼面价,你自会有答案。

最后是人口。前边说了增长乏力、老龄化等问题,但一来是整个中国的宏观数据,二来我们也应看到一些闪光点。

像成都这种成长中的 “ 新一线城市 ” ,人口上限2300万,还有600多万红利;城镇化率73.12%,离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差距,也意味着足够上升空间。

有个很有意思的数据:从2009年开始,成都的新增出生人口几乎逐年攀升,2017年已达30多年来的最高点。






▲ 1985-2017年成都新增出生人口走势(数据来源:地方统计局)




这是什么意思?未来几年里,其学龄人口将出现井喷!随之而来的学区房、改善置业选择,将为楼市注入兴奋剂。

波动只是暂时的,归根结底,房地产还是政策影响下的供需行为。在一个相当长的周期里,人口红利和城市化还将一如既往地推动楼市平稳、健康地 “ 拾级而上 ” 。




7

_

- www.upchengdu.com -




如果说这次疫情在楼市只是可痊愈的创痛,那么对一部分企业来说就是真正的 “ 生死时刻 ” 。

2003年,国务院发文指出 “ 房地产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 。 “ 黄马褂 ” 加身,市场快马加鞭,众人赚得盆满钵满。

时过境迁,在 “ 房住不炒 ” 基调下,调控空前密集,对房企资金能力、操盘能力的考验也更加苛刻。仅2019年,全国就有近500家开发商倒闭。









“ 新冠 ” 发作,无疑进一步加剧了行业分化:收益下降引发现金流紧张,停工导致费效比剧增,负债高、融资渠道单一的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更加艰难。倘若真的被迫降价让利,肩负昂贵的土地成本,连“活下去”都将成为奢望。

另一方面,融资和多线作战能力强的开发商则会挺过去,甚至因磨砺和疫情中的品牌建设变得更为强大。









在刚刚过去的1月,虽然TOP100房企销售额下降,但 “ 万碧恒 ” 三巨头业绩均与去年同期持平或实现增长,十强业绩同比增速回落幅度远小于排名30乃至50名之后的企业。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新一轮洗牌正在路上 ……




8

_

- www.upchengdu.com -




今天,UP君的朋友发来这样的消息:









一个平日略 “ 抠 ” 的人,怎地突然舍得买别墅?原来他在疫情中感触颇多,想给老婆孩子换个好点的环境,顺便远离人群密集的疾病易发地带。

诸位都还记得08年地震后,成都掀起的买车潮吧?历经生死、看透世事的川人,有什么理由不让自己过得体面一点呢?









同理,UP君认为经此一 “ 疫 ” ,国人的居住意识将再上台阶,对产品也会愈发挑剔。

譬如别墅、低密大平层将升温, “ 一步到位 ” 会是多数人的共识。绿色环保材料、装配式内装、空气净化系统等也会更加受宠。

我们前几天报道了电梯内的纸巾事件警惕!高危电梯里的救命纸巾,居然被人这么搞!!!???,一个小动作,足见物业水平和业主素质高低。未来,好服务和 “ 好邻居 ” 也会备受青睐。

线上营销,VR看房?都是花架子,房产还是要回归线下、回归品质内核。

比如户型空间和家庭关系的重构 —— 自我隔离期间长 “ 宅 ” 在家,怎样和亲人相处才不至于尴尬?某楼盘的230㎡户型我们已多次报道,这里再拿出来(非广告):它的确能让一家人死宅到底而互不干扰、各有所乐。






▲ 某楼盘230㎡户型动线示意




市场需求升级,必将倒逼供应端做出改变,让开发商迎来一波接一波小考。个别企业会在竞争中退场,但之于整个行业,是灾情后的不幸之幸。






结语




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截止2月5日24时,全国 “ 新冠 ” 肺炎确诊病例累计报告28018起、累计死亡563起,令人欣慰的是,累计治愈数达到了1153起,新增治愈人数曲线已经 “ 跑赢 ” 死亡曲线。

没有硝烟的战斗还在继续,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但在沉沉黑雾下,地平面已升起希望的曙光。









一位英国教授指出,任何传染病都会引发三种流行趋势:恐惧、道德化和行动。

与其抱怨或是裹足不前,不如躬身入局、去 “ 做点什么 ” —— 不能冲在防疫治疫一线,那就耕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为后续的经济复苏尽点滴之力。产品也好营销也好,品牌也好企业模式也好,穷则思变,房地产局中者更应明白这一点。

毕竟哪里有毁灭,哪里就有新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